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的思考与分析

2021-12-29 11:03马丽亚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青海省竞赛职业院校

马丽亚

(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青海西宁 810000)

一、青海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2017年至2019年国赛上,青海省获奖总数基本保持在15-17个之间,未能取得一等奖,在总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二等奖获奖数占比逐年提高。

(一)从获奖学校和学校所在行政区域分析

中职学校主要奖项均由青海省水电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几所学校取得,这六所学校均在西宁地区。其他各市(州)职校中,格尔木职校在2017年取得了一个三等奖,2018、2019年未得奖项,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在护理专业取得二、三等奖各一个,其他学校均未得过奖。高职近三年的奖项均由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取得,共取得的13个奖项中,4个二等奖均由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取得,省内多所示范高职近三年获奖数均为零。

(二)从参赛项目分析

中职参赛项目中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焊接技术、护理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网络布线专业是青海省的优势专业,基本每年都能取得奖项,其他专业均未在国赛中获过奖。高职赛项中,导游服务和护理技能专业作为青海省的优势专业,在国赛中获奖率较高。

(三)从西北5省大赛获奖整体情况分析

西北五省区中陕西、甘肃、内蒙整体获奖率较高,总获奖率占全国总奖项的5.7%,占西北五省区总获奖数的74%,但奖项多集中在二、三等奖,一等奖西北五省区共获得4个,其中陕西1个、内蒙2个、宁夏1个。我省总体获奖率较低,为0.4%,仅高于西藏,且最高奖项仅为二等奖。

二、青海省国赛获奖率较低原因分析

(一)选手水平与中东部地区选手差距较大

因青海省职业教育在资金投入、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比较落后,从而导致青海省选手整体水平不高,即使在省内特别优秀的选手,在全国层面也比较逊色。个别院校领导管理理念比较先进,采取将选手“送出去”的方式与发达省份院校联合培养选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赛获奖率,但大部分学校因校领导理念落后、资金紧张等各种原因,未能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及比赛水平。

(二)专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优势专业不突出,新兴专业不充足

青海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有加工制造、旅游服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和学前教育等19个专业大类112多个专业,其中在校生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9%、37%、54%。八所高等职业学院设置有19个大类,其中涵盖了90个专业包括医学卫生、土木建筑、农业,林业、畜牧、渔业、交通运输业、电子信息和设备制造等,在校生规模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约占12%,33%,55%。目前8所高职院校中有5所为行业办学,主要培养交通、建筑、农牧、医学、公安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在西宁、海东市和海西州新建的3所高职办学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从全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设置来看,具有明显的大而全、雷同等特征,设有学前教育专业占据了中职学校的51%,而医药卫生和教育类专业在校生规模占到总规模的17%,院校优势专业不突出、新兴专业不充足。

(三)校企合作在大赛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截止目前青海省共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10个,与省内外近130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示范院校对接技能大赛标准建立了校内、外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深入发展。但大多数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接受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特别是六州中职学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困难,未能充分发挥大赛对校企合作的促进作用。

(四)参赛选手覆盖面较小

各职业院校对参加技能大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高,参加省赛的学校数逐年上升,今年参加省赛的学校数量达31所,占全省公办职业院校总数的91%,参加国赛的学校有22所,较上年增加3所。从国赛获奖的学校类别看,以往获奖的学校主要是国家级示范学校、重点学校,今年非重点学校也取得优异成绩。如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国赛获得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获得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015年至今,我省省赛参赛选手占学校二、三年级在校生人数的比例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来说占比还是非常小。大赛选手选拔呈现精英式的选拔方式,决定了绝大多数在校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通过学校选拔的精英学生,可以“开小灶”,享受额外的待遇,如何更好发挥以赛促教的作用,比赛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1]

(五)学校内部未建立起以赛促教、以教带赛的良性机制

技能竞赛的开展与参与引起了诸多中职学校与专业教师的重视,他们积极组织人力和物力参加竞赛或取得优异成绩,并利用整个学校的力量为竞赛做准备。只有少数学校以技能竞赛内容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相结合,以赛促教,以教反馈于竞赛。大多数学校参与比赛的目标是赢得名声,在前期的准备活动和比赛都中很激烈,但是在比赛后则偃旗息。每天教育教学活动和课程教学任务不会因参加比赛而改变,尚未在校内或专业内形成以赛促教的教育体系,形成一种促进日常教育并通过日常教育促进竞赛发展的良性机制。

(六)未能很好地实现大赛成果应用

青海省大赛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未制订大赛赛项转化工作计划,比赛结束队伍散摊,无法落实资源转化任务,资源转化与教育教学未实现有效对接。

三、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提高参赛选手技术技能水平

加强大赛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大赛经费投入,购置相应设备,开展教师培训、学生集训,组织人员到省外获得一等奖较多的学校观摩学习,并联合培养种子选手,同时邀请省外相关专家、大赛指导教师到我省进行指导。鼓励支持省内职业院校积极申报承办全国大赛赛项。激励青年教师带大赛,利用国培、省培及企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基础上,让骨干教师组成竞赛指导团队参与赛项设计、技术服务、竞赛指导。

(二)持续优化赛项设置,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切实增强工作前瞻性,以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发展为原则,每届省赛赛项布局都建立在对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进行精准分析把握的基础之上,确保能够及时反映产业、企业及技术热点。通过赛项设置感知企业需求,及时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升人才培养水平。[2]

(三)完善省赛制度体系促进赛事规范化

打破教育部门独立办赛的格局,努力推进形成由教育、人社等各厅局、地方政府、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和职业院校协同并进、联合办赛的机制。持续确立并完善组织机构、职能分工、合作组织遴选、经费管理、组织保障、过程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并用制度规划或规范性文件确定下来。鼓励各地制订技能大赛的发展规划和相关制度,推动本市(州)赛和校赛的广泛开展。进一步完善校赛、市(州)赛、省赛逐级选拔机制。鼓励全省各职业院校积极申报承办赛项,让大赛辐射更多地区,覆盖更多专业领域,惠及更多学生。

(四)发挥大赛引领作用,服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监督各地区和职业学院,将竞赛视为交流经验、开展评估的平台,通过各个级别的竞赛发现差距并弥补不足,不断总结所有竞赛工作和学校参与技能竞赛情况,引导竞赛工作人员与一线指导教师树立通过大赛服务学生的意识,加快竞赛体系的建立,不断完善竞赛内容,加强竞赛后资源的转化,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作用,促进教师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推动教育形式、方法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五)对接行业企业,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坚持“请进来”的原则,将作为行业标准制定者的国赛设备及软件赞助企业请过来,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培训,从设备硬件和软件上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接技能大赛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资源、联合校企双方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邀请企业先进的技术专员、能工巧匠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委,做好技术保障,促进校企融通、互聘互派、双导师制的实施。

猜你喜欢
青海省竞赛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