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2022-01-04 10:47陈红梅
关键词:耦合京津冀天津

陈红梅,唐 怡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加强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显得尤为迫切,由此催生了自由贸易园区的兴起。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区)是北方设立的第一个自贸区,其主要战略目标是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因此,准确衡量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的耦合协调程度对发挥天津自贸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增强天津自贸区在京津冀区域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自贸区的设立较早,早在20世纪就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对自贸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Koichi Hamada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并结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分析了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1],后来大量的研究也都表明自贸区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Kathy Baylis等分析了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墨西哥各区域所获利益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墨西哥边境地区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其他地区,导致了地区差距的增大[2]。随着我国自贸区的陆续设立,国内研究者开始从区域协同开放、区域经济增长及创新能力、经济联系强度等角度对自贸区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探索[3-5]。孟广文、王洪玲、杨爽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自贸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对自贸区演化动力机制进行评价,系统分析了天津自贸区发展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6]。殷华、高维和和王利辉、刘志红都采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影响[7-8]。

国内外研究者对于自贸区的研究成果丰富,部分研究运用反事实分析法研究自贸区对区域产生的经济效应。本文运用耦合理论,以天津自贸区和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自贸区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评价体系[9],并基于时间维度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实证探究,以便为京津冀经济区的发展路径提供新的思路。

一、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经济耦合机理分析

天津自贸区系统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系统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两系统间的协调作用是指天津自贸区的贸易政策、金融制度、政府职能等会对京津冀腹地产生辐射效应,京津冀腹地充分利用自贸区产生的溢出效应快速发展经济,其产生的各种资源、技术、市场等又将会回流到自贸区,产生互动循环累积效应[10]。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见图1所示。

图1 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

自贸区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扩大投资开放为动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天津自贸区通过放宽外商投资政策、简化外商投资程序以及构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等来扩大投资开放,吸引更多外商到区内投资。投资领域主要选择以港口为依托的港口服务业和临港产业,以机场为依托的航空服务业和临空产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可以辐射到京津冀地区,产生产业联动效应。引导区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改进技术水平等。

第二,通过转型贸易模式降低区域贸易成本。天津自贸区的贸易转型方式主要体现在加强对外合作、改变国际贸易服务模式、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和增强国际港航服务能力等。依托天津港东疆片区和天津机场片区并联合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和大兴机场片区共同发展海港、空港物流园区,通过实行区域通关一体化措施,打破区域间的贸易行政壁垒,有利于降低企业在涉及多个地区海关通关中的贸易成本,提升货物在区域内的流通周转率。

第三,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产生制度红利辐射效应。自贸区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并不仅仅体现在政策上给予更多优惠,还体现在制度创新上。制度创新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投融资等方面的跨境使用,促进跨境投资和融资便利化。自贸区的金融制度创新可以在整个区域内产生示范作用,打破区域内金融分割的壁垒,构建高效的金融体系和统一的金融市场,大大提高区域对外市场交易量、提升交易深度和广度,从而对周边地区发挥红利效应。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区域营商环境。事中事后监管领域要求政府加强对企业运营的监管,减少企业投资的审批环节。自贸区采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部门间相互监管制度和信息公开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督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优化政府监管流程,增强政府监管的透明度,改善并优化营商环境。从其对区域产生的辐射效应来看,转变政府职能的措施可以在整个区域内进行复制推广,这不仅包括制度创新措施创造出的示范学习效应,还包括因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变会引导区域内各政府进行主动改革效应。

同时,自贸区的发展也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表现为:

第一,区域经济为自贸区提供基础和保障。自贸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区域的经济水平则会影响自贸区的建设,其资源要素也会影响到自贸区的创新水平。此外,自贸区的设立是区域内最重大的决定之一,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也会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自贸区开发新型项目,这为自贸区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第二,区域经济为自贸区提供金融支持和资本投资。自贸区在建设初期及发展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以集聚国际贸易龙头项目、吸引外商合作和培育新型贸易业态,繁荣、发达的区域经济将为其提供强大的资金池,同时区域内的龙头企业也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在自贸区内形成新的投资项目,带动区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第三,区域经济为自贸区提供技术支持。自贸区产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阶段依赖于科技手段的支撑,区域内的科技发展实力在为自贸区奠定基础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贸区的创新水平、吸引大型项目聚集、提升自贸区的产品质量、提高自贸区的服务效率、促进自贸区产业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区域系统为自贸区系统储备后备人才。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贸区储备了大量高层次后备人才。区域内各高校培养的人才会被自贸区的相关优惠政策所吸引,进而投身到自贸区的新兴产业研发过程中,有利于提高自贸区创新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

二、耦合系统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一)耦合系统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自贸区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机理,参照以往研究[11-13],并遵循指标的可得性、可量化性、准确性、真实性等原则,设计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自贸区系统要充分考虑其在投资领域、贸易领域、金融领域、事中事后监管领域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带动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和优势产业总产值可以反映出自贸区在投资领域对企业的投资力度;贸易开放程度、商品销售额、港口货物吞吐量体现出自贸区在贸易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融资租赁能展示出自贸区在金融领域采取的制度创新措施;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则是政府对自贸区重视程度的体现。区域经济系统是自贸区系统发展的基础,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出其经济水平以及科技实力。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最能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准;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能反映出区域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专利授权量以及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分别代表了区域的科技水平和人才拥有量。构建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自贸区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耦合模型构建

耦合(Coupling)源自于物理学,后来也被用于其他领域,用来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这种关联程度可以反映出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效应等级。协调表明系统间向有序状态发展的趋势,是关联程度高的体现[14]。相反,失调则表明了系统间仍处于弱相互作用阶段。

