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的节俭观及其现代价值

2021-12-31 12:33郑铭慈
科学咨询 2021年5期
关键词:家业养德颜之推

贺 冰 曲 瑶 郑铭慈

(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沂蒙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名人辈出,很多名人都留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这些家训中,比较著名的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庄瑶的《式古编》、徐勉的《诫子崧书》、王旦的《诫子弟言》、敬姜的《论劳逸》、宋鸣梧的《家传纂言》和卞氏的《示外舍》等等。这些家训涉及内容广泛,节俭观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我们将对相关的名人家训及其中的节俭观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

一、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节俭的内涵

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对沂蒙古代名人家训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节俭有着自己的认识。一般来说,他们认为节俭意味着讲求生活简朴和自我约束,主要包括节省钱财、自我节制和节俭养德等方面。

(一)节省钱财

古代沂蒙名人认为节俭要节省钱财,戒除奢侈,不能铺张浪费。节俭则要合理节省,不能过度追求钱财满足。宋鸣梧在《家传纂言》中提到,“世人一切贪横,皆从奢生。一奢,则暮夜苞苴,无所不肆;一俭,则淡然无求,吝然各止”。[1](p156)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贪婪都是从奢侈中滋生,当一个人奢侈生活的坏习惯养成,他就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得到钱财。只有节俭生活,节省钱财,才能淡泊名利,从容不迫的安稳度日。三国时期曹操的妻子卞皇后(今临沂人),在《示外舍》开篇就强调“居处当务节俭”[1](p19),即生活处事应当把节俭放在重要位置。卞氏的一生厉行节俭,不崇尚奢侈华丽,朴素节俭的观念贯穿其中。她在教育儿子曹丕和曹植的时候就十分注重钱财的节俭,培养他们的节俭习惯。卞氏对待外亲也一视同仁,严格处置浪费钱财的违犯者,丝毫不徇私枉法,有严重浪费行为的甚至罪加一等。

(二)节制欲望

节俭在古代沂蒙名人看来,是要合理节省钱财,也要约束和节制欲望。节制欲望,清心寡欲。《孟子·离娄上》中认为,“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2](p177)这句话是说,真正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真正能够自我约束、克制的人,不会欺侮掠夺别人。欺辱和掠夺别人的人,只会害怕别人不顺从自己,又怎么能做到恭敬别人和约束、克制自己呢?就像卞兰在《座右铭》所言“闭情塞欲,老氏所珍”,她认为物欲会导致祸端。[1](p23)但老子讲求的闭塞情欲,这其实是一个理想效果,从古至今都很难有人能够实现。

节俭是一个“中庸”的词语,既要满足基础合理的需要,又能约束人们多余的欲望冲动。所以要适当承认欲望,但是在承认欲望需要合理性的前提下,精神上道德上要节制个人的贪欲私欲,要能够保持自己纯净的心。自我克制才能形成良好德行,而不只是追求世俗的欲望。

(三)节俭养德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一直和其他品德相辅相成。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十分看中节俭这种良好品德。家训中认为节俭能养德,奢侈就会堕德。诸葛亮在《诫子书》里开门见山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p27)也就是说,一个君子的修行,要以平静的态度来修养身心,要力行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节俭是养育品德的重要途径,丧失了节俭也慢慢会丧失品德,节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品德。做人子弟,为人处事,节俭才是例行一生的观念。沂蒙名家琅琊王氏的王旦也注重节俭,他认为节俭观念是关于整个家族名声和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环节。他在《诫子弟言》中写到“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奢”。[1](p139)王氏家族盛传节俭朴素的家风家训,告诫子弟切记不要做娇纵奢侈的事情。由此可见,节俭是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对节俭原因的阐释

崇尚节俭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思想的形成与古代沂蒙名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代沂蒙地区的名人家训,以节俭为持家的要决、读书立志的法宝、修身养德的核心。

(一)节俭有助于守家业

在古代沂蒙名人看来,节俭是兴家致富的根本途径,而奢侈是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节俭在人们守家业的过程中有着积极影响。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提出“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1](p121)颜之推认为维持生计的物品要足够而不多余,也就是节制地使用物品,满足这样条件的人才能守住家业。他还提出“治家之宽猛,亦犹国嫣……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3](p24)治理家业与其“不恭顺”的奢侈,还不如“寒酸”的节俭。这就充分体现了节俭维持家业的作用。萧嶷也在《遗令》中主张守住家族基业要崇尚朴素的风气,嘱咐子孙“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1](p76)王旦在《戒子弟言》中提到:“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1](p139)王旦教诲子弟保持俭省朴素的家风,杜绝奢侈,延续家族高洁的品德,传承家风。疏广则在《告昆弟语》称“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1](p12)疏广不愿意留给子孙后代多余的财物,认为财物有余会使人懒惰、增加过失,从而使家业失守。

(二)节俭有助于修身、立志、养德

同时,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的节俭思想,在古人对子孙后代进行学习、生活等层面的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疏广在《与疏受书》中表示“知止不殆”,[1](p14)他用节俭思想来提醒自己,要知道满足,不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颜延之在《庭诰》提到“省赡以奉己”,[1](p53)奉行节俭的原则来供养自己,这是人进行生活的根本需要。宋鸣梧认为,节俭是“五常”的根本,是所有品德的精髓,是所有品德之首,形成节俭戒奢的观念方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他在《家传篆言》自序中提及;“夫士,知俭然后有立志”,[1](p156)君子在俭朴的情况下坚定自己的志向,可见节俭是读书人立志的前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p27)节俭的生活作风,可以塑品格、正家风,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

