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与疗效分析

2022-01-22 07:36金婷婷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肢体职能

金婷婷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 11620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升[1]。脑梗死起病急,病程进展较快,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引起偏瘫、失语、吞咽功能障碍等[2]。疾病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有研究[3]指出,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患者活动障碍,该干预方式已经在临床得到推广和应用,疗效比较理想。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与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1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单双号方式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56~83岁,平均(69.52±2.31)岁;病程3~8 d,平均(5.52±1.19)d;左侧病变18例,右侧病变3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57~82岁,平均(69.48±2.61)岁;病程2~9 d,平均(5.51±1.38)d;左侧病变20例,右侧病变3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56岁的患者;发病时间≤20 d;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精神和情感障碍患者;依从性差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无法配合随访患者;脑出血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展开治疗,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降低颅内压,给予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内容如下。

1.2.1 物理治疗 进行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作业疗法治疗,有效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激活患者脑神经细胞,改善肌肉痉挛、抽动及麻痹症状。

1.2.2 运动治疗 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摆放,将患者肢体摆放至功能位,使患者肢体完全放松,侧卧位保持较长时间,其次为健侧卧位,仰卧位保持时间较短。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至少每天1次,拍打患者背部,促进排痰及血液循环,预防固定姿态下导致异常体位。双手交叉相扣,紧紧相握,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展开上举、放下活动,循环进行3次,而后进行侧举运动、下肢屈曲运动和桥式运动。患者病情稳定后,由家属辅导展开坐位起卧训练,患者膝盖保持屈曲,缓慢坐起,而后逐步增加难度,直到患者能自主坐立。展开站立位训练,当患者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及以上后进行,患者上肢保持前伸,身体重心转移到双脚,提起臀部,伸展髋关节、膝关节,缓慢站立,手扶平行杠保持稳定,重心转移至患侧,而后逐步延长站立时间。在患者具备良好的平衡后,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强度依据患者恢复和耐受力进行。

1.3 观察指标 使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角色职能4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该内容0~45分,分数越高表明缺损越严重;ADL评分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该内容0~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自理能力越强;Fugl-Meyer评分为运动功能评分,该内容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运动能力越强。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患者填写院内自制问卷,设计内容有康复情况、护理效果等,共计100分,很满意脑梗死护理,90~100分;满意脑梗死护理,60~89分;不满意脑梗死护理,0~59分,总满意率=很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躯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角色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躯体健康76.43±3.23 70.32±2.74 10.501 8 0.000 0情感职能76.46±3.45 71.42±2.77 8.293 0 0.000 0社会职能73.54±3.24 67.35±3.05 10.137 3 0.000 0角色职能75.98±3.52 68.35±3.17 11.726 2 0.000 0

2.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指标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康复指标评分比较(,分)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组别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NIHSS干预前16.43±2.55 16.37±2.74 0.116 7 0.907 3 ADL干预后87.33±3.29 82.03±2.84 8.877 7 0.000 0干预后7.34±1.52 10.55±1.51 10.907 2 0.000 0干预前56.54±3.58 56.27±3.48 0.393 7 0.694 6干预后74.35±3.29 67.43±3.06 11.212 5 0.000 0 Fugl-Meyer干预前60.99±3.95 60.83±3.65 0.216 6 0.829 0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也称缺血性卒中,病理学可见局部脑组织缺血和血氧性坏死,疾病的病因较复杂,通常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化性疾病及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较高,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不良[4-5]。受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患者将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6]。

药物治疗虽可有效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但在发病期间,患者脑组织坏死,神经功能已经出现损伤,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逆转神经功能缺损。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则可弥补这一缺陷[7-9]。康复治疗中,物理治疗可刺激脑神经细胞,促进脑部动脉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血流灌注。运动疗法主要通过活动肌肉和关节缓解患者组织痉挛、肌肉紧张等表现,促进肢体血流循环,锻炼患者神经调节与控制能力,从而促使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躯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角色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龙玉仙[12]研究结果一致,均认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可减轻疾病损害。

综上所述,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康复治疗能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回归社会生活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肢体职能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突出人大特色 发挥职能优势 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