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居民体育参与的二元逻辑回归分析

2022-01-12 15:57李佞偈蔡晓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长三角体育锻炼居民

李佞偈 蔡晓波

(东南大学体育系 江苏南京 210000)

2020 年10 月,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当前的主要任务包含共建高品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协同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目标是力争让长三角地区成为区域体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全国体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推进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因此,了解影响长三角地区居民体育参与的因素,找到提高体育参与度的方法,推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门联合展开的学术性调查项目,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和全国性等特点。CGSS 最早开始于2003 年,调查周期为两年一次,目前公布的最新数据为2017年的调查数据。基于安徽省在2019 年新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地区,该研究将仍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居民体育参与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期对2017年长三角地区的居民体育参与情况做一个全景式的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居民体育参与度提供理论依据,为长三角地区力争区域一体化示范区以及落实全民健身打下基础。

1 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1 国外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理论相对成熟,主要因素集中在性别、年龄、所在区域(国家/种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时间、收入等。如Farrell等[1]运用社会人口统计以及经济模型对1997年英格兰健康调查数据进行拟合;Humphrey 等[2]从参与运动时间的角度,利用Heckman 两步骤对体育参与的影响进行研究;Downward 等[3]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影响英国居民体育参与的因素进行研究;Ifedi 等[4]采用了数据对比的方式,说明了不同人群的体育参与情况存在比例差异。

1.2 国内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我国相关文献对于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也多集中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指标。除此之外,基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我国在关于居民体育参与的研究中还会考虑到社会分层的因素。

彭大松[5]利用二元回归模型,指出年龄和健康状况对体育锻炼有着非线性影响,与农村相比,城市锻炼人群的层化现象较弱;王富百慧等[6]发现社会层次越高,居民健身意识越强;徐玮等[7]得出个人教育程度、职业分层对体育参与有促进作用;刘依兵等[8]指出我国居民体育参与存在不稳定的空间依赖,空间集聚的现象并不显著。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该文以体育参与和影响因素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共查阅到46 篇相关文献;以Par‐ticipation in Sports 为检索词,通过Web of Science 网站,系统查阅了国外关于体育锻炼的研究。

2.2.2 数理统计法

该研究采用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 年的原始数据,数据再赋值后,输入进SPSS 16.0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构建了二元回归模型。

3 数据方法

3.1 数据来源

该文采用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 年的原始数据,研究对象为长三角区的居民体育参与情况,因此选择的数据为上海市、江苏省与浙江省居民所填写的样本,三个地区的总样本容量为1873例,其中回答不完整及无效的问卷有113例(无效原因包括拒绝回答问题和因不理解自评方式,无法作出自我评价),最后纳入研究的有1760例。

3.2 变量及其说明

3.2.1 因变量

该文研究的是长三角地区的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因变量即为居民的体育参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中包含针对公众的体育参与情况进行测量的选项,选项内容是“过去一年,您是否经常在空闲时间从事体育锻炼的活动”。该文将选项回答为“从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记为0,回答为“一周一次”及以上的全部计算为参与体育活动,记为1。按照这样的方法,将因变量构成一个符合回归需求的二分变量。

3.2.2 自变量

该文将问卷回答者的性别、年龄、所在地区、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社会经济地位、个人总收入、家庭总收入、自评健康状况、每周的工作时间和婚姻状况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讨论,各个变量的赋值与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模型设定

因为需要研究的因变量是一个二分变量,该文拟用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进行线性回归,找出因变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二元逻辑回归模型采用了逻辑概率分布函数,其具体形式为:

4.2 逻辑回归分析

为研究表1 中性别、年龄、所在地区、教育程度等11 个因素对居民体育参与情况的影响,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模型中,将这11 个因素作为回归自变量,体育参与情况作为回归因变量。其中,自变量在回归过程中的选取方法为逐步筛选法。回归模型的分析如表2所示。

表1 变量设定及其描述性统计

由表2 中二元逻辑回归结果可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长三角地区居民是否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不大。所在地区、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社会经济地位、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每周的工作时间和自评健康状况与长三角地区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显著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表2 长三角地区居民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二元逻辑回归

4.2.1 所在地区

居民的所在地对于体育参与度有一定影响。江苏省居民体育锻炼率是上海市居民体育锻炼率的1.635倍,其原因可能是上海市的生活节奏过快,人们的空闲娱乐时间较少,缺乏机会参与体育锻炼。

4.2.2 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概率越大,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概率是未接受教育人群的7.876 倍。因为他们更具有全面发展、科学生活的意识,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且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机制。

4.2.3 城乡差异

在同等条件下,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概率是农村居民的2.174倍。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社会,这样的社会现状使城乡的教育、家庭背景、社会资源都有很大的不同[9],城乡不平等的教育劣势会累积到其职业获取,家庭背景的劣势让乡下居民从小缺乏体育意识培养,公共体育场所资源匮乏使乡下居民缺少锻炼机会。

4.2.4 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为问卷回答者自评所得,在某些程度上,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参加体育锻炼概率越大。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虽然使更多的人有条件和机会参与体育锻炼,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居民所处的社区环境不同,社区环境是影响人们身体活动、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0],社会环境越好,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越强。

4.2.5 经济收入

无论是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都对体育参与度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体育参与需要成本的投入,成本分为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如健身房的会员办理,公共体育设施的门票费用等。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经济能力的提升,人们有富余的消费能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4.2.6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越长对体育锻炼率越有显著降低影响。一周中,人们工作时间的增加会导致空闲时间的减少,且大多企业单位内部体育活动场所资源匮乏[11]。在忙碌的工作安排中缺少硬件设施和空闲机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

4.2.7 自评健康状况

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居民有更大的概率参加体育锻炼,他们更能感受到锻炼带给他们的好处,有更强的体育锻炼意识。除此之外,健康状况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健康状况不好的居民受疾病的困扰,缺少机会参与体育锻炼。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显著的影响因素包含所在地区、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社会经济地位、经济收入、工作时间、自评健康状况。

(2)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这些在国外研究中曾证实的影响因素,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居民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3)受过高等教育、社会经济地位高、经济收入高、工作时间短、自评状况健康的城市居民有着最大的概率参与体育锻炼。

5.2 建议

(1)全面建设体育公共设施以及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是前提。昂贵的健身费用、过长的通勤时间让多数居民对去体育场所参加体育锻炼望而却步,建设体育公共设施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在健身上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服务类型偏向单一化,公共体育设施的便利性和服务性有所欠缺,在此阶段,社会体育组织可以积极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设中。例如,社区可以组织相关的体育讲座、体育比赛,使体育健身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不断优化该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能,为我国其他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供借鉴。

(2)体育知识普及、体育文化培养是关键。当前,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居民的教育程度在逐步提升。与此同时,应该在学校教育、网络宣传中加强对人们体育锻炼知识的输入,提高人们的体育参与意识,以此来增加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活跃性。

(3)建立制度性、结构性安排,合理改善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人们的工作时间,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让居民有更多的休闲时间。除此之外,机关、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场地设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在工作安排中有意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以制度性安排促进居民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猜你喜欢
长三角体育锻炼居民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石器时代的居民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高台居民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