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灌输论”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1-12-29 04:01仲昭旭贾佳慧
林区教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灌输客体列宁

仲昭旭,贾佳慧

(1.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80;2.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000)

一、列宁“灌输论”思想的理论渊源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列宁于1900年编写的《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首次全面提出了“灌输论”的基本思想:“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实现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1]在随后的《怎么办?》《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等著作中,列宁根据俄国实际、理论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较为系统的“灌输论”内容。究其理论渊源,学界主要认为来自三个方面:德萨米、马克思和恩格斯、考茨基。

泰奥多尔·德萨米是19世纪40年代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在其1842年出版的《公有法典》中,首次提出了要用灌输的方法向无产者传播思想,“要往无产阶级的头脑里灌输真理”[2],虽然其灌输的客体并不是专指无产阶级,灌输的内容也仅仅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其首创了灌输的主张,因此学界普遍认为德萨米是“灌输论”的首创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德萨米的著作有着很深的研究,在《公有法典》出版的两年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接受并使用灌输的概念。恩格斯在1844年曾针对一幅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画作评价道,“从宣传‘社会主义’的角度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这幅画在德国好几个城市里展览过,当然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的思想”[3],这里所说的“社会的思想”就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此外,在1875年马克思所著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主义的错误观点时指出,“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的观点”[4],这里马克思所说的“现实主义的观点”显然是与拉萨尔主义相对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接受并开始灌输理论之后,对德萨米的“灌输论”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对灌输客体的范围更加具体、内容更加科学、手段更加多样,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尔·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导者之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的同时又对“灌输论”进行了一定发展。考茨基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纲领的修正》中,针对奥地利新纲领草案中放弃“灌输论”改用“自发论”的错误提法给予批评,明确了灌输的正确之意。“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一种从斗争中自发产生的东西。因此,旧加因斐纲领说的非常正确,“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认清无产阶级地位及其任务的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5],这段话深刻阐明了灌输的正确含义,并对灌输的主体、灌输的原因、灌输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让灌输真正成为了一种理论。

综上所述,根据时间和文献的研究表明,德萨米是灌输一词的首创者,马克思、恩格斯在接受这一说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赋予了其科学和具体的内涵,是“灌输论”的理论源头,考茨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同时,论证了“灌输论”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使其真正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三位对于“灌输论”的贡献巨大,是“灌输论”的奠基者。列宁在继承他们的思想精髓的同时,根据时代背景和当时俄国的现实情况,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了“灌输论”,使其成为系统、完备、可发展的理论体系,是“灌输论”的集大成者。

二、列宁“灌输论”的内容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借鉴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灌输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灌输论”的内涵和形式,探索出了一种适合无产阶级政党宣传的独特方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俄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扫平内乱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列宁关于“灌输论”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其1901年秋出版的《怎么办?》中。

1.坚持“灌输论”的必要性

列宁的“灌输论”是在与俄国的经济主义派推崇的“崇拜自发”和机会主义的论战中得以完整阐释的。列宁认为,俄国当时的工人阶级因为文化水平和现实因素的限制,是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所以,无产阶级想要夺取政权,想要获得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必须采用灌输的方法,同工人盲目的、自发的机会主义作斗争,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才有可能战胜资产阶级的压迫,最终获得革命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6]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依靠灌输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所以,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发展,根据时代特点更新灌输内容和灌输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应有之义。

2.灌输内容

列宁注重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注重灌输内容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和灌输客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灌输。比如在对待工人阶级的时候,要增强其抵御资产阶级压迫的能力,让其了解资产阶级压榨的方式,指出反抗资产阶级的正确方式,做到思想和实际相结合;在对待农民进行灌输的时候,要把科学社会主义有选择的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从而理解革命的真正意义;而对青年人进行灌输时,要牢记“培养共产主义青年,绝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辞和准则”[7]。在注重内容根据不同对象所选择的侧重性的同时,要坚持灌输内容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灌输与时代脱节、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思想是没有意义的。

