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2BPGi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2022-01-12 04:58洪钰梁爽朱锦舟
肝脏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标志物肝硬化影像学

洪钰 梁爽 朱锦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分型,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1]。筛查HCC的高危人群和早期诊断可以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2-3]。Mac-2结合蛋白糖基化异构体(Mac-2 binding protein glycan isomer, M2BPGi)是近年来发现的评价慢性肝炎肝硬化进展的血清标志物[4]。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HCC患者血清M2BPGi联合AFP检测对HCC诊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电子病历数据,采用ICD-10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编码。根据疾病诊断和编码标注各组人员的数据。基于标注后数据库,描述纳入人员的一般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数据偏差和混杂变量。纳入研究的111例HCC患者为基准组。另外,选择年龄、性别、医保、区域、民族5个因素作为匹配的协变量,卡钳值取0.05,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原则,采用1∶1最近邻匹配法纳入142例肝硬化患者、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同期体检中心选取健康对照95名。各组间参与人的年龄、性别、医保、区域及民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参与人均签署纸质知情同意书。

二、纳入标准

HCC组:参照AASLD指南[5],先完善影像学评估,如超声、增强CT或MRI,检出典型HCC。对于非典型影像学特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经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取病理活检,由病理诊断证实HCC。根据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6],将其中0期(最早期)和A期(早期)定义为早期HCC(70例)。

肝硬化组:根据2014年肝硬化指南[7],全面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证据等进行诊断。金标准为肝脏活组织检查,即弥漫性肝纤维化伴假小叶形成。

慢性乙型肝炎组:根据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8],患者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且HBV DNA>103拷贝/mL。

健康对照组:①生化指标无异常;②既往无肝病病史;③排除妊娠期妇女;④排除其他恶性肿瘤或重大疾病。

三、人体数据测量

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血压等基本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集并记录患者既往病史、服用药物史及烟酒史。

四、实验室检测

取晨起空腹静脉血10 mL。将血样统一离心,立刻上机检测或置于负80℃冰箱中保存待进一步检测。生化检查采用Hitachi 7600 Auto-Analyzer。血清甲胎蛋白(AF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Abbott公司)。血清M2BPGi水平采用商业化试剂盒HISCL M2BPGi(Sysmex公司)两步夹心法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测定。

五、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及绘图采用SPSS(26.0版)及Stata(11.2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4组样本之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post-hoc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最佳截取值根据Youden指数方法来确定。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产生新变量(预测概率),并对单项指标及预测概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采用Stata的roccomp命令两两比较各ROC曲线下面积(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血清AFP、M2BPGi水平比较

HCC、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血清AFP和M2BPGi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各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血清AFP、M2BPGi水平比较

二、 血清M2BPGi水平与HCC风险

如表2所示,经一般资料及相关参数校正后,血清M2BPGi水平与HCC发病风险呈正相关(OR=2.331, 95%CI:1.756~3.096,P<0.01)。

表2 血清M2BPGi水平与HCC发病风险

三、AFP、M2BPGi及联合检测对HCC诊断效果比较

以AFP和M2BPGi检测结果为自变量,以肝癌患病状态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新变量HCC预测概率(P),其方程如下:

用ROC曲线对AFP和M2BPGi及预测概率进行诊断价值分析。单项检测时,AFP诊断价值与M2BPGi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而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均P<0.01)。见表3。

四、AFP、M2BPGi及联合检测对早期HCC诊断效果比较

用ROC曲线对AFP和M2BPGi及预测概率进行诊断价值分析。单项检测时,AFP诊断价值与M2BPGi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而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高于AFP及M2BPGi单独检测(P=0.003和P<0.01)。见表3。

表3 AFP、M2BPGi及两者联合检测在肝癌和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讨 论

血清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是目前HCC早筛的主要工具[9-10]。AFP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HCC筛查、诊断及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但AFP作为HCC的单项诊断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欠佳[10-11]。影像学检查,特别是筛查中常用的腹部超声,受操作者主观判断影响较大,而且普通超声对肝占位性病变很难进行有效鉴别[10]。

M2BPGi是一种糖蛋白,常存在于胞质、组织液及血浆中[4]。Kuno等[12]报道,紫藤多花凝集素阳性的M2BPGi由肝脏星状细胞合成,其合成与分泌不受其他脏器影响,特异性较强,可较准确地评价肝脏病变进程[13]。M2BPGi最初被应用于判断慢性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进程。Ito等[14]通过对比丙型肝炎患者血清M2BPGi水平与病理结果,发现M2BPGi可很好地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且在判断F3/4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85%,优于其他无创方法。M2BPGi还被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丙肝效果,其血清学水平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及DAA治疗后明显下降,且后者降低速度更快,这也显示了M2BPGi水平与治疗后肝脏纤维化改善及病毒量相关[15]。糖基化在细胞增殖、迁移及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chikawa等[16]发现,M2BPGi作为内含复杂N-聚糖结构的糖蛋白,其血清高水平是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HBV感染后HCC发生的潜在能力。Kim等[17]同样确认了M2BPGi独立预测HBV相关HCC发生的潜质,提出血清M2BPGi水平可作为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评估的指标。随着凝集素芯片技术的应用,通过HISCL免疫检测系统,经简单操作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M2BPGi水平,这为临床大样本研究或人群筛查提供了一项高通量研究糖基化的工具。

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纳入HCC患者、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群。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组相比,HCC组的M2BPGi血清水平显著升高。经一般资料、肝脏功能、抗病毒治疗及AFP等变量校正后,血清M2BPGi水平与HCC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显示血清M2BPGi高水平是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独立判断HCC及早期HCC时,M2BPGi也显示出良好准确性,与AFP相比差异不明显。生物标志物单项检测用于判断肿瘤发生的准确度常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采用AFP和M2BPGi两项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HCC,结果提示联合检测时准确度和特异度与单项指标检测相仿,敏感度得到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标志物肝硬化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