基于虚拟现实的高校舞蹈教育创新研究

2021-12-29 11:03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舞蹈动作

吴 蕾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江苏常州 213022)

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素质教育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艺术课程进入了高校教育体系,以提升大学生对艺术的追求。高校舞蹈教育课分为专业舞蹈教育和一般舞蹈教育两种,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后者把舞蹈教育作为一门艺术选修课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水平。本文的目的是讨论现有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学形式的限制,探讨虚拟现实在舞蹈教育中的创新。

一、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一般的高校舞蹈教育与专业舞蹈教育、社会舞蹈教育培训并不同,培养对象非常广泛,包括了对舞蹈艺术感兴趣的学生,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采取的教育形式是非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兴趣和审美[1]。

现有高校舞蹈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专业舞蹈教育相比,一般的高校舞蹈教育往往只是作为选修课程,难以引起师生的重视。舞蹈教育方面一直把肢体的练习作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对审美理论的探索。舞蹈教育与一般体育运动并不同,涉及到与文学、音乐、舞台、民俗等学科的结合。舞蹈教育中强调手把手现场教学,忽视了新技术带来的创新。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舞蹈教育课程的趣味性与普及性不足[2]。

二、虚拟现实与舞蹈教育的结合

各种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艺术形式的发展带来了创新的动力。虚拟技术是对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其设计、展示和观看的技术也日益成熟。对于艺术教育而言,虚拟现实为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展示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教师要主动接受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为学生设计更合适和更有趣味的课程,为艺术教育带来创新[3]。

舞蹈教育通常使用现场教学,学生一般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来领悟舞蹈的知识与技巧。一般的网络课程教学只是对于知识的二维展示,教师与学生的简单互动环节,对于舞蹈教育也并不适用。在国内的舞蹈教育中,虚拟技术的出现为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4]。

虚拟现实可以与舞蹈教育进行结合,利用新技术来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对舞蹈背景的认知,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从各种角度为学生进行舞蹈展示,有助于学生了解舞蹈教育的内涵[5]。

虚拟技术与舞蹈教育的结合,包括对虚拟数据的采集与展示两部分,对舞蹈专业人士进行数据采集,建立舞蹈教学资料库,并采用动作捕捉与采集技术,对舞蹈人物进行虚拟化,进一步抽象为数字舞蹈。可以对学生进行动作的考核与校正。与音乐、舞台设计、文字等结合,可以增强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进行虚拟展示,乃至进行现场虚拟投影,为舞蹈教育提供立体化的教学和展示空间,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感知能力。

三、虚拟现实对舞蹈教育的创新

(一)建立舞蹈教学资料库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应用虚拟现实,首先要建立虚拟舞蹈资料库。传统的舞蹈教育注重现场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学。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教师的舞蹈动作,从而进行模仿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多人教学,尤其是大规模开设学生的舞蹈选修课。在课后复习时,学生难以回忆教师的舞蹈动作。对于舞蹈资料的原有记录方式,一般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记录。即使采取了一般的录像记录方式,因为角度的单一,学生难以有效观摩教师的舞蹈动作,这也限制了舞蹈课程的在线教育化。

虚拟现实的全景记录方式为全方位记录教师的舞蹈动作并进行回放提供了可能。通过全景摄像机,专业舞蹈人士或教师的舞蹈动作,乃至具体场景都可以被完整地记录下来。把这些三维数据进行存储,并进行艺术化处理,辅助以音乐和解说,就形成了虚拟现实影像资料。虚拟现实的观看可以通过立体投影或虚拟眼镜来观看。学生可以进入沉浸式场景,不断对舞蹈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和思考。虚拟现实打破了传统舞蹈教育的壁垒,可以从多角度反复对舞蹈动作进行学习。

对于一些传统和经典的舞蹈动作,同样可以采取虚拟现实来进行保存,以数字技术对舞蹈进行保存和再现。这些虚拟现实的影像资料不但可以作为教学作品供学生学习,同样可以成为虚拟数字产品,在各种公共场所进行展示,以及进行售卖[6]。

(二)开发虚拟人舞蹈教学系统

现有的动作捕捉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用专业的设备来捕捉舞蹈者的动作,追踪舞蹈者关节的运动轨迹,获得运动数据后,结合人体的三维模型,根据舞蹈的编排形成虚拟人的舞蹈,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教学系统。