1.耦合度模型

(1)数据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评价矩阵,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同趋势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1)

负向指标:

(2)

式中,xij表示某一系统中第i年的第j个原始指标,Xij为xij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

(2)综合评价得分。自贸区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可以表示为:

式中,ui表示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ωj表示由熵值赋权法计算得到的第j项指标的权重。

(3)耦合度计算。耦合度测量模型如下:

(4)

式中:C为耦合度,得分区间为[0,1],C越趋近于1表明耦合效果越好。u1为自贸区综合评价指数;u2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

2.耦合协调度模型

由于耦合度仅能够反映两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的强弱,并没有充分考虑两系统的综合发展基础,即两个系统同时得分比较低会存在耦合度很高的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反映出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的真实高低情况[15]。公式如下:

(5)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自贸区与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α和β分别为自贸区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的待定系数。α和β的取值取决于自贸区发展综合指数和区域经济增长综合指数的相对重要程度。在自贸区与区域经济耦合过程中,本研究认为自贸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强于区域经济对自贸区的带动作用,因此照以往研究[16],赋予α=0.6,β=0.4。耦合协调度D的等级划分[17]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三)数据来源

由于天津自贸区占据了整个滨海新区,所以用滨海新区的统计数据作为天津自贸区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统计年鉴》《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公报》以及京津冀三地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公报。对于少量缺失数据,依据历年数据及增长率推算获得。

三、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出2015~2019年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以此划分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的类型,见表3。为了能更直观地看出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波动水平,绘制折线图2。

表3 2015~2019年天津自贸区—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数值及类型

图2 2015~2019年天津自贸区—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由表4和图2可以看出2015~2019年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之间耦合情况:

(1)耦合度基本保持上升趋势。在天津自贸区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创新改革可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区域的转型升级,加速了资源要素在京津冀范围内的流动;其制度改革发展使京津冀地区共享创新成果,推动了京津冀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同时天津自贸区在承接非首都功能方面也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北京一直以来都是京津冀区域的经济领头羊城市,其金融、信息水平、科学技术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还入围了世界一线城市。北京庞大的经济体系为天津自贸区提供了更多的国内外优质资源和对外贸易机会。近年来,滨海新区也是投身于项目开发中,且与北京共同完成了多个重点项目。

(2)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天津自贸区除了与北京的相互联系密切之外,河北省的一些城市,如石家庄、唐山、保定和沧州也是与天津有着不同的合作。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都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更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与天津自贸区的合作也会相对多一些。而唐山市和沧州市地理位置分别处于天津市北侧和南侧,濒临渤海,拥有唐山港和黄骅港,两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也排在全省前列,最近几年与天津自贸区在临港产业、交通设施、旅游、医疗等领域展开了合作。保定市与北京和天津的距离大致一样,有三足鼎立之势,且保定市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小有成就,拥有多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合作基地。虽然河北省的其他城市存在着自身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距离京津两地较远等问题,但是在自贸区的辐射带动下,将会逐渐取得进步。

(3)综合发展指数都是上升的,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给京津冀区域带来太大冲击,相反一些经济指标较上年增长明显。在自贸区建立之初,区域经济落后于自贸区,自贸区的设立必定会驱使原本属于京津冀区域内的各种优质资源流向天津自贸区,并因此产生极化效应。所谓极化效应就是指经济基础好、发展先进的地区不断吸收对自身有利的因素,加速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周边落后地区的有利因素不断被掠夺,发展水平每况愈下。但是,极化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转换成溢出效应,因此京津冀区域的经济逐步跟上自贸区的发展步伐。从整体上看,天津自贸区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不断上升,这也反映出两系统间通过不断地磨合与发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根据自贸区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理以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自贸区的成立确实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区域经济的增长也会为自贸区提供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促进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如此形成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的耦合效果由严重失调状态发展到了优质耦合协调状态,二者相互依存、互惠共生;二是2015~2019年期间天津自贸区发展水平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三是在自贸区建立之初,区域经济比较落后,随着自贸区的辐射效应,其发展水平明显上升。

(二)建议

1.消除地区行政隔阂,共建产业协同发展

天津自贸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可积极引导京津冀三地打破行政区域障碍,着重解决三地发展不协调、京津功能重叠和同质竞争的问题。天津自贸区可将自身发展经验主动复制并推广到整个京津冀区域,疏解来自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同时还要服务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鼓励河北省过剩行业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加快金融创新、科技创新。

2.河北省政府需找准方向,加快制度创新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应明确自身位置,以北京为方向标,紧跟天津自贸区的步伐,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了解天津自贸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分析天津自贸区在贸易、金融、投资自由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其次,应深入了解天津自贸区在各个领域的运作情况,学习借鉴其发展经验,尝试将天津自贸区的政策措施运用到河北省境内;最后,及时获取自贸区内权威的合作信息,了解自贸区最新落地政策,以天津自贸区为借鉴,及时调整河北省自贸区的发展战略,推动制度创新。

3.共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自贸区联动发展

在天津自贸区建立之后,近两年又陆续设立了河北自贸区和北京自贸区,可谓是“三足鼎立”之势。三个自贸区之间应加强联系,通过构建一个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时分享最新动态,结合区块链、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对信息安全给予保障。河北自贸区和北京自贸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多与天津自贸区进行比照,学习天津自贸区的发展理念,如天津自贸区的金融制度、产业布局、贸易政策等。天津自贸区也要主动与河北自贸区分享经验,联合发展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及相关临港产业、航空产业,携手打造京津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耦合京津冀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天津卷
2019年京津冀家庭教育大家谈活动在津举办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