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质主义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15 17:54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助学金财物

叶 力

(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 康定 626001)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追求与消费欲望也在不断攀升,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占有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目标。文献指出,中国社会物质主义倾向显著,对于物质财产的热衷程度高于其他国家[1]252;人们对物质成功的欲望不断膨胀,以拥有财物来衡量个人成功,把个人幸福与物质财富直接挂钩;表现出对奢侈品的狂热追逐,炫耀性消费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以致消费异化[2]31-32。

一、物质主义及其影响

物质主义(materialism)是人们价值或目标系统的一个基本方面,其核心是追求物质财富。物质主义者以物质财富获取为生活的中心目标、执着于追求金钱和物质财产,以物质财富来获取较好的社会形象和地位。[3]489多数研究以Richins和Dawson的理论为基础,Richins和Dawson提出了构成物质主义的三个要素,即以获取财物为生活中心,以财物定义成功及以获取财物作为幸福追求。[4]303

物质主义首先表现在以获取财物作为生活中心。物质主义者把获取和拥有物质财富作为生活的中心目标及生活的意义所在,并因此努力奋斗,追求高物质消费的生活方式。

其次,物质主义表现在以财物定义成功。物质主义者以财物拥有的数量和质量判断自己和他人成功与否及成功的程度。在物质主义者看来,物质富有才是成功的标志,物质财富才能带来满意感。拥有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带来社会地位而且还能建树和保护自我形象,使自己生活在美好生活之中。他们自认为是成功人士,因为拥有其保持良好心态、社会形象及地位的财物,可以用消费生活方式来衡量人成功与否。

最后,物质主义表现在以获取财物作为幸福追求。物质主义者把获取和拥有财物放在中心地位,认为这才是生活满意和幸福感的本质所在。在极端的物质主义者看来,拥有财物是生活的中心、即生活满意与否的最大来源;拥有财物和金钱决定个人快乐和社会进步;高消费才会带来愉悦和自我满足。人们都有追求快乐的倾向,但物质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获取财物、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如人际关系、个人体验或其他成就)追求快乐。

国内大学生受物质主义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负面影响较多。[1]253物质主义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表现为强迫性、炫耀性等消费行为。[2]33物质主义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水平降低。把物质财富作为成功的标准,标准越高,生活满意度就越低、挫折感越强,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校学习不是获得物质财富的眼见桥梁而易形成功利主义的学习观。[5]

物质主义只是人们价值或目标系统的一个基本方面。大学生如果把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观,把物质财富目标看得比其他生活目标更重要,就会体验到较低的生活幸福感,对于心理健康是有害的,而且不利于其他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及人生追求。

关于影响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因素,先前研究探讨了性别、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对于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影响,而研究结果却不一致。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检验性别、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家庭居住地、学业成就、专业及年级等因素的影响,考察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差异,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测验对象

四川省两所大学本科大学生共767名,其中男318名,女449名。

(二)问卷构成

1.自编人口统计问卷

问卷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在院系、年级、家庭所在地、奖学金及助学金获得与否等条目。

2.物质主义测验

采用Richins和Dawson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aterial Values Scale,MVS)测验物质主义。[4]308-310该量表是物质主义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量表。[3]491量表测验前述物质主义的三个要素,即以获取财物为生活中心、以财物定义成功及以获取财物作为幸福追求。量表信度高,测验可靠。量表总分的内在一致性系数α为0.80,重测α为0.87。

三、研究结果

(一)家庭所在地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按家庭所在地把测验对象分为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以家庭所在地为影响因素,对测验对象的物质主义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1),家庭所在地对物质主义的影响非常显著,主效应为P<0.01,城市家庭大学生的物质主义(M=53.31)非常显著地高于农村家庭大学生(M=50.98)。

表1 家庭所在地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二)家庭经济状况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国家规定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大学生才能享受助学金,高校对助学金有专门审批规定。因此本文把助学金获得者视为家庭经济较差的大学生,非获得者视为家庭经济较好的大学生。根据助学金获得与否把测验对象分为助学金大学生和非助学金大学生,以助学金有无作为影响因素,对测验对象的物质主义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家庭经济状况对物质主义的影响。结果显示(表2),家庭经济状况对物质主义的影响不显著,主效应为P>0.05。

