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背景下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问题研究

2022-01-12 15:57田春兰张秋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低收入全民群体

田春兰 张秋婷

(1.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2.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小学 山东济南 250101)

城市低收入群体是我国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大城市低收入人群比重在20%左右。当前,城市低收入群体在面临着住房、就业、出行等问题的同时,其基本的体育参与权利也受到侵犯,日常体育活动和健身需求尚未引起国家、社会的关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优化了社会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城市低收入群体庞大的人群体量要求必须解决和保障其体育参与权力问题。然而,全民健康背景下推动和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工程,涉及社会、经济、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规划和系统思考。有鉴于此,该文从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必要性和保障其参与健身的策略出发,为实现全民健康贡献微薄力量。

1 城市低收入群体与全民健康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更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深度关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民政部门作为困难群众的坚强依靠,应当肩负起让“掉队”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职责使命[1]。所谓城市低收入群体,一般是指下岗职工、工资较低者、领取生活最低保障的居民、较早退休和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无生活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等[2]。从增强公民获得感、幸福感的角度看,体育健身活动可有效缓解城市低收入群体压力,缓解城市内部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对于保证社会治安稳定和个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低收入群体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为深入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增强全民族体质,党和国家针对全民健康规划伟大发展蓝图,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取得显著成果,社会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十四五”开局之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提出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的主要任务,将全民健康提高到更高一级水平。要实现全民健身,需要尽最大可能关照到全人群,鼓励和吸纳更多公众主动参与健身,宣扬并树立全民健康的理念,充分体现全民健康的全民性。然而,由于我国大量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存在以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低收入群体的民众还存在健身意识薄弱、专业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距离真正的全民健康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关注和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基本健身权利,明确体育健身活动的多重价值,加大社会支持,破解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现实困境,从而实现全民健康。

2 全民健康背景下关注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的必要性

2.1 扩大国家体育公共服务覆盖面

国家体育公共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健身问题,可以有效整合不同社会阶层的美好体育需求,协调好社会资源精准聚焦全民健身问题,满足低收入群体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扩大体育公共服务的范围,将体育公共服务的优质效益惠及全社会、全人群。群众体育中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问题作为群体体育发展较为滞后的一环,需要国家和社会予以高度关注。提高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加大弱势群的体育参与力度,既是我国继续深化全民健身的重要体现,又是未来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方向。

2.2 保障公众体育参与权利

体育权利是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城市低收入人群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样有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享受社会体育福利的愿望和权利。关注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问题,可深入践行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核心要义,有效保证全体人民共享体育健身活动带来的利益,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健身权利,给予城市低收入群体应该享有的体育参与权,从而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体验到社会的关怀,提升满足感与幸福感。

2.3 指导城市低收入群体科学、合理地参与体育活动

众所周知,从事体育健身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体育运动规律,通过加大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的关注力度,为其提供充足专业的健身指导员,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在健身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其科学合理地参与健身活动。此外,也可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平台为城市低收入群体实现科学运动提供重要保障,引导并支持城市低收入群体获取健身知识,养成健身习惯、合理调试运动负荷,真正做到科学、系统、合理健身,促进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现存问题

3.1 政府部门忽视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问题的关注

管理决策中,政府相关部门过多关注城市高薪阶层、青少年的健身问题及需求,而较少响应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需求,阻碍了低收入群体享受高质量健身服务。一项对东北三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特征的研究发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自活动,参加社区活动和辅导站、体育社会组织类活动的人数比例较小[3]。此外,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资源配备、体育场所缺乏、社区体育组织活动较少和体育器材不足等外在原因也影响了长株潭地区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和时间[4]。面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这一公共性问题,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较为有限,缺少统筹规划和专业指导,容易使其失去参与健身的期望和动力。

3.2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观念偏差

健身意识是健身活动开展的前提[5]。目前,城市低收入群体对体育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广大城市低收入群众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还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上,未能将其内化为理性的自觉行为,直接导致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体育健身参与度不高。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时常常出现一些错误观念,部分城市低收入群体认为“劳动即体育”“体育是有钱人的事”“体育与自己无关”,运动有助健康的观念,尚未在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健身行动中予以体现,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观念薄弱,成为影响其参与健身活动的现实障碍。

3.3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需求表达与反馈渠道有限

当前,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活动的现实需求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与回应,向政府和社会表达健身需求的渠道有限。此外,我国公共体育健身场地以及设施还尚未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因政府部门资金投入力度较小,关注程度较低,全民健身体系尚未完善[6]。面对体育基础健身设施不完善、相关健身活动匮乏、组织形式单一等问题,城市低收入群体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向政府相关部门予以反映,公众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直接阻碍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活动开展。

4 健康中国战略下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保障机制

设计科学完善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保障机制是保证其享受高质量健身服务的关键。应建立包括法制保障、沟通协商平台、需求反馈渠道、宣传引导在内的“四位一体”保障机制(见图1),引领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状况的良性转变。

图1 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四位一体”保障体系

4.1 完善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法治保障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活动开展,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依据制度的权威性及约束力,保障其体育参与权利。要加强立法,制定配套体育政策,保护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营造无障碍体育环境,使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能锻炼、想锻炼、积极锻炼身体[7]。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的“全民健身促进法、全民健身保障法、全民健身监督法等”专门性法规,重点关注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问题,不断完善现有的全民健身法律体系框架。在专业人才供给方面,赋予体育社会组织更多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借助社会力量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及配备力度,并在指导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为其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不断优化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活动的法治环境。

4.2 建立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沟通协商平台

沟通协商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可有效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权利。当前,在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问题,应组建包括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公共在内的沟通协商平台,积极听取城市低收入群体对体育健身服务的需求及建议,重视公众的话语权表达,从深层次惠及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建立体育健身民主协商会议是沟通协商平台的重要形式,在城市健身服务供给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并吸引低收入群体健身组织、公众参与到沟通协商会议中,保证协商主体的多元化,切实保障沟通协商的公平性及有效性。

4.3 畅通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需求反馈渠道

落实体育健身活动“问需于民、问质于民”是改善全民健身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首先,政府应承担起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需求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在政府网站建立健身需求收集与反馈板块,将其纳入政府信息公告系统,调动社会性弱势群体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还需借助体育社会组织的力量,由政府联合体育社会组织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向城市低收入群体发放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并处理健身需求信息及公众投诉建议,积极回应其健身需求。

4.4 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树立健身观念

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政府必须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横幅、宣传栏等媒介加大体育运动意义和方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健身意识[8]。应充分利用上述宣传途径,向社会广大人群宣传健身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氛围,引导城市低收入群体树立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此外,针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意识薄弱的状况,可以动员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者深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社区等城市低收入群体聚集的区域,开展普及教育活动,给予城市低收入群体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切实保障其体育参与的权力。

5 结语

关注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健身问题是推进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拓宽其参与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需要看到,全面健身计划的推进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同样城市低收入群体全面参与健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局部实践走向全面覆盖的过程。基于此,该研究全面分析了当前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时代价值及现实困境,系统构筑起了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的保障机制。未来发展中,全面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健身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入探讨,加大宣传推广,出台配套政策,支持和回应低收入群体健身需求,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享有高质量、可持续的体育健身活动。

猜你喜欢
低收入全民群体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全民·爱·阅读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中间群体
娶低收入老婆
赤壁市低收入农户及其家庭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