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增值能力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10 01:21董文丹朱桐乐
山西农经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加工农产品生产

□韩 菲,董文丹,朱桐乐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4)

1 研究背景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农业生产网络,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农产品进口大国与农产品出口大国。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1978—2020 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由0.1 亿美元提升至1 708.0 亿美元,出口总额由5.4 亿美元提升至760.3 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7 080.0 倍和140.8 倍。在此过程中,随着国内劳动力、机械、农药、化肥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农业增值能力减弱,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农产品进口规模不断突破新高,而农产品出口增速则不断下降,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78—2020 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一直保持正增长,而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率则由76.8%降至-3.2%。农产品出口增速的放缓及贸易逆差的扩大严重影响了农业出口创汇及农民增收。

如何提高农业增值能力,中国农业增值能力水平如何,中国农业增值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现有文献对此进行的研究非常有限。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制造业增值能力的研究。陈秋俊等(2021)[1]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缺乏竞争优势,且增值能力呈现下降趋势。杨杰(2016)[2]认为,在现有国际分工网络中,中国企业仍多扮演加工厂和组装车间的角色,没能实现由操作工向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单位产出增值能力仍然较弱。在增值能力影响因素方面,陈秋俊等(2021)发现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增值能力,黄玉霞和谢建国(2020)指出企业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增值能力下降的趋势。此外,李春和周升起(2015)[3]发现加工和生产也会影响制造业企业的增值能力。在少量的农业增值能力相关研究中,杨杰(2017)[4]分析了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影响,发现农业价值链长度延伸会制约农业增值能力提升。

在全球价值链贸易模式下,与其他产业一样,农业生产愈发片段化。各国农业通过投入农业生产要素,参与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的不同链节活动,嵌入到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农业全球价值链中,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增值。由此可见,各国农业增值能力与其参与的生产活动及其要素投入息息相关。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基于波特价值链模型,把中国农业价值增加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从理论和实证上深入分析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中国提升农业增值能力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2 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测算与分析

2.1 测算方法

参考王岚和李宏艳(2015)[5]的方法,采用“增值能力指数”(Value-adding Capacity Index,简称VC 指数)来测算中国农业增值能力。VC 指数可用一国某个特定行业的国内增加值与该行业世界各国国内增加值平均水平之比表示,计算式如下。

式中:VCik表示i国k行业的增值能力指数;VAik表示i国k行业的国内增加值;表示该行业世界各国国内增加值的平均值。

VC 指数可用于判断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行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同行业相比是否具备优势。若VC 指数大于1,说明本国在某特定行业的增值能力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与同行业的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若VC 指数小于1,意味着本国该特定行业的增值能力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与同行业的国际竞争中不具有优势。

2.2 农业增值能力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orld Input-Output Tables,简称为WIOTs)的数据,根据(1)式测算出1995—2014 年中国农业的增值能力指数,测算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 可知,1995—2014 年中国农业增值能力指数总体上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由5.0 提高到13.1,年均增长5.3%。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可分为3 个阶段,分别是探索阶段(1990—1994 年)、起步阶段(1995—2002 年)、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 年至今)。

1995—2002 年,中国有机农业在经过前期探索后开始起步,逐渐实现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有机农产品产业升级。有机农产品的增值能力往往高于普通农产品,其销售价格一般比普通农产品高出50%,甚至是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的好几倍。2003 年以后中国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年增幅达30%,从而使中国农业增值能力指数相应地从5.0 提高至7.2。

2003 年,尽管中国积极推进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但受“非典”疫情及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播种面积大幅调减,农业增值能力指数小幅回落至6.7。

2004—2009 年,中央连续出台了6 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大力推行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中国农业增值能力指数从7.2 提高至9.6。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聚焦农民增收;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00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稳定发展。

2010 年上半年,全球范围气候、地质灾害频发,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受旱情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业增值能力的进一步增长。

2011 年,中国坚持“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想方设法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使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八连增”,使中国农业增值指数提高至10.2。

2012—2014 年,原农业部在将2012 年定为“农业科技促进年”后,大规模增加了农业研发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支持粮食和农业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使中国农业的增值能力指数迅速由11.9 提高至13.1。

3 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理论分析

在全球价值链贸易模式下,农业等产业的生产愈发片段化,各国农业通过投入农业生产要素,参与全球范围内不同链接的生产活动,嵌入到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农业全球价值链中[6],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增值。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理论[7],生产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类活动相互关联并把不同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一起创造价值。农业生产的基本活动指与农业产品直接相关的生产环节,包括种植养殖活动、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运输与销售的完整链条,这些活动一环扣一环地构成了农业增值活动;农业生产的支持活动指研发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等保障农业增值活动正常运行的活动。

