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1-12-29 11:03浦绍且张亚平杨秀玉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

杨 艳 邱 雁 浦绍且 张亚平 杨秀玉

(云南省临沧卫生学校 云南临沧 677000)

国家对于贫困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不仅有利于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还能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但是,目前我国的学生资助工作往往是重“资助”,轻“育人”,导致出现了“学校很热情、学生很冷淡”的尴尬局面。实践证明,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予学生物质上的资助,而不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意识,那么这种资助只能解一时之渴[1]。作为资助育人执行者的学校,应当充分探索寻求更有利的途径方法,去实现资助过程中的育人价值。因此,结合当地生源实际,树立在资助过程中坚持育人,探寻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心理脱贫和经济脱贫相结合”的资助育人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对开创良好发展型中职教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现状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关文献研究层出不穷,但是关于资助育人特别是中职资助育人的研究并不多。笔者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资助育人”为主题进行模糊高级检索,截止2019年4月,国内共发表“资助育人”相关研究成果1539篇;以“资助育人”和“中职”为主题进行模糊高级检索,截止2019年4月,国内共发表“中职资助育人”相关研究成果6篇。

关于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研究,程莹发现了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不够、不注重困难学生的主体性、育人工作缺乏前瞻性等问题,探索“建立奖助学金考核制度”,提出了“将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融合”、“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贯穿诚信教育”、“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体现感恩教育”、“把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相结合”[2]。刘畅调查得出: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消极、感恩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失、高校中助困与育人脱节等问题,并从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资助政策、提高贫困生道德法律意识、强化贫困生主体责任意识、做好贫困生感恩及诚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3]。张云青提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还存在资助评价认定不规范、监督服务工作不到位、育人工作不精准、资助育人效果差等突出问题,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坐吃等靠”的现象,严重禁锢了部分受助大学生的成长[4]。刘银凤提出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资助政策对学生生活帮助作用不大,表现在资助金额过低对贫困生的资助作用减小,且多数学生对资助政策了解甚少,贫困生鉴定工作不科学,资助政策没有百分百落实到困难学生家庭中等问题[5]。秦芬对资助政策实施成效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内各地资助机构不健全导致资助政策执行力不够,资助额度虽逐年提高,但实际月发放金额很难满足大部分学生月生活消费需求,免学费补助金发放运行效率低下,资助政策全省范围内“一刀切”做法导致其地区适应性不足而影响了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以及资助政策对学生入读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仍然有限等问题[6]。马从兵提到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四对困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分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偏颇、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脱节、现实与理想落差[7]。

关于资助育人模式的研究,张海从宣传落实资助政策、健全资助程序、完善资助监督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中职资助体系未来改革及发展的方向[8]。顾鑫提出构建“三全育人”资助育人模式,以“育人”作为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的核心,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9]。张小荣提出建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应当从建立科学的资助育人评估机制、管理机制、教育引导机制、渗透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入手[10]。郑婷婷认为:单一经济扶贫方式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立德树人”育人理念脱节,而资助育人社团化模式能够很好解决这一矛盾,是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11]。丁绍家则提出发展性资助的资助理念,意指资助工作从以物质保障为主转向以物质保障基础,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新型资助[12]。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高校资助育人现状、成效、方法手段、资助体系、管理模式及对贫困生心理、需求等方面都展开过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结果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改革,同时也为本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629.70万人次,资助金额399.96亿元,比上年增加34.67亿元,增幅9.49%。其中,1098.33万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资助金额219.66亿元;282.47万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金额56.18亿元;地方政府资助91.83万人次,资助金额8.36亿元;学校资助29.36万人次,资助金额为1.44亿元;社会资助4.33万人次,资助金额1.76亿元;顶岗实习123.38万人次,资助金额为112.56亿元,学生资助资金连续12年保持快速增长[13]。可见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的高度重视。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和措施,已逐步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国家启动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初衷是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更大程度地推进教育公平。资助工作不仅具有经济的功能,还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功能和要求。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5]。黄建美认为:高校承担着教育、管理、资助和育人等各项任务,只有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将经济资助赋予教育的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国家资助的目的与意义,才能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16]。资助育人,实际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的具体体现,资助是一种手段,其本质内容是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