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背景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29 11:03安镜如殷振瑶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背景应用型体系

安镜如 殷振瑶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7)

一、前言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重要课程,在该课程上如何做好改革,应从增加实践课程教学、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着手选拔优质企业辅导人员,同时采取新教学方法和新教学理念,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对课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入探究。应用型院校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走向社会后能否满足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能力。因此,本文在该背景下着力重点研究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及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案,与此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系统跟踪和完善。

二、应用型院校背景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考试为目的进行授课与学习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内容较为专业,有一定的技术内涵,大部分高校均是以教师的视角展开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教师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远远不如教师,所以在授课中往往出现期望偏差,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课程固有的进度安排。因此,在整个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仅关注考试的重点,教师也会为了提高学生整体成绩分布,出现期末划范围、划重点的现象。长此以往,该授课方式不会带来良好的收效,学生的暂时记忆使知识点在脑海里存留时间也是即时,考试过后便会烟消云散。

(二)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理论性强

传统授课体系内容、形式单一,授课比较枯燥、乏味,无法在课程行进中带给学生一定冲击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大部分授课教材均是以理论、法条堆砌为主,案例分析为辅,学生往往是在大量的理论中遨游,很难产生深入共鸣。有鉴于授课教师的手段单一,大多以教师讲授,板书,学生做笔记、听课的模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给枯燥乏味的知识体系蒙上新的灰暗色彩,带给学生更多的就是死记硬背。另一方面,该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应用于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在我们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考试得到高分总是很容易,但是在工作中却无法得心应手,这往往就是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评价体系过于繁杂、老旧

传统的授课评价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教师们会给期末成绩分配大量的比例,例如常见的“2∶8和3∶7”。这样的评价体系无疑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偏见,只有把期末卷纸考好,这门课就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而在期末试卷组成部分,也经常是由“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这样的题型为主导,考试中仍旧是偏重理论考查,忽视实践应用。这样的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把关注焦点集中在期末上,更寄希望于老师最后的圈重点、划范围,导致平时功夫下得十分不到位,很难迎合市场发展对学生的需求。鉴于以上讨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将课程比例设置为“5∶5”或“6∶4”,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激情。

(四)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够密切

基于应用型院校背景下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学习集中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是比较粗线条的,不能让学生为之所用。在日常教学中,教育内容的选用、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应能恰当反映其课程基本要求,应适当注重其实用性和时效性。在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中,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一般是强输入,应付考试,难以转换为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另外,在理论知识和实操之间还存在着实操演练,无法精准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难以派上用场,更是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迎合需求,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应用型院校背景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应用型院校背景的特点下,教师和学校应该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崭露头角。在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可以运用线上资源,整合优势内容和挖掘行业需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线上通过动手、动脑,熟悉工程特点、梳理流程规范以及工程注意事项。同时可以借助BIM招投标实训沙盘工具,让学生采用军事兵棋推演方法,利用博弈论对决的方式,故事化情景化理论招投标的整个过程 。教师将招标、投标、开标和定标整个过程,借助BIM软件模拟进行情景设置与分析,学生在该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完成不容任务分配。该情景是对市场招投标场景的真实模拟与演练,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1]

(二)规范教学体系,注重实践环节

在应用型院校背景的特点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环节,运用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法,增加大量可以参考的真实案例,从而推动学生在实践中理论知识。针对课程涉及到的不同章节,可采用不用的方法,例如情景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并根据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授课的思路和方向。同时,可以定期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给学生深入讲解,更要让学生“走”出去,授课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并与企业导师定向联系,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任务驱动,指导学生工作任务剖析与理解。通过上述的教学体系安排,让兴趣驱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精神,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2]

(三)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呈现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核心为减弱或者消除期末成绩比重,更加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理论知识的评价也应在融入实践知识评价中去,彻底摒弃一张试卷考查学生的“唯成绩论”思想。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应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着手,保留原始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核心内容,弱化成绩管理中的试卷作用,将理论知识的考查变得更全面化、系统化,将学生的专业业务能力、关键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作为考查核心内容,以多维度、多角度考量学生,以学促做,更好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3]

(四)与社会建立紧密联系和交流

在与社会衔接过程中,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是一个以项目生命周期为纽带的全过程管理。随着近些年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招标代理公司的工作任务也日益见多,学生在这样大好的建筑背景下,可以将触角延伸到各个相关的公司中,在相关公司进行定岗实习演练,获得更多的实操知识。同时专业发展中更注重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和发展模式,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往外延伸,利用学校师资的资源为更多的建筑咨询业提供服务,积累经验。在校企合作中,也是立足于建筑行业发展的第一线,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发展校外实践基地,满足应用型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诉求,培养高层次、高素养的人才,为社会填补人才需求空缺。

四、结束语

应用型院校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结合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同时更需要主动配合和积极反馈与整改,在完善中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改革成绩,从而提升教学改革质量。与传统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应用型院校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这就需要将关注视角集中于案例整合和分析上,采取智慧化的数字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BIM招投标模拟沙盘、目标导向角色互换,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兴趣,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在长期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中,跟踪企业的发展需求,并及时更迭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理念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猜你喜欢
背景应用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黑洞背景知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