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隐血联合癌胚抗原在体检筛查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分析

2022-01-22 07:36杨晓彬刘火珍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直肠癌准确性肿瘤

杨晓彬,刘火珍

(1.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2.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恶性程度高,预后情况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上诊断结直肠癌的方法较多,包括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大便隐血、肠镜、CT、MRI等检查方式[2]。不同的检查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多种检查方式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意义重大,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根治是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便隐血联合癌胚抗原在体检筛查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可疑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4.4±4.5)岁;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7.8±1.3)个月。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腹泻等临床症状,可疑诊断为结直肠癌,CT检查发现局部可疑病灶,病历资料完整;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肠道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中途因个人原因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癌胚抗原、大便隐血检查。癌胚抗原的检查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置于分离胶试管中经差速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相同型号的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器(德国ROCHEHI TAC HICOBAS 600)及原装试剂进行检测。而大便隐血的检测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卡片,打开检测卡后用木棒取粪便的可疑部位均匀涂抹卡片,翻转卡片背面漏出检测窗部位,向检测窗滴加试剂A和B,等待2 min左右观察检测结果,出现紫红色即可诊断为大便隐血阳性,否则视为检测结果阴性。同时,所有患者行手术局部病灶切除明确病理诊断。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比较 病理检查诊断结直肠癌50例,而联合检查诊断结直肠癌48例,诊断准确性为96.00%;癌胚抗原诊断结直肠癌41例,诊断准确性为82.00%。联合检查准确性高于癌胚抗原(χ2=11.45,P<0.05)。

2.2 两种方法诊断效果比较 联合检查诊断灵敏度为94.00%,高于癌胚抗原诊断的76.00%,联合检查诊断特异度为90.00%,高于癌胚抗原诊断的70.00%(P<0.05),见表1~3。

表1 联合检查诊断和病理结果比较

表2 癌胚抗原诊断和病理结果比较

表3 两种方法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高,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目前,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2]认为主要与家族史、肥胖、饮食、便秘、饮酒、抽烟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群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长期食用烧烤、辛辣刺激食物使结直肠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较为轻微的排便节律和性状改变,如排便不规律、大便不成形等,此阶段大部分患者往往未引起足够重视或误认为其他肠道疾病导致的不适。随着肿瘤进展可出现局部腹痛、排便困难、便血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患者可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就诊检查。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关键,通过早期明确诊断并实施手术根治性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活时间。目前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通过CT、MRI等检查方法明确肿瘤病灶,从而了解肿瘤的具体部位、大小、性状、回声及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但受限于检查技术条件,CT、MRI等检查方法在目前难以发现早期微小的肿瘤病灶,如何通过其他方法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十分关键[3]。同时,CT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性,MRI检查虽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但检查费用昂贵。结肠镜检虽然是理想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其检查过程较为繁琐,患者检查前需充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检查需使用麻醉药物,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肿瘤标志物作为临床评估肿瘤的重要指标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应用于结直肠疾病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CA-125等,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可预测肿瘤疾病的大致情况。如甲胎蛋白是肝脏癌症的重要标志物,甲胎蛋白的升高通常对肝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且该标志物的水平超过一定的阈值时癌症的诊断准确性极高。CA-199是肿瘤细胞神经节苷脂,通常可在大肠腺瘤细胞产物中分离出,属于唾液酸化开型乳酸盐藻糖。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方法较为便捷,通过抽取血液差速离心分离血清后运用先进的仪器直接全自动检测,检测过程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检测结果稳定。这种方法检测费用低廉,不会增加患者过多的经济负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尤其适合对于部分可疑患者或高危发病因素患者的筛查。研究[4]认为,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癌胚抗原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效果较好。

大便隐血是临床上另一项重要的检查,通过检测大便中是否存在脱落的红细胞从而对结直肠疾病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大便隐血可在结直肠癌的早期出现,因而早期诊断意义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大便隐血也可出现在其他肠道疾病中,如胃肠道出血、炎性肠道疾病、肠道息肉、肠道溃疡等。但对合并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需引起高度重视,临床需着重进行结肠镜检病理活检明确诊断[5]。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理检查诊断结直肠癌50例,而联合检查诊断结直肠癌48例,诊断准确性为96.00%;癌胚抗原诊断结直肠癌41例,诊断准确性为82.00%。联合检查准确性高于癌胚抗原(χ2=11.45,P<0.05)。联合检查诊断灵敏度为94.00%,高于癌胚抗原诊断的76.00%,联合检查诊断特异度为90.00%,高于癌胚抗原诊断的70.00%(P<0.05)。表明,通过联合便隐血和癌胚抗原两种检查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目前临床上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部分患者确诊是肿瘤已到中晚期,肿瘤浸润或转移较为严重,临床上除需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外还需进行术后的放疗、化疗等处理,术后复发的风险较大,患者生存时间不长[6]。而便隐血和癌胚抗原的联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效率。一方面,单独依靠CT、MRI检查等方式进行筛查不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造成严重的医疗资源浪费,患者检查的经济负担较重,依从性差。而通过对便隐血和癌胚抗原的检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评估成本,并有效获取肿瘤信息,为其中高度可疑的结直肠癌患者再进一步安排更加详细的检查方案,从而一定程度上优化结直肠癌的诊断流程,医疗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便隐血联合癌胚抗原充分发挥两种检查的互补优势,操作可行性高,操作过程便捷,联合检查的阳性结果是患者结直肠癌症诊断的重要提示[7-8]。

综上所述,便隐血联合癌胚抗原在体检筛查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显著,相比单一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患者创伤较小,检查费用低廉,有利于检查方法互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直肠癌准确性肿瘤
CT及超声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中的诊治价值及准确性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