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3、C4及IgG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程度相关性分析

2022-01-12 04:59周昂王绍闯朱传荣许琦琦吴金声
肝脏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补体病理学乙型肝炎

周昂 王绍闯 朱传荣 许琦琦 吴金声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导致肝脏病变的主要原因,慢性乙肝能够逐渐发展为乙肝合并肝硬化,甚至肝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HBV每年导致全球近百万人死亡[1]。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 CHB)纤维化的发病率高达数百人/万人[2]。临床上对于患者肝炎病情以及肝纤维化程度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测,但其对患者具有创伤大,随着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临床上逐渐发现补体C3、C4及IgG水平在肝损伤不同的阶段具有一定的变化[3]。故本研究检测分析了116例乙型肝炎患者,探讨补体C3、C4及血清IgG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治疗的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11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行肝脏病理学检测,检测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所有患者C3、C4及IgG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的相关性。

观察组中男性62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为(41.28±10.27)岁,病理分级:G1 40例,G2 42例,G3 30例,G4 4例。对照组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为(40.22±11.34)岁。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资料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有关慢性乙肝诊断标准;②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并且HBsAg呈现阳性结果;③思维清晰、意识正常,可清楚明确表达自身感受的患者;④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肝脏超声以及病理学检测确诊。

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肾、肺功能严重障碍患者;②合并肝癌及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

二、研究方法

血清学指标检测:所有患者在入组后次日清晨抽取5 mL外周静脉血,将其放入枸橼酸钠抗凝管内送检,以3 000 r/min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器进行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采自上海北加生化,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指南,补体C3正常范围为0.9~1.8 g/L,补体C4 正常范围为 0.1~0.4 g/L。

根据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期:患者肝脏部位未出现明显肝纤维化病变,为S0期;患者肝脏部位的汇管区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大,但未形成明显的纤维间隔,为S1期;患者肝脏部位的汇管区纤维性扩大,为S2期;患者肝脏部位出现多数的纤维间隔,但是未见明显肝硬化结节,为S3期;患者为肝硬化期,为S4期。

三、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

(2) 比较观察组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

(3) 比较观察组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一、两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补体C3[(0.84±0.12)g/L]、C4[(0.23±0.05)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3:(1.07±0.21)g/L,C4:(0.31±0.06)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G[(27.59±6.27)mg/L]水平高于对照组[(16.81±3.1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比较[±s]

二、观察组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G2~G4级炎症患者的补体C3及C4的水平明显低于G1级患者(F=4.142,P<0.05;F=4.142,P<0.05),观察组中G3~G4级炎症患者的IgG的水平明显高于G1级患者(F=8.512,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比较[±s]

三、观察组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S2~S4级炎症患者的补体C3及C4的水平明显低于S1级患者(P<0.05),观察组中S2~S4级炎症患者的IgG的水平明显高于S1级患者(P<0.05),如表3所示。

表3 观察组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比较[±s]

四、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

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G2和G4分级与补体C3、C4呈现出负相关,与IgG呈现出正相关 (r=0.572,P=0.014;r=0.589,P=0.009);≥S2和S4分级与补体C3、C4呈现出负相关,与IgG呈现出正相关(r=0.631,P=0.007;r=0.551,P=0.007)。详情见表4。

表4 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

讨 论

CHB肝纤维化的发生不仅能够导致患者肝脏功能的减退,同时还能够增加心脑血管出血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败血症、脓毒血症等的发生风险,对CHB肝纤维化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指导临床上抗纤维化治疗和预后评估[4-6]。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组织活检虽然是CHB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检查具有明显的创伤性,耗时较长,检测周期长。而血清学指标的研究具有检测方便快速的优势,在CHB患者的病情评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

补体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糖蛋白,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其能够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8]。当机体受外来病毒入侵时,补体的水平会受到机体的调控,从而在血清中的含量发生变化,能够被临床检测[9]。通过补体途径介导的先天信号有助于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Katharina Bröker等[10]在研究中发现,加入C3a和C5a后,IFNγ释放试验的诊断灵敏度大大提高,这表明这些作用使基于全血的细胞因子释放试验在HBV免疫学和HBV疫苗接种研究中作为筛选工具更加有效。

在本研究中,笔者首先对慢性肝炎患者及健康人进行血清C3、C4及IgG的水平测定并进行比较,发现慢性肝炎患者的三者含量均与健康组具有显著差异,这与董丽娜[11]在140例CHB患者与70例健康志愿者的研究比较中的结论相一致,即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C3、C4及IgG的水平与健康人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之后笔者对116例慢性肝炎患者根据病理学进行分级比较,发现观察组中G2~G4级炎症患者的补体C3及C4的水平明显低于G1级患者(P<0.05),观察组中G3~G4级炎症患者的IgG的水平明显高于G1级患者(P<0.05)。即观察组中S2~S4级炎症患者的补体C3及C4的水平明显低于S1级患者(P<0.05),观察组中S2~S4级炎症患者的IgG的水平明显高于S1级患者(P<0.05)。这表明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血清补体C3、C4的水平呈下降趋势,而血清IgG呈上升趋势。朱书利[12]在研究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3、C4水平差异时发现,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程度高的患者其C3和C4水平明显低于病情较轻患者。赵俊平[13]在研究中进一步表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劣于健康人,且肝硬化比慢性肝炎差异更明显。这些研究结论均与本文结论相一致。本文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G2和G4分级与补体C3、C4呈现出负相关,与IgG呈现出正相关(P<0.05);≥S2和S4分级与补体C3、C4呈现出负相关,与IgG呈现出正相关(P<0.05)。这些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前文结论,即乙肝肝炎患者的病情恶化程度与血清C3、C4水平呈负相关,与IgG水平呈正相关。补体C3、C4 主要由肝脏合成,C3多为肝细胞合成,C4 为巨噬细胞合成[14]。研究认为,由于补体C3、C4 由不同细胞合成,在机体出现HBV 感染后,其血清中的含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血清补体C3 水平下降幅度较大[15]。受限于样本数量,本研究仅针对本院接收的116例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及分析比较,初步得出上述结论,仍需进一步大型队列研究,进一步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与病情分级分期之间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的血清C3、C4及IgG水平,对于指导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级别以及分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补体病理学乙型肝炎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