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脑增智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01-22 07:36刘浩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熟地黄血管性例数

刘浩

(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康复医院四病房,辽宁 鞍山 114000)

血管性痴呆主要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多出现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症状,对其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显著提高了血管性痴呆疾病的发病率,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必要[1]。常规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不良症状,但效果不佳[2]。在中医学上,血管性痴呆属于“呆病”“健忘”“痴呆”等范畴,应以益脑增智、化瘀通脉、气血畅通等为主要治疗原则[3]。益脑增智汤包含枸杞子、熟地黄、茯苓、山药多种药物成分,具有补益精气、益肾健脑之效,但有关此药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就诊的90例患者,旨在探讨益脑增智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8~60岁,平均(54.00±2.15)岁;病程2~6年,平均(4.00±1.23)年。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9~60岁,平均(54.50±2.14)岁;病程1~7年,平均(4.00±1.21)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痴呆治疗学》[4]的血管性痴呆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的血管性痴呆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症状;具有脑血管疾病病史;中医上,主症为智能减退,次症为神情呆滞、腰膝酸软、纳呆,且舌质呈紫暗状,苔白腻,脉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性精神类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或依从性不佳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患者维生素C片(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39)+维生素E片(河北三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57),两种药物均每天3次,每次0.1 mg;盐酸多奈哌齐(重庆植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23),每天1次,每次0.5 mg。共治疗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益脑增智汤治疗。药方组成:茯苓、石菖蒲、山药、杜仲、肉苁蓉、熟地黄各15 g,枸杞子、山萸肉各12 g,小茴香、远志、巴戟天各10 g。将此药方加水进行煎煮,起初以武火将其煮沸,之后改为文火持续慢煮20 min,每天1剂,于早晚两次进行温服。共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疗效判定标准:中医依据《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8]。西医诊断标准:显效,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症状显著得到改善;有效,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且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中医症候积分判定标准[6],出血性痴呆患者主要分为智能减退、神情呆滞、腰膝酸软、纳呆4个症候,每项症候的最高分为30分,7~14分表示证候处于轻度,15~22分处于中度,23~30分处于重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7],采用4级评分标准,<20(含)分:完全需帮助,20~40(含)分:生活需很大帮助,40~60(含)分:生活基本可自理,>60分:完全可自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智能减退、神情呆滞、腰膝酸软、纳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5 45智能减退15.25±1.00 13.21±0.54 12.041<0.050神情呆滞14.88±1.24 12.81±0.46 10.499<0.050腰膝酸软15.02±1.54 13.11±0.57 7.803<0.050纳呆15.13±1.64 12.63±0.66 7.803<0.050

2.3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D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D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5 45治疗前41.21±5.78 42.01±5.80 0.655 0.514治疗后59.18±2.13 66.99±2.11 17.474<0.050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改变了脑部的代谢功能,降低患者脑组织的灌流量,使脑组织结构受到损伤,降低兴奋性、脑组织代谢率及脑血管的血流量,最终引起血管性痴呆。患者多见神经功能障碍、表情呆滞、神志淡漠、情感障碍、自主生活能力显著降低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常规治疗多给予患者维生素C、维生素E、盐酸多奈哌齐等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脑代谢,减轻脑损害,缓解患者不良症状,但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并不显著[9]。因此,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必要性。

血管性痴呆在中医学上被归属于“呆病”“痴呆”等范畴,主要发生于患者脑部,由于老年群体体衰,肾精处于暗耗状态,导致其脏腑功能减退,髓脑充化无源,导致出现健忘、反应迟钝、呆滞等症状,治疗应以化痰开窍、补肾、填精、益髓为主[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智能减退、神情呆滞、腰膝酸软、纳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益脑增智汤对患者症状的改善,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与刘雪景等[11]研究一致。分析原因为,本研究所应用的益脑增智汤中,含有茯苓、石菖蒲、山药、杜仲、肉苁蓉、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小茴香、远志、巴戟天等多种成分,方中茯苓具有健脾、渗湿、利水消肿之效,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之效;山药、杜仲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之效;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之效,熟地黄具有强心、增强免疫功能之效;枸杞子、山萸肉、小茴香具有滋补肝肾之效;远志具有滋养肝肾、聪耳明目、宁心安神之效;巴戟天具有补肾助阳之效,且方中熟地黄、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四药为君药,可起肾阴阳双补的功效,杜仲、山药、枸杞子为臣药,诸药合用,可起生髓、填精、滋补肝肾的功效,小茴香为佐药,可起助养下元的功效。此药方诸药共奏可起益肾健脑、醒神益智、开窍安神、益气养阴之效,标本兼治,可使临床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益脑增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熟地黄血管性例数
良药熟地黄,让你的秋天更加滋润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冬日进补试试阿胶和熟地黄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