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参与社区党建的伦理困境研究

2022-01-01 21:34天津师范大学杨箫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社工

天津师范大学 杨箫

一、前言

如何应对社会系统的发展变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切实联系群众,提高人民对党的认可及满意度,是党建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李浩认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优势在于满足了整合社会与管党治党的需求。[1]赵一红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观思想是中国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2]因此,社会工作者有必要助力社区党建工作,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

社工在助推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遭遇了伦理困境难题。陶晓英总结出伦理困境包含专业关系与私人关系混淆,服务对象保密及隐私权,个人利益与职业责任抉择、服务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困境,有限资源的分配,评估压力与专业服务责任等六个方面的内容。[3]李侨明提出,协会与政府应当在结合本土文化的情况下借鉴国外经验,搭建本土伦理体系以解决该问题。[4]研究社工在社区党建工作中遭遇的伦理困境问题,是推动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点之一,也是极大丰富本土社会工作内容的一个机会。

二、社工在社区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伦理困境以及原因分析

(一)社工在社区党建中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1.角色关系定位模糊

社工与案主之间专业的关系与角色的界定清晰与否决定着服务能否正常而有效地进行。中国自古重视人情关系,倾向依靠熟人网络解决问题。社工在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之外,易受到感情、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其他联结,从而陷入双重甚至是多重关系之中,影响工作进展。

在人情文化的影响下,社工与活跃的社区党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正向发展可以成为社工工作的助推器,负向发展则往往是社工和案主为彼此谋取个人利益的一个桥梁。同时,由于居民多持有“关系好能带来好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不利于社工形象的塑造以及切实密切党群关系。

2.稀缺资源配置不公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原则之一是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目前在开展针对党员群体的活动中,由于活动经费有限,一些外出活动名额较少,社工通常在发布信息后根据报名速度来确定占有稀缺服务资源的对象。此时,社工采用的是“机会”平等,但是机会的平等并不能够真正地达到社工关注弱势群体的要求。倘若由社工来制定分配规则,又有可能受到不公平的质疑。由此,使社工陷入困境。

3.价值中立引发冲突

价值中立原则,也称为价值中立态度、非指导性原则等。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社工的价值观会在中西方文化影响下发生碰撞,例如重视集体与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相冲突、重视人情与西方的理性思想冲突等;具体到个人的工作中,服务对象和社工的价值观差异很大时,社工可能面临着如何在接纳服务对象同时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案主的困境;此外,目前社会非常重视效率与服务需要循环渐进的信念相违背,社工自身会产生疑惑,从而怀疑工作的价值。由价值中立原则引发的伦理困境问题与伦理抉择问题,通常是“隐性”的,并不会以热烈的矛盾爆发出来,但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工作的开展与成效。

(二)社工在社区党建中陷入伦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1.实务评判标准刻板化

伦理守则的本土化程度有待提高。社工学习西方伦理守则后形成的理性思维在社区实务过程中遭遇水土不服,对社工自身的价值观造成影响,扰乱社工的判断力。譬如“价值中立”原则,当案主求助于社工时希望得到确切的解决方案,但社工只能依据原则选择作为一个旁观者与陪伴者的角色,根据“案主自决”原则等待案主作出决定,不能够切实满足案主现实需求。

社会工作行业尚未制定有效的伦理督导机制。一线社工不能够有效依据伦理守则及案例解决实务中遭遇的问题,同时,机构也忽视伦理督导存在的必要性。机构因社会对各领域的评判标准趋于数字化,而重视“硬指标”与服务成效,倾向能够展现出机构服务能力的项目,忽视伦理困境这种隐形问题;此外,伦理困境问题常被归结为情商问题,社工往往在困境之中自己进行一个抉择,对问题的向上反馈度不高。

2.我国的社会文化影响

费孝通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差序格局的熟人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人情关系、团队整体、资历权威等思想根深蒂固。[5]

在社区党建活动中,中老年党员认为年轻、资历浅的社工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而有轻视心理;社工在西方专业价值伦理与本土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之下,则倍感“底气不足”,对举办有关党建的政治学习活动产生畏惧心理,认为自己难以胜任。因此,在社工团体中,党建工作遇冷。这样的伦理困境在隐形之中大大阻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进展。

除了资历权威思想在社区党建活动中影响较大,人情关系也是一个促使社工栽入伦理困境的关键点。中老年社区党员人数较为固定,社工在服务一段时间后与党员们尤其是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党员相熟。关系的拉进伴随的是人情的往来,人的利己倾向与社工专业的利他倾向发生碰撞,随之产生社工对于案主的礼物处理方式、是否利用关系为双方谋取私利等问题。

3.多元价值观的碰撞

伦理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开放型的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经历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专业理论价值观、服务对象的价值观、社工的价值观三者之间非常容易产生分歧,从而产生各种复杂棘手的伦理困境。社区党员的身份不意味着其党性高、素质好,倘若社工持有“党员应当具备高素质”的价值观,那在工作中往往会倍感艰难。所以如何正确看待以及处理价值观的碰撞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三、促进社工应对伦理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

1.提升社会工作者自我调适能力

专业伦理守则只能给社工提供参考,社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目前国情做出合乎的判断,不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的自我调适能力。该行为前提是不违背根本性原则:譬如在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下,服务对象为了表示自己的谢意,赠送给社工一个小礼物,那么社工可以选择收下,在适当的时机回赠同价值礼品,但这种感谢关系并不能够成为社工或者服务对象利用这种友好关系谋取私利的条件。

2.提升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业能力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机制,机构方面要为在职社工提供再学习处理专业价值论理困境难题的机会。笔者认为,提升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业能力,是社工有效避免伦理困境以及抓住党建工作的核心要点。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一线社工更好地了解党员的需求,为党员提供贴切的服务,对稀缺的活动资源做好公平分配工作,引导党员发挥自己的力量,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投身于基层党建工作。

3.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在新时代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下,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社工机构、社区应当有计划地组织一线社工丰富思政知识储备,交流学习心得与开展党建工作的心得,促使一线社工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对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迸发灵感。

(二)社会工作学术与行业方面

1.构建本土化伦理体系

西方国家的社会情况与我国实际相差甚大,直接使用西方的伦理守则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状况,不利于服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学者、资深的实务工作者与相关法律人士,应在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后,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制定本土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伦理守则,以便一线社工进行运用。

2.建立伦理督导监督机制

具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伦理困境情况是多变复杂的,有时候很难根据几条原则作出合适的判断。所以社工机构应当重视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遇到的伦理困境问题,建立良好的伦理问题监督机制,及时委派督导进行有效的指导,便于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一线社会工作者个人能力的提升。

(三)国家社会方面

1.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国家应当大力推行法治社会建设,开展面向公民的普法行动。人治思想是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情关系的基础,而人情关系又是社区党建中最容易产生伦理困境的关键点。在治国理念上,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政府要依法执政,抛弃人治思维。利用宣传与新闻手段,在社会上宣传法治思维,引导人们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改变“办事情找关系”的陈旧思想。

2.着重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党员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养。在社区应为党员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党员的学习、服务情况,并纳入考核标准条例之中。优秀的党员能在密切党群关系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思想行动落后的党员则会对党的形象造成重重一击,所以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3.营造平等、奉献的和谐新风

大力号召社会组织团体(如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参与到公益慈善、志愿服务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影响个人,从而影响到家庭,再反馈给社会,营造出平等、友爱、互助、奉献的和谐氛围。同时,宣传与新闻部门应推出符合实际、打动人心的公益创意短片,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推动社会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社工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A Social Crisis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青春社工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