3.灌输方法

列宁十分重视灌输方法的运用,鼓励革命者直接进入工人、农民中传播革命理论。“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8]。列宁主张采用外部灌输的方式,将灌输主体定位在有良好教育经历的知识分子,对工人阶级和群众进行直接灌输,在短时间将马克思的精神内涵传递给教育客体,这种方式虽然忽略了教育客体的需要,但在短时间内确实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为了提高教育客体的主动性,列宁要求灌输者的灌输方法必须灵活,既要懂更要会讲,根据不同的对象要采用不同方式,如面对农民就要结合农民的生活,通过实际、通俗的例子来引导农民,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面对工人就要采用集会、公开宣传的方式来利用工人阶级本身的团聚优势进行宣传;面对青年人就要细致的讲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培养能够领导实际工人运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列宁强调,灌输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切忌强硬、不考虑客体接受能力的无意义灌输。

三、列宁“灌输论”的现实启示

列宁的“灌输论”是在俄国工人运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重要武器。事实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无产阶级的头脑中,是极其正确的主张。列宁的灌输理论在无产阶级的发展和革命的胜利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在革命和发展中一直坚持灌输理论,毛泽东同志就在《论持久战》中论述了“灌输论”的相关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军队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灌输论”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仍然大有裨益,是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的重要思想体系。

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我国一直坚持灌输理论,并根据其思想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独创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教化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升到学校教育的最高环节。所以,如何培养好广大青年、如何有效的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作为灌输主体,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着关键和主导的作用,思政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对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品行,言行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专业的职业技能、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孜孜不倦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才能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问题。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勇于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质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好思政课,努力做一名乐为、敢为、有为的创新型教师。

2.坚持灌输内容与时俱进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作为新时代鼓舞年轻人的理论方法,灌输的内容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保持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同时,历代领导人将其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时代发展相契合,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思想上建党、理论上建党的重要理论,同时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坚持、传递的主体思想。

灌输的内容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生机活力,才能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扎根发芽。首先,灌输内容必须要有强大的教育意义和塑造力量,能够得到青少年的共鸣和响应,灌输内容的更新必须要符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体现时代特色,才能达到灌输应有的效果,获得灌输客体的共鸣、认可。其次,灌输内容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导致灌输主体产生形式主义思想,丧失灌输意义。在新时代,灌输客体的认知能力已经比过去有了长足进步,因此,灌输内容必须要贴合灌输客体的生活实际,要善于从实际中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让灌输客体感受到发展成果已经造福于民,要想做到这点,因材施教是一个有效方法。

3.不断创新灌输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在高校的思政课中,要将“漫灌”和“滴灌”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法,寻求在实践中的方向、内容、方法等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抛弃过去“一言堂”照本宣科的简单灌输模式,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知识层次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灌输方式。科学的设置小、中、高、大整体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过去割裂式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育人、培养人的要求。

首先,作为连接灌输主体与客体手段,灌输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利用新时代的技术革新、时代热点来创新灌输方法。第一,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传输媒介,丰富教育载体。如微信、抖音、QQ、微博、电影等新的传播媒介具有受众面广,传播能力强、影响力大的特点,要注重传播媒介与灌输内容的契合,避免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等问题的出现。第二,在灌输的过程中,要以启发性灌输为主,注重客体的能动作用,力求做到受教育者自主、积极的接受灌输的效果。其次,要坚持正面灌输和侧面灌输相结合的灌输方法。正面灌输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对灌输客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灌输方法。这种灌输方法也是最普遍的灌输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灌输客体接受大量的灌输内容,但是自主性、接受性不强,方法过于直接,甚至在某些条件下变得强硬。侧面灌输类似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这种灌输方法更容易被灌输客体接受,而且影响力更为深远持久。灌输主体要更加注重侧面灌输的作用,利用环境来提高侧面灌输效果,达到灌输客体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灌输效果。

灌输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是我党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着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用人民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来带领人民走向更高的胜利,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同样也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思潮、价值观的冲击,推动列宁灌输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发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灌输主体的素质、不断更新灌输内容、不断创新灌输方法,促进列宁灌输理论的现代化转化,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灌输客体列宁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浅议犯罪客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概述奥地利普通术语学中的对象客体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