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植骨联合VSD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2-01-22 07:36路祥德张云程国徽赵友海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肉芽植骨感染性

路祥德,张云,程国徽,赵友海

(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甘肃 酒泉 735000)

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取得十分迅猛的发展,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但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不断增长。其中,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损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与棘手性。由于患者所出现的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等很有可能导致患者伤口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即使近期治疗效果理想,但在治疗后不断出现的感染状况下,很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甚至导致病情加剧,显著提升患者经济负担,甚至给患者预后与恢复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1]。对此,在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多应用开放性植骨进行治疗。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12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分为Z组(n=62)与X组(n=50)。Z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3.8±3.6)岁;其中重物砸伤所致感染性胫骨骨缺损28例,交通事故所致感染性胫骨骨缺损34例;在创面中窦道26例,骨外露36例,骨外露面积1.6 cm×0.9 cm~5.6 cm×3.2 cm。X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4.2±2.9)岁;其中重物砸伤所致感染性胫骨骨缺损25例,交通事故所致感染性胫骨骨缺损25例;在创面中窦道31例,骨外露19例,骨外露面积1.5 cm×1.1cm~5.4 cm×3.6 cm。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骨缺损长度≥3 cm;符合回顾性分析研究方式的相关要求;年龄13~66岁。排除标准:合并多发性骨折及骨质疏松等疾病;对研究无足够了解和配合依从性[2-3]。

1.2 方法 术前行全身检查,并分别进行细菌培养、药敏实验以观察疗效,确定患者自身是否存在慢性疾病、贫血疾病等,根据体检结果行针对性处理,促进患者营养质量的提升,同时,观察并判断患者血运状况、局部组织状况及胫骨骨缺损面积等,估算患者开放性植骨的大体植骨量[4]。

Z组采用开放性植骨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清创、止血处理,清理瘢痕组织、贯通髓腔并清理干净其中的坏死骨质成分,清创、切除窦道周围瘢痕,以纵行扩大创伤口,使之呈干河床状,促进植骨肉芽生长。清创完毕后需安装固定架,取出自体髂骨并去除皮质,修剪松质骨,将其移植在骨缺损部位,填满腔隙,注射抗生素,同时利用油纱包裹患者创伤面,并在其中使用无菌纱布再次进行包扎,置入引流管。术后注意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尽可能提高患肢高度,每周换药1次,如果患者局部炎症反应较为明显需每天进行更换[5]。当肉芽全部覆盖骨条后,无菌操作间行植皮手术,注意清洗伤口时必须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清洗,并行敏感抗生素注射,待皮肤完全愈合后进行关节锻炼(病床上),后根据实际状况拆卸石膏。

X组在Z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与Z组相同术前处理方法(麻醉、清创止血等),清理干净感染病灶区域内的坏死软组织与骨组织,待患者骨创面出现渗血现象后需尽快贯通髓腔,后侧骨皮质打孔,清洗创面、VSD覆盖其中,修剪泡沫敷料于合适大小、形态等,与创面相互接触,粘贴薄膜密封创面,调整负压值,如出现引流液需进行调整处理;待2周后拆除泡沫敷料,观察患者创面愈合状况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待手术结束后2周拆除泡沫敷料,根据植骨区肉芽覆盖状况行二次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做好VSD密封质量,确保负压良好,同时,要结合创面细菌培养状况,并根据合理操作为患者静脉注射敏感抗生素,密切关注在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皮瓣血供状况[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时间指标、术后创面感染状况、VAS评分。VAS评分: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分,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分,表示剧痛;中间部分划分10个刻度线,每个刻度线单位为1分,各自刻度线分数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时间指标比较X组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时间均短于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时间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术后时间指标比较()

组别Z组(n=62)X组(n=50)P值随访时间(月)25.6±2.9 15.7±2.3<0.05骨折愈合时间(月)10.2±1.8 6.2±1.8<0.05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时间(d)23.8±2.3 15.6±1.4<0.05

2.2 两组术后创面感染状况比较X组创面感染率为2.00%(1/50),明显低于Z组的8.0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术后12、18个月,X组VAS评分均低于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术后18个月4.8±1.8 2.9±0.8<0.05组别Z组(n=62)X组(n=50)P值术后6个月7.2±1.8 7.8±1.6>0.05术后12个月6.6±1.5 5.2±0.9<0.05

3 讨论

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骨折状况,主要是因在开放性骨折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现象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愈合。以往治疗方法多以扩大窗口避免感染进一步蔓延,同时,利用肌皮瓣修复患者创伤面,观察患者软组织条件趋向稳定后进行二期治疗。但在实际调研分析中发现,这种治疗方案成本十分昂贵,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且住院费用普遍较高,因此,寻求新型治疗方案成为骨科领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7]。

开放性植骨治疗在二战时期已有所应用,且取得较为良好的结果。其治疗机理在于对其创伤面行全面清创处理,同时以1 cm3左右的自体松质骨植入患者骨缺损部位,等待患者自身肉芽组织在不断生长并完全覆盖于其中即可进行创面修复治疗。而引流管是为有效吸入创面渗出物,以避免出现感染,从而提高创面清洁度、抑制细菌增殖,促进患者创面生长。以往开放骨治疗多以传统引流管材质为主,而在VSD负压封闭引流管技术治疗应用中,可显著抑制细菌感染,为患者植骨区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肉芽组织更快生长。

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几点问题:首先,开放性植骨治疗需进行彻底的扩充创面,剔除干净其中的坏死骨质,待其中的骨皮质渗出血液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其次,对患者两端骨髓腔需进行充分钻入、贯通,对后侧骨皮质进行保留、钻孔,借助VSD手术有效吸入其中的渗出液,才能保障植骨区具有良好的肉芽组织生长环境;在其中需能合理调整好负压值,密切关注吸入的渗出物特征、大小、量等,避免引起骨髓出血过多而导致患者产生感染并发症,且手术整个过程需严格控制好VSD手术次数,密切关注患者创面感染状况及肉芽生长状况等;最后需在植皮前,做好患者的适应证工作,才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质量[8]。

综上所述,开放性植骨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效果良好,将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面感染状况及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肉芽植骨感染性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耳内镜下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诊治分析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拉肚子试试那些自然疗法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α在中耳胆脂瘤和肉芽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