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培养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2021-12-31 03:53张海彬
科学咨询 2021年29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马克思主义

张海彬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吉林 132013)

近年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强青年政治引领的重要载体,并结合该工程组织了多样化的培训活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其在实施“青马工程”项目过程中有自身的侧重点,因此探究分析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应对措施,提高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培养质量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青马工程”概述

自团中央2007年启动“青马工程”以来,高校团组织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相继开展“青马工程”。10余年来,各级“青马工程”共培养近200万人。全国各高校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培训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1]。“青马工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并强调要抓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世界,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的科学思想基础。2020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对新时代深入实施“青马工程”作出部署安排。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2663所普通高等学校当中,有1 418所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青马工程”的培养质量,所以,必须不断提升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养质量。但高职院校学生又有其独特性,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探索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青马工程”培养方式。

二、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现状

(一)缺乏对“青马工程”的正确认识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导致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忽视理论教学,只注重实践教学。具体表现在缺乏对积累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视,大多数学习时间用来实践教学或者实习,忽视政治理论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工作任务。这样导致学生思想理论水平难以提升,增加开展高质量“青马工程”的难度[2]。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缺乏对“青马工程”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将“青马工程”加入学校重要工作议程,最终导致“青马工程”没有培训资源,相关人员和制度得不到保障,“青马工程”难以高效实施。

(二)选拔机制不够合理

“青马工程”的主要培养对象是优秀的学生以及学生干部,但是并没有统一的界限标准,并且学生干部往往比学生更有优势。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其选拔方式,有的是组织推荐,有的是记名投票,而能够参与到选拔当中的学生,通常都是学生干部,而不是干部的优秀学生则很容易在选拔中被忽略,这便是不合理的选拔机制造成的现象。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得一些专业或者班级当中没有一个培养对象,阻碍“青马工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实施不合理的“青马工程”选拔制度会导致学员结构缺乏科学性,无法形成全方位的培养结构。

(三)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内容

“青马工程”已经开展很多年,其实施过程在高职院校逐渐变成常规工作,所以培训内容和形式趋于定型,逐渐成为例行公事,缺乏对培训效果的重视。首先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一般采用讲座或者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不是邀请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师讲解,就是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培训方式枯燥无趣,缺乏创新性,学员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经常只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过于形式化,忽略培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的持续推进。另外,“青马工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觉悟,但是现阶段在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的过程中,往往通过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仅仅为了完成教育任务,也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

(四)实践活动形式化

“青马工程”的实施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也有实践学习的部分,高职院校往往采用“三下乡”以及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经验。但是,出于对学员安全性的考虑,再加上经费的限制,高职院校逐渐减少了这些实践活动,转而进行一些校内的实践活动,通过在院校内找到的岗位作为学生实习岗位,在实践中让学员践行马克思主义,但是,岗位技术含量较低,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3]。另外还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些训练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身体素质,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培养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很大作用,不能让学生将马克思主义成果与实践结合,也不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这两种形式都不能达到“青马工程”的预期目标。

三、提升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培养质量的策略

(一)明确“青马工程”的实施定位

高职院校党政机构要在学校党政重点任务中明确“青马工程”的位置,并定期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4]。学校各级团组织作为“青马工程”的实施主体,要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使命,为保障“青马工程”的顺利实施,应从组织、制度和资源等各个方面提供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各级团组织要根据有关要求,从党的事业的高度争取学校的支持,并将“青马工程”与党建、团建工作进行结合,让“青马工程”不断为党组织输送培养对象,有效衔接“青马”培训和党校培训。

(二)优化选拔机制

由于“青马工程”没有统一的选拔标准,所以完全可以建立灵活的选拔机制。在制定选拔程序的规范条例时,应保障其公开性和透明性,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之后再自主选择想要参加的培训考核,并将推优范围扩大,充分结合党团组织、社团、网络以及班级等推优方式,同时将入党积极分子作为考察对象,不断完善选拔体系。另外,“青马工程”也是提供给学生的一个学习机会,在这个机会面前,所有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不应将选拔范围仅仅局限于优秀学生,而是将重点放到经过培训学习后的学院是否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青马工程”不应该只作为一个培养精英的计划,而应该结合精英化和大众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创新培训内容形式

对于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培训,不应局限于学校教育,还能结合家庭和社会教育,相互支撑,三者组成一个合力,强化理论知识,为学员创造有利的熏陶环境,共同促进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发展。同时,对于其培训内容,应该创新传统培训内容的理念和形式,关于理念创新主要在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并融入培训课堂的教学当中。应尽量选择学员喜闻乐见的培训渠道,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从而使得学员积极接收信息。要不断丰富培训形式,组织课题调研或者辩论赛等活动,调动学员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培训时间,高职院校不应再采取一次性培养的方式,要尽量进行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可以向本科院校学习,在寒暑假期间进行集中培训,再利用平时的节假日和周末进行持续培训,这样可以有效开展“青马工程”的培训,提高学习的持续性。通过这些方式全面更新“青马工程”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想保障培训质量,只凭借教学过程中的督促和检查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为青马工程的学员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其培训过程中的出勤、实践情况以及学习心得等,以量化指标来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完成相应指标的学员才能给予结业,并表彰优秀学员,并推荐其为党组织的发展对象。而完成度没有达标的学员则不能结业,需留级参加下一期的培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青马工程”实施多年,在高职院校中影响深远,队伍不断壮大,取得的效果越来越好,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通过明确“青马工程”的实施定位、优化选拔机制、创新培训内容形式、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培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工作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马克思主义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