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发展方向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

2021-12-29 04:01屈的鹏
林区教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福州市会展中心会展业

屈的鹏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108)

会展业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此外,发展会展产业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会展业俨然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会展产业。

一、福州市会展业现状

以2010年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为标志,福州会展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福州市商务局网站公布数据,2019年末全市共有专业会展场馆两个(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福建经贸会展中心),场馆面积12.45万平方米。根据各展会主承办方申报的年度会展计划,2019年度全市展览面积已达105.18万平方米,申报会议奖励的会议(论坛)26场,参会人数5.15万人次。预计2019年全市会展展览面积将突破120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1]。成功举办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海上丝绸之路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节, 成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青年节、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渔业周、渔博会等对台特色交流活动。

总体来看,福州会展业呈现出以下特点:政府主办为主,市场办展力量薄弱;展会题材涵盖广泛,专业展、品牌展依然欠缺;全国性巡展为主,对台特色凸显。

二、福州市会展业优势与劣势

(一)福州市会展产业发展优势

1.区位条件优势

福州市北临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具有与两大会展经济带开展合作的先天优势。福州与台湾一衣带水,具备“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优势[2],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著名侨乡,“海丝”和侨乡的优势有利于福州市的对外联系和发展国际会展。

2.通江达海的交通要地

合福高铁开通,日均70列省内外高铁往来福州;2014年福州航空成立,国际机场通航40多个城市;地铁一号线、二号线相继开通,便于市内外互联互通;船运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已形成航空、海运、公路相结合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会展硬件与展馆相关配套设施完善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区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单体会展中心,已成为兼具商务服务、餐饮休闲等配套齐全的国际大型会展中心。随着福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喜来登酒店、世纪金源会展大饭店、中庚聚龙酒店的建成,以海峡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岛功能区日益完善,服务能力提升。

4.实力雄厚的产业基础

围绕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福州业已形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纺织、轻工食品、生物医疗、冶金建材、新材料及新能源等八大主要支柱产业。雄厚的产业是第三产业及会展业发展的基础。

(二)福州市会展产业发展劣势

1.会展业管理体制不统一

目前,福州市涉及会展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市贸促会、市商务局、市经信委等部门。放眼全国,各主要省会城市或大中型城市纷纷成立统一的会展办或博览局,统一管理城市会展资源。当下福州会展业存在多头管理,无法形成合力。此外,举办一场大型会展,需要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卫生等多部门通力合作,而福州市会展主管单位级别低,协调难度大。

2.会展政策扶持力度偏弱

2011年《福州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给予福州会展业一定扶持力度。但从资金额度及扶持可持续来看,会展奖励政策力度仍有待加强。目前全国五大会展经济带纷纷加码发力会展业,给予办展较大支持力度,与海峡西岸城市的厦门、温州对比,福州市会展业政策扶持力度有相对弱化之势,不利于激发市场化主体办展的积极性。

3.市场化办展力量薄弱

福州市的大型会议、品牌展会大都由政府主办,缺乏市场灵活性和市场灵敏度,在会展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等问题上尚未发挥应有作用,比如旅游并未与会展同步发展。此外,福州涌现了一批会展机构、会展公司和为会展配套服务的公司,如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但是与国内外会展企业巨头还有一定差距。

4.专业会展人才紧缺

福州市目前开设会展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不多,只有三所本科院校(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商学院)、两所专科学校(福建华南女生职业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这与不断蓬勃发展的会展业需求不相匹配。此外,相关会展实践不足也制约了会展业毕业生能力的发挥。目前急需招商、策划、宣传等复合型实践性人才。

5.会展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当前,以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岛片区仍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展馆周边区域公共停车面积较少;星级酒店、餐饮主要集中在福州市区,距离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较远;会展岛区域市政交通体系不畅通,距离火车站偏远,且无专线公交直达等等都影响参展办展体验。

三、会展产业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契机,国家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支持建立“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亚洲合作对话,与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等合作机制[3]。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目前福州市连续举办了两届数字中国峰会、三次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五次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会展业迎来难得的国际化机遇。

(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机遇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的功能定位中,确定将南台岛着力建设“会展经济区”[4]等三大功能区,重点发展会展经济等产业。此外,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是国内唯一一个划入自贸区的超大型展馆,其下沉式商业广场将大力发展保税展示交易。进口商品展销是海峡会展中心的一大创新。随着自贸区政策、措施、机制创新红利不断释放,必将给福州市会展业带来新的机遇。

(三)福州新区的机遇

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同意设立福州新区,将“福州新区打造成省级专业展览中心和海峡两岸区域性会展中心”,这对于深化榕台会展业合作、两岸共创“海峡”品牌会展是一大利好。《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加快新区开放开发的决定(草案)》提出,实施福州新区这一重大战略,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外包、高端商贸、电子商务、专业会展等产业[5]。

四、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发展方向

(一)推进会展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随着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等相关展会举行,福州市的国际知名度大大提升。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峰会、博览会、论坛、研讨会,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旅游节、图书展等活动相继在福州举行。福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侨团、商会联系交往日益增多。展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对懂外语、懂会展、懂国际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大。福州的高职院校会展专业,要从师资培训、课程设置、会展实训等方面培养国际性的会展人才,增加国际会展外语、展会商务谈判等课程内容设置。同时加强与会展活动组委会的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国际性展会活动实践中去。

(二)培养自贸区建设会展人才

围绕自贸区,高职院校可深入了解自贸区企业参展参会需求,开展自贸区会展业相关课题调研,比如会展政策需求研究、会展业市场客户满意度研究等,权威发布福州会展业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此外,高职院校可搭建会展与自贸区研究的平台,定期组织会展专家交流沙龙,建立自贸区专家论坛。福州市海关对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市片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范围内举办的展会实施了通关手续一站式服务、展品通关无纸化、“一次核准,多地适用”、保税展示交易优惠措施、核定的展品予以免税优惠、特定场所办展免担保优惠等便利举措。福州高职院校可考虑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人才,以从事自贸区展品通关服务、展品出口认证、商事法律等相关服务。

(三)加强会展专业教育榕台合作

围绕会展专业教育,榕台两岸高校可探索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对话与合作机制。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榕台两岸会展专业教育合作化办学,可聘请台湾会展、活动策划专业人士来榕授课,采取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兼课等多样化形式。当前福州对台会展活动项目纷呈,诸如海丝博览会、海峡两岸青年节、合唱节等,福州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参与其中。在可见的未来,争取申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台湾农产品展销会、两岸服务业合作论坛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两岸会展和大型节庆活动,且高职院校应参与其中。

(四)行业联动培养会展人才

福州会展业急需的是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着手加强与会展相关行业的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会展联盟”,联合海丝沿线展馆、(会展、旅游、酒店、旅行社、广告)协会、会展企业等相关机构,加强校企合作,重点培养会展策划、项目管理、招商、会展涉及等综合性人才。建立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会展业信息交流与人才交流机制,与海丝沿线中心城市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实现海丝之路会展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福州市会展中心会展业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奇妙的梨子提琴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DMC2019引领高质量发展时代6月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等待亮相
我没有食言
看车展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