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影响

2022-01-22 07:36唐惠秦浩歌朱红欣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氯吡稳定型格雷

唐惠,秦浩歌,朱红欣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6)

冠状动脉为心脏血液供给的主要动脉。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形成冠状动脉硬化,引发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动脉堵塞等情况,若治疗不及时,疾病进一步进展,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引发心肌供血不足,即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多表现为前胸闷痛、压榨性疼痛,伴有出汗、恶性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药物抗血小板凝聚配合PCI术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治疗手段[2]。既往多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凝聚,但临床实践发现[3],氯吡格雷使用后人体应答差异较大,且用药后起效慢,疗效不理想。替格瑞洛是直接P2Y12受体拮抗剂,用药后不需转化,可直接激活,迅速发挥血小板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行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31例。氯吡格雷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5.86±5.21)岁;病程1~4年,平均(1.98±1.13)年;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12例,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10例;吸烟史19例。替格瑞洛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61~80岁,平均(67.09±5.35)岁;病程1~5年,平均(2.11±1.48)年;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高血压11例,高脂血症9例;吸烟史2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经心脏CT检查,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3];择期行PCI治疗;有手术适应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活动性溃疡或术后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6,规格:50 mg×100片),饭前口服,每次100 mg,每天1次;美托洛尔(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7288,规格:25 mg×10片),口服,每次50 mg,每天2次;硝酸异山梨酯(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30189,规格:10 mg×50片),口服,每次10~20 mg,每天2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PCI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10片),起始负荷剂量为每次300 mg,每天1次,后期维持剂量为每次75 mg,每天1次。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30020,规格:90 mg×56片)口服,起始剂量为单次负荷量每次180 mg,每天2次,此后维持剂量为每次90 mg,每天2次。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30 d,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最大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评估血液凝固状态。同时测定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BV高切)、低切黏度(BV低切)、血浆黏度(PV)。②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再发心绞痛、皮肤出血性淤斑、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30 d IPA、BV高切、BV低切、PV水平比较 治疗后30 d,替格瑞洛组IPA高于氯吡格雷组,BV高切、BV低切、PV水平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30 d IPA、BV高切、BV低切、PV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IPA,BV high cut,BV low cut and PV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0 d after treatment

表1 两组治疗后30 d IPA、BV高切、BV低切、PV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IPA,BV high cut,BV low cut and PV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0 d after treatment

注:IPA,最大血小板聚集抑制率;BV高切,全血高切黏度;BV低切,低切黏度;PV,血浆黏度

PV(mPa·s)1.29±0.24 1.87±0.31 4.637 0.000组别替格瑞洛组(n=31)氯吡格雷组(n=31)t值P值IPA(%)86.98±6.38 75.22±5.65 8.542 0.000 BV高切(mPa·s)6.12±0.52 6.39±0.59 4.016 0.000 BV低切(mPa·s)11.87±0.23 12.25±0.28 5.622 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替格瑞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类型,介于劳累性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以缓解缺血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为主。PCI术可疏通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而在PCI围术期应用血小板抑制药物,对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发作、预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4-5]。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结合血小板受体,阻断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发挥作用。且氯吡格雷对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不可逆,用药后可影响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影响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是临床常用的血小板抑制方案[6]。但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复发出血,考虑与氯吡格雷用药后,机体形成氯吡格雷抵抗有关。同时,氯吡格雷用药后可在3~7 d达到稳态,药物起效较慢,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7]。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是一种环戊三唑嘧啶(CPTP)类化合物,进入机体后能可逆性地与血小板P2Y12ADP受体相互作用,阻断信号传导和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凝聚。替格瑞洛用药后可在2 h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药效可持续8 h,在所有时间点其IPA均较高,药效稳定[8]。

牛亚飞等[9]等报道,服用替格瑞洛后,可有效抑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替格瑞洛还可克服氯吡格雷的无应答,对低反应氯吡格雷患者增强血小板抑制效果,提示,替格瑞洛在抗血小板凝聚方面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0 d,替格瑞洛组IPA高于氯吡格雷组,BV高切、BV低切、PV水平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替格瑞洛有较理想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起效快,用于氯吡格雷无应答或氯吡格雷低反应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IPA水平表达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替格瑞洛为非前体药,进入机体后不需代谢活化,直接可产生抑制血小板作用有关。欧武华等[10]报道,给予替格瑞洛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未见心肌梗死、血运重建、脑卒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而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后,有1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占比3.48%。表明替格瑞洛对心血管影响较小。给予替格瑞洛后,患者轻微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6%,而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轻微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75%,表明替格瑞洛的总体用药安全性较高,机体耐受性好。本研究中,替格瑞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与欧武华等[10]研究结果类似。提示替格瑞洛具有较为理想的用药安全性,可降低心血管、消化系统、皮肤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机体耐受性好,用药安全性较高。考虑与替格瑞洛用药后可迅速发挥血小板抑制作用,还可舒张血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等药理有关。

综上所述,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对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抑制作用更为理想,用药后可在短时间迅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流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稳定型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药有冲突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