表2 家庭经济状况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三)学业成绩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奖学金是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肯定和奖励,有大学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旨在奖励大学生勤学上进、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可以用奖学金评价大学生的勤学和学业成绩。根据奖学金获得与否,把测验对象分为奖学金大学生和非奖学金大学生,以奖学金为影响因素对物质主义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学业成绩对物质主义的影响。结果显示(表3),学业成绩对物质主义的影响不显著,主效应为P>0.05。

表3 学业成绩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四)性别和年级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本文以性别和年级作为影响因素,对物质主义做了性别与年级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以探讨性别和年级对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影响,以及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表4),性别对物质主义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主效应为P<0.01,女生的物质主义(M=52.6)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M=50.1)。年级对物质主义有显著影响,主效应为P<0.05。一至三年级之间的多重比较显示,年级对物质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一年级与二年级之间(M1-M2=-2.8),二年级的物质主义非常显著地高于一年级(P<0.01),以及一年级与三年级之间(M1-M3=-3.1),三年级的物质主义非常显著地高于一年级(P<0.01)。二年级与三年级之间,物质主义的差异不显著。概而言之,高年级大学生的物质主义高于低年级,物质主义随年级递增而增强;而到了高年级,物质主义却没有明显变化。性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略。

表4 性别和年级对物质主义的影响:性别(2)×年级(3)

四、讨论

(一)家庭所在地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关于家庭所在地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先前研究的结果相当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中小城市、城镇的大学生更加看重金钱。[6]与之相反,有的研究却认为农村户籍的成人比城市户籍的成人炫耀性消费动机水平更高。[7]而有的研究则认为城镇和农村大学生的物质主义没有显著差异。[8]237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家庭大学生的物质主义非常显著地高于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支持家庭所在地对物质主义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生活的物质主义氛围和风潮更加盛行,城市家庭的大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受到更多、更直接的国内外物质主义影响,因而物质主义得以助长。

(二)家庭经济状况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文献指出,家庭经济状况对于青少年的物质主义有明显影响,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有较高的物质主义水平。[9]但这些研究的对象是青少年,就国内大学生而言,家庭经济状况对物质主义有无明显影响,先前研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以助学金获得与否来区分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一个操作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新方法,参照高校评选助学金的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家庭经济状况。从本文的结果来看,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物质主义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进入青年时代、步入大学之后,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三)学业成绩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关于学业成绩对物质主义的影响,未见先前研究报告。本文首次发现学业成绩对物质主义的影响不显著,奖学金获得者与非获得者的物质主义没有差异,学业成绩高低对物质主义没有影响。这说明高低学业成绩大学生的物质主义倾向相同。

(四)性别和年级对物质主义的影响

关于性别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先前研究的结果相当不一致。有些研究认为成人男性的物质主义高于女性,有些研究却认为成人女性高于男性,而有些研究则认为没有性别差异。[2]35就大学生而言,本文支持先前研究的结果,即女生的物质主义高于男生。[8]237本文推测,女生较强物质主义追求的原因既可能是希望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寻求独立,又可能是不仅要在饮食和娱乐等方面消费,而且要在衣着、化妆品等方面与同性攀比,需要较多的物质资源。

关于年级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先前研究认为:二年级大学生的物质主义高于其他年级,一年级与三年级之间的物质主义没有差异。[8]237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认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物质主义均高于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之间物质主义没有差异,物质主义随年级递增而增强,到了高年级却没有明显变化。根据本文的结果可以认为,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期,由于受到中学阶段的学习志向和学业成绩的价值观惯性作用、其物质主义仍处于原有水平。在入学后期、一年级至二年级间,随着升学压力的释放、自主时间的增加和自由空间的扩大,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发展了物质主义。到了二年级,随着社会化的进程而形成了较之一年级更高水平的物质主义。在二年级与三年级期间,物质主义则没有变化。因此,二年级是大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物质主义的关键年级。

五、结语

大学生如果把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观、把物质财富目标看得比其他生活目标更重要,不利于心理健康,不利于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生追求。本文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业成绩对于大学生的物质主义没有影响;家庭所在地、性别及年级是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的大学生、高年级的大学生及女生的物质主义分别高于农村家庭、低年级大学生及男生的物质主义。大学时代是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这些差异。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助学金财物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治安案件办理中涉案财物处置应注意的问题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他人损坏多少财物可以报案立案?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要爱护俱乐部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