三、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对节俭途径的论述

如何节俭是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阐述的重要内容。在现有这些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他们认为节俭可以通过节葬、节用、亲身劳动等途径来实现。

(一)节葬

节葬即简化丧葬祭祀礼仪,有多位沂蒙地区名人留下了这样的遗训。王祥一生躬行节俭,在《临终遗训》中,对自己死后的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勿缠尸,皆浣故衣,随时所服。所赐山玄玉佩、卫氏玉决、绶笥皆勿以敛”。[1](p41)王祥希望后代子孙对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同时以身示范后代子孙,节葬是例行节俭的一条途径,人死后,只留清白在人间即可。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也表达了“节葬”的观点:“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随,床上唯施七星板”。[4](p362)在祭祀时也要“唯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4](p362)颜之推认为祭祀就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尽孝道,因此祭祀时不需“酒肉饼果”,用白粥清水干枣即可,最重要的是表达心意。南朝时期的王微“遗令薄葬,不设轜旐鼓挽之属,施五尺床爲灵,二宿便毁”。[4](p482)王微留下的遗言便是薄葬自己,不需要“轜旐鼓挽”之类的东西,五尺灵床就够了,两宿后就可以拆除。诸葛亮没有受到汉末厚葬之风的影响,留下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5](p590)死后自己的坟墓仅够容纳棺材即可。西晋羊祜的祖父羊续临终前告诉子孙:“薄敛,不受賵遗”,[6](p248)自己死后要薄葬,不接受亲戚朋友送来的丧事财物。

(二)节用

民以食为天,是古人的认同。沂蒙老区古代名人,也有这样的共识。颜延之对子孙说:“蚕温农饱,民生之本”。[1](p53)颜之推认为民生之本就是“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1](p121)因此,对粮食物资上的节省,是他们认为节俭的重要途经。他还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指出,“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1](p121)颜之推教导子孙,如果平时省吃俭用,守住家业,那就可以自给自足。庄瑶在《式古编》中明确为子孙后代指明“制用之道”:“不过费以耗材,不因贫而废礼,生众用舒。”[1](p168)庄瑶认为的节俭之道就是节约使用自己所拥有的物资,不要过度浪费。颜延之在《庭诰》中写道:“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1](p53)

(三)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也是沂蒙地区名人厉行节俭的途径之一。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训诫子孙,财富是有限的,应当节约支出。“堂室才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4](p226)房屋能够遮风避雨就行,车马仅是代步工具,房屋车马仅需满足基本功能,不该花的钱不要花。宋鸣梧认为,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平衡支出,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就算是“饭疏饮水”,也有“膏粱之味”;“缊袍裋褐”,也有“复陶之适”。[1](p156)颜延之在《庭诰》中讲到:“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1](p53)要根据一年的丰收情况,量入为出,节俭的供养自己。

四、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节俭观的现代价值

新时代我们研究古代沂蒙地区节俭观,目的在于探索沂蒙地区家风家训中节俭观的精华,展示其具有的发展性的当代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一)传承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的节俭观念,有助于提高个人品德

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的节俭观中十分注重节俭养德的作用。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代多元化文化交流碰撞,节俭观在每个人的价值观、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指出,培养优秀品德,我们要以奢侈安逸为耻辱,而想要戒奢就必须奉励行节俭观念。对于个人来说,生活上的节省可以促进个人节约良好行为的养成。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思想上树立平日勤俭节约的观念。因为个人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我们会发自内心的践行节俭观。同时,精神上的节俭可以约束人们的物质欲望,破除不合理的私欲贪欲,培养坚定的意志力。从而促进人们道德上的高度自律,去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传承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的节俭观念,促进人们形成合理消费观

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的节俭内涵强调要节省钱财,不要奢侈浪费,把这种思想放在今天就是说我们要合理适度的消费。

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消费水平也随之上升。奢侈享乐主义快速抬头扭曲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开始追求消费目标。节俭是一种“中庸”的思想,它意味着不过分吝啬也不过分消费。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消费水平应和他个人财富的多少相协调,消费支出的金额应该小于等于收入水平,这才是合理而适度的节俭。同时,节俭可以节制个人欲望,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减少奢侈消费。通过践行节俭,这保证个人合理需要的必需消费,克制冲动消费和奢侈消费,断绝过度享乐消费,促进了人们合理而适度消费观的形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以古代沂蒙地区名人的家训为根基,竭力探求了蕴含在其中的节俭思想,从节俭的简朴生活和自我约束的内涵关系把握,从教导子孙守家业、修身、立志、养德等节俭的原因与节葬、节用、量入为出等方面来践行节俭出发,并论述了传承古代沂蒙地区名人家训中的节俭观念现代价值的所在。由于能力有限,在论文内容的深度论证方面还有欠缺,这有待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家业养德颜之推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节俭养德》
诉衷情·赠张炳祺老先生
日本家业传承法
颜氏家训千古传
让我做你的快递哥
节俭养德进校园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迪
洪都拉斯鸟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