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病因新发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1-22 07:36赵子涵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溶栓血流神经功能

赵子涵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2)

新发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机制主要以颅内动脉血管堵塞为主[1-2],发病率约为75.96%。发病期,患者易因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坏死,严重情况下可致脑部动脉血流中断。根据发病原因可归结为: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及其他病因[3]。目前,针对该病主要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常规(非溶栓)治疗为主。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新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病因新发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4~81岁,平均(63.47±18.62)岁。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9~73岁,平均(56.92±17.88)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两组均经临床诊断为新发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排除标准:肝、肾、心、肺功能不全者;重要器官衰竭者;自身免疫、血液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精神失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非溶栓)治疗。给予患者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联合奥扎格雷钠(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967)治疗。具体方法:①发病后48 h内静脉滴注给药,每天2次,每次20~25 mg,滴注时间≥45 min,用药间隔时间维持4~5 h。PVC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本品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②成人每次40~80 mg(2~4支),每天1~2次,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中,连续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③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共治疗14 d。

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52)静脉溶栓治疗。①执行医生需根据患者体质量计算阿替普酶使用剂量,按照0.9 mg/kg计算。②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1 min内静推完毕,剩余药物在1 h内通过静脉泵注射。③观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过敏反应,如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抗组胺药(扑尔敏口服、糖皮质激素静推、肾上激素静推)。④溶栓治疗24 h后,常规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4 h后测定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治疗过程中有病情变化,可随时复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超声参数,包括椎基基底动脉的Vs、Vd。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情况,包括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甘露糖结合蛋白(MBP)。③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视力下降、肢体麻木、尿路感染、眩晕、恶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超声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脑血流超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观察组Vs、Vd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超声参数比较(,cm/s)Table 1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parameter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m/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超声参数比较(,cm/s)Table 1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parameter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m/s)

注:Vs,椎基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Vd,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Vd 10.87±2.65 20.08±3.27ab 5.165 0.000 9.09±1.17 15.39±2.37b 4.065 0.000组别观察组例数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对照组48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Vs 15.59±2.27 37.29±7.18ab 3.821 0.000 15.51±2.87 29.26±3.18b 5.193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100-β、GFAP、MBP均低于对照组,NSE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erv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erv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S100-β,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BP,甘露糖结合蛋白。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MBP(ng/ml)5.36±1.29 2.45±0.51ab 15.531 0.000 4.73±2.40 2.95±1.24a 13.564 0.000组别观察组例数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对照组48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S100-β(ng/ml)3.81±2.27 1.91±0.18ab 11.425 0.000 3.91±2.87 2.75±1.18b 13.450 0.000 NSE(ng/ml)3.23±2.65 1.83±0.27ab 10.480 0.000 3.64±1.17 1.36±1.37b 14.080 0.000 GFAP(pg/ml)4.22±1.37 2.63±1.95ab 13.427 0.000 4.56±1.93 2.98±2.95a 12.945 0.000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低于对照组的58.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n(%)]

3 讨论

新发脑梗死的首发病变部位位于患者缺血最严重的部位,经病情严重后形成缺血半暗带及缺血中心区,造成脑部血液供应循环出现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由于不同病因的出现致使颅内外的脑血管持续性淤堵从而造成狭窄和闭塞,严重情况下可致人脑死亡或生命体征消亡[4-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脑血流超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s、Vd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100-β、GFAP、MBP均低于对照组,NSE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低于对照组的58.33%(P<0.05),说明相对于常规(非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模式能改善患者神经,加强临床用药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0]。作为一种糖蛋白,阿替普酶能激活转化纤溶酶原。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过程时,阿替普酶能加强药物循环作用,与纤维蛋白结合加强血块溶解速率,相比非溶栓治疗模式,患者心室功能及心肌壁(局部)受损指数较低,具有临床实施意义。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应用于不同病因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加强患者脑部血流速率,缓解脑部神经损伤情况,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血流神经功能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