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作用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2022-01-22 07:36吴圆一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检出率心电图实验组

吴圆一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在医学中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1]。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以胸闷、胸痛、乏力、出汗、上腹部不适为主,尤其是在患者活动或劳累后最为显著,除此之外,患者的胸口后或心前区还会有紧缩感,且时间会持续3~5 min,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症状,疾病发生无确切病因,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如肥胖、遗传、高血压等[2-3]。且冠心病后期易形成心力衰竭,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因此,临床需辅助医疗手段进行确诊[4-5]。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为临床常用诊断方式,后者特点可在24 h不间断情况下,监测患者10万次心电信号,可最大限度提升对非连续性冠心病的检出率,同时其优势可提升一次性心率失常的诊断准确率[6-7]。基于此,本研究比较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检测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31~74岁,平均(53.5±8.0)岁;病程3~6年,平均(4.5±0.6)年。实验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4.5±8.5)岁;病程4~7年,平均(5.5±0.7)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曾接受过大型手术且心功能严重受损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诊断。患者取平卧位,严格按照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检测,检测过程中应排除一切干扰因素,以得到清晰图像对疾病施以论证,检测时心电图机的出纸速度应保持每秒25 mm。实验组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保持24 h不间断动态心电检测,详细记录心电信号,检测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的临床反应及症状。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判定标准:常规心电图,心电图像的ST段若为水平下移>0.05 mV,且同导联中的T波较R波的1/10更低,则发生缺血性的ST-T改变;动态心电图,ST段表现下降>0.1 mV;有下移的持续时间>1 ms;心肌缺血两次发作时间间隔>1 ms。②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8.95%,高于对照组的57.89%,实验组阴性检出率为21.05%,低于对照组的42.11%(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各项(联律、成对)检出率为57.89%、47.37%,均高于对照组的26.32%、23.68%(P<0.05);实验组房性二三联律检出率、成对检出率为50.00%、44.74%,高于对照组的21.05%、10.53%(P<0.05);实验组短阵室上速检出率为42.11%,高于对照组的13.16%(P<0.05);实验组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为63.16%,高于对照组的52.63%;房性早搏早发检出率为65.79%,高于对照组的52.26%;实验组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为23.68%,高于对照组的15.7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arrhyth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尽早诊断疾病,为临床医师关注重点。冠状动脉造影术为临床诊断方式之一,但因诊断方式属于有创,加之患者耐受力不同,及诊断方重复性较差,因此,存在较大弊端[8-10]。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进步与发展,心电图检查逐渐广泛应用临床中,此类诊断方式均为无创检查,且存在重复性强、诊断效果显著等优势。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中常被分为常规与动态两种,常规出现时间较早,属于较为常规的一种诊断方式;动态是其基础上延伸的一类检查,两种虽均为心电图检查范畴,但在影像特点中仍存在一定差异[11]。

首先,常规心电图是通过直接观察心肌室壁运动状况判断心肌的供血情况。当冠状动脉出现走形后,某段冠状供血就会发生减少,同样相应位置心肌必然出现缺血,缺血则会直接导致这一部位的室壁运动产生异常[12-13]。临床文献[14]报道,冠脉动脉数秒钟可出现心室壁阶段性运动异常,而冠状动脉阻塞出现心肌缺血的首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异常,而在心肌缺血与心肌坏死发生时,心室壁会在某一阶段或某几个阶段室壁活动出现不良,此类状况可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因此,当患者出现急性冠心病时与急性心肌梗死时,常规心电图有重要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较为明确,同时主要用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与早搏,同时详细记录其发生的时间、数量、分布状态。但劣势在于,受神经功能、血压、血脂等多类因素影响,不能有效诊断冠心病合并继发性ST-T变化的心脏病疾病,同时在左室肥厚、预计综合征等诊断中效果欠佳[15]。优势在于无创、结果及时且安全便捷,可作为筛查冠心病的常规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8.95%,高于对照组的57.89%,实验组阴性检出率为21.05%,低于对照组的42.11%(P<0.05);实验组各项(二三联律、成对)检出率为57.89%、47.37%,均高于对照组的26.32%、23.68%(P<0.05);实验组房性二三联律检出率、成对检出率为50.00%、44.74%,均高于对照组的21.05%、10.53%(P<0.05);实验组短阵室上速检出率为42.11%,高于对照组的13.16%(P<0.05);实验组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为63.16%,高于对照组的52.63%;房性早搏早发检出率为65.79%,高于对照组52.26%;实验组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为23.68%,高于对照组的15.7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可提高阳性率及心律失常各指标检出率,同时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检出率可为心律失常提供及早诊断依据,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数据,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猜你喜欢
检出率心电图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