如果只是采用全景摄像方式记录舞蹈者的立体动态影像,还不能有效地对舞蹈者的动作进行透视、捕捉具体轨迹、识别肌肉发力点,也难以对舞蹈者的动作完成度和艺术性进行量化评价。而对舞蹈者进行虚拟化,建立虚拟人的舞蹈库,可以简化舞蹈数据记录方式,分析舞蹈背后隐藏的动作规律,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多维观察角度[6]。

在音乐创作领域,利用数字技术以及相关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创作已经成为流行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成熟的软件设备进行学习。但在舞蹈教育中,如何使用虚拟现实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则还处于发展的阶段,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和艺术工作者的努力。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分析舞蹈的运动轨迹,并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但这只是虚拟舞者开发的基础数据。只有通过对大量舞蹈动作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才能形成舞蹈动作的基本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舞蹈的审美需求,对数据库中的舞蹈动作进行剪辑和编排,并选择合适的虚拟舞者,加以音乐和舞台效果。

如果开发成功这种虚拟人舞蹈系统,则可以极大地提高舞蹈教育的学习效率,将舞蹈教育普及化。日本已经通过“舞蹈机器人”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虚拟舞者的设计与动作编排。通过捕捉舞蹈家的动作,将之转换为数字格式,并赋予智能机器人以舞蹈指令,机器人就可以进行舞蹈了。浙江大学结合动作捕捉技术,与传统画中的人物动起来,实现了虚拟现实与舞蹈的结合,也是对传统舞蹈的一种保护方式[7]。

(三)捕捉与校正舞蹈动作

动作捕捉技术不但可以捕捉舞蹈家的动作,实现轨迹的记录与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对学生舞蹈动作的捕捉与校正。舞蹈家或教师的舞蹈动作被捕捉后,可以结合舞蹈者的自身身体数据,建立三维人体模型,并与动作轨迹相匹配。通过对舞蹈者动作的数据分析,建立标准的舞蹈动作评价系统,识别出舞蹈者的动作幅度、动作衔接程度、与音乐合拍的程度等,并建立定量化的评价系统。

对于学生而言,舞蹈课程的现场教学时间短暂,人数受到限制,教师无法全方面观察每一个学生,并对其动作进行评价和纠正。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三维数据,可以建立相应的人体模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虚拟舞蹈资料进行学习,模仿舞蹈家和教师的动作。可以采取动作捕捉技术来记录学生的舞蹈,以此为基础,尽量排除学生身体的个体差异,结合舞蹈标准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课后的回放、点评与校正。

虽然技术的实施可能有难度,但这套评价系统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不限人数以及进行远程教学,从而带来舞蹈教育的课后复习和远程教学的创新。当然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同,协调性有差异,对舞蹈的理解不同,由此也会导致对舞蹈动作模仿的差异性,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提升舞蹈的教育水平,弥补只采用机器进行评价的不足[8]。

(四)虚拟舞台的应用

虚拟现实与舞台的结合已经在国外舞蹈的展示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舞蹈作为综合性的艺术,需要音乐、道具和灯光来进行弥补和烘托。采用数字技术为舞蹈者提供虚拟舞台,可以增加舞蹈表演的视觉效果,达到真假难分、亦真亦幻的舞台效果,增加观众的观看兴趣。张艺谋导演在杭州G20文艺演出中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天鹅湖》,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但华丽的舞台技术虽然炫目,也值得引起反思,是否虚拟现实起到了喧宾夺主的效果,反而让观众忽视舞蹈者本身的表演[9]。

虚拟舞台的设计,不但需要舞蹈家本身的表演,还需要为舞蹈者提供合适的场景,这需要极高的艺术审美,不能华而不实,要结合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虚拟舞台需要综合运用场景设备、灯光、音乐等,创造舞蹈意境,为观众提供合理化的想象空间。舞蹈者也要与虚拟舞台形成良性的互动,达到水溶交融的效果[10]。

四、结论与展望

高校舞蹈教育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无论对于专业舞蹈还是一般舞蹈课程而言,都需要结合各种信息技术,从而实现课程的创新。虚拟现实可以帮助原来的高校舞蹈教育克服现场教学带来的诸多不便,可以通过虚拟现实中的全景记录方式,建立舞蹈家或教师的数字资料库,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来建立专业的舞蹈评价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来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和校正。同时虚拟舞台也给舞蹈表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演空间,可以增强舞台效果,吸引更多的观众。但虚拟现实与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探索,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高校、专家和教师参与其中,进行资料的积累,并以项目和实践为驱动,才能实现舞蹈教育的普及化和在线化。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舞蹈动作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动作描写要具体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