第一,研发。增加农业研发投入,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增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后续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增值能力[8]。

第二,生产。生产活动是农业增值活动最直接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生产活动产生的生产成本反映了整个生产环节耗费的资源,是交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9]。农产品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农产品提价或降价都会招致需求骤减或利润流失,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其增值能力[10]。

第三,加工。农产品加工不仅可大幅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农业自我积累能力和自我发展动力,而且具有市场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农业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生产对市场的适配度,降低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因此,农产品加工可能提高农业增值能力。

第四,运输。能否顺利进行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业其他生产环节价值增值能否顺利实现,从而影响农业整体的增值能力。中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产品物流运输不畅通,将导致农产品不能畅通循环,可能会导致农产品市场混乱。研究表明,现代农业物流带动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长久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1]。不断增加农业物流投入、规范市场操作,全方位、多角度优化农业物流环境,有利于带动农业进步和促进农业增值能力的提高。

第五,自然灾害也可能对中国农业增值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农业生产高度依赖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农业灾害往往导致农作物生产周期中断、农产品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前期投入无法得到补偿,直接影响农业增值后续活动以及农业增值过程的实现[12]。

3.2 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为了实证检验上述因素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影响,构建如下模型。

式中:VC是增值能力指数;research、prod、proc、transport、natdis分别代表研发、生产、加工、运输及自然灾害;εt表示残差项。

为了减缓数据的波动趋势,对(2)式左右两边取对数处理,得出(3)式。

3.3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各变量中,研发(research)用全国农业科研投入表示,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生产(prod)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表示,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加工(proc)用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表示,数据来自《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运输(transport)用国际运输成本表示,数据来自世界投入产出表;自然灾害(natdis)用二维虚拟变量表示,2003 年和2010 年取值为1,其他年份取值为0。数据期间为1995—2014 年。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采用Eviews 软件对(3)式进行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的回归结果显示,模型总体拟合较好,拟合优度为0.98,且变量研发(research)与运输(transport)显著为正、生产(prod)与自然灾害(natdis)显著为负、加工(proc)不显著,说明研发与运输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和自然灾害则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工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不具有显著影响。上述实证结果意味着增加研发与基础运输设施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助于提升中国农业增值能力。

表2 回归结果

农业研发投入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有效提升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13]。运输成本的增加虽然提高了交易成本,可能降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抑制中国农产品的进口,但由于农业各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往往需要通过运输才能得以实现,运输成本的提高反而有助于显著促进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提升[14-15]。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增加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风险[16],不利于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提升。自然灾害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能力,导致农产品减产,不利于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提升。中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气象灾害、生态灾害、生物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农业增值能力。

由于中国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大部分仅进行了初级加工,综合利用差[17],加工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后一般增值2~3 倍,中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后只增值30%[18]。2021 年3 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农产品加工率约为67.5%,而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90%以上。中国农产品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生鲜到熟制的梯次加工技术缺乏,利用不足,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尚未能够对农业增值能力起到明显效果[19]。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农业生产网络,但随着国内各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农业增值能力减弱,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农业出口创汇及农民增收。在此背景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1995—2014 年间的数据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进行测算,基于波特价值链模型把农业价值增加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1995—2014 年,中国农业增值能力指数总体上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由5.0 提高到13.1。同时,研发与运输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和自然灾害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加工对中国农业增值能力不具有显著影响。农业研发投入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助推科技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有利于农业增值能力的提升。通过运输活动,农产品可以顺利地从生产者转移到加工方再转移到消费者,保证农业活动前期各生产环节价值增值的实现,也有助于农业增值能力的提升。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自然灾害的出现会增加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风险,不利于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提升。

根据研究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增值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助推科技农业产业发展。不仅要加大对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淡水和海水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等传统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而且要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还应加大计算机视觉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波技术和微胶囊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

第二,应通过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直接补贴机制、物价监控机制等方式,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农业经营成本和生产风险。

第三,加大物流运输投入力度,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健全运输服务网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运输企业,加快运输信息化建设,保障农产品物流运输畅通,促进农产品的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

第四,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农业灾害保险体系以及科学防灾减灾体系,在自然灾害出现时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猜你喜欢
加工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