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本体性教学目标的策略探究

2022-01-01 07:07文|廖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体记叙文文体

文|廖 雁

一、缘起——目标不清,欲盖弥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太阳的知识……”

——五年级上册《太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

——六年级上册《竹节人》

这是近期在一次赛课上听到的来自两位青年教师的开课导语,不禁引人思考:难道语文课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太阳的知识”及“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显然,以上的开课语折射出两位老师乃至他们身后的团队仍然把语文课的目标定位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未能走出“内容分析式”课堂教学的桎梏,这与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讲过,语文教学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2011年吴忠豪教授在《期待语文课的美丽转身》中讲过,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温儒敏主编也指出,如今的语文教学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他认为,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力图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清晰,做到“一课一得”。

如何用好统编本教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依据课标及统编本教材编写理念,把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落实知识点和能力点。因此,向“内容分析式”语文课堂说再见,要从确定每单元甚至每课的本体性教学目标开始。

二、追问——明晰概念,揭开面纱

什么是本体性教学目标?什么是非本体性教学目标?首先要从本体性教学内容及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谈起。关于本体性教学内容及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一书中有明确的表述: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等。

由此可见,本体性教学目标就是基于本体性教学内容制订的

反映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非本体性教学目标是基于非本性性教学内容制订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等,这类教学目标不是语文课程独担,而是众多基础学科共同承担的,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课程。

显然,本文开头列举的导语透露出这两节课的教学目标显然是非本体性教学目标,并非语文本位的内容,也就是语文老师抢了地理老师、美术老师的田,而荒芜了自己的地。明确本体性教学目标,让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有标可行。

三、寻觅——策略探究,还原本真

崔峦老师说过,为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我们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更好地确定本体性教学目标,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从单元导语确定本体性教学目标

统编本教材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变化,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是贯串全套教材的显性内容主题线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另一条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如基本的知识点、能力点,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语或习题设计中的隐性线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提示本单元主题,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脉单元导语,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不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落实这条线,也就是要重点明确本体性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依照单元顺序,八个单元的要求分别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发现汉字规律,了解形声字特点”“读课文说感受或想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借助词句提示了解内容”“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等等,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如口语交际的要求,但这几点是本体性教学目标的重点。

2.从文体特点确定本体性教学目标

在教材中,常见的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体风格,而不同的语体风格对教学的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但很多教师几乎采用了差不多的“内容分析式”阅读方法,容易造成问题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制订不同的本体性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增强文体意识,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下面以记叙文、说明文、小说三种文体为例加以说明。

(1)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对于此类型的文章,在确定本体性教学目标时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一类文章的布局形式、词句表达、表达特色等。

如《梅花魂》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回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几件小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在备课中,笔者认真进行文本解读:为何作者能把热爱祖国之情通过梅花来表达?管建刚老师的一番话让笔者顿悟:孩子们,以后在阅读中,要学会用一只眼睛看内容,一只眼睛看写作方法,你的眼睛会更清、更透、更明!是的,作者写作的成功不正是缘于精当的选材和巧妙的构思写法吗?这不正是本体性教学目标吗?基于此,笔者授课过程中走出了烦琐的逐段分析内容的怪圈,关注了文章的布局形式,以“学习以事表人的方法——精当的选材和巧妙的构思”为本体性教学目标贯串全文,并进行了写作迁移。

(2)说明文。说明性文章,其本体性教学内容则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谋篇布局的清晰性,并在特定情境中加强运用以达到内化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区别于记叙文的教学,要更多关注说明方法的妙用。

如《太阳》这篇说明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因此可以把本体性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了解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又如《松鼠》主要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引导学生重点找到运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进行品读,感悟这种说明方法的妙处。

(3)小说。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因此,教这一类课文应侧重于让学生“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还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包括超自然的想象力,其本体性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感受文中桑娜的人物形象,并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句子。

3.从学情确定本体性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关注学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

当前,很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没有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而更多关注了自己的“教”,盲从网络或《教师教学用书》,不管学生的地域或学习程度差异,都制订相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同一份教学设计。这种无视学情,跟着《教师教学用书》走、跟着经验走、跟着感觉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如何研究学情?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心里清楚哪些知识不用教,学生自主学习便可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哪些知识学生目前无法解决等;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思考哪种教学方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哪种教学方法学生最易接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综上所述,要走出“内容分析式”的低效课堂,就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用好统编本教材,从确定本体性教学目标开始,以“把脉单元导语、抓住文体特点、关注学生学情”为拐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本体记叙文文体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眼睛是“本体”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一种基于社会选择的本体聚类与合并机制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