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氯胺酮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01-22 07:36杨鸣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氯胺酮手术过程皮质醇

杨鸣

(吉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开胸手术属于临床实施难度较大的手术类型,手术对于医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该类手术一般用时较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胸腔长时间暴露等因素,易促使患者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手术麻醉的过程中,为保证手术的整体效果,需控制患者在术期的应激反应。借助艾司氯胺酮辅助进行麻醉在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从超前镇痛的角度出发,可有效控制患者应激反应[1-2]。本研究旨在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需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5~73岁,平均(60.12±1.39)岁。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61.28±1.9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首次在本院治疗;无认知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症状。排除标准:2年内有大型手术史;外院转入;有药物过敏症状;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类病症;有精神类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案。入手术室后均行桡动脉穿刺,监测术中血压变化并用于采血样。开通静脉通路后,给予戊乙奎醚0.3 mg,10 min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随即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3 μg/kg,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结束且患者无异常症状后立即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以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剂量控制为每小时6 mg/kg,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剂量控制为每小时8 μg/kg,罗库溴铵持续泵注,剂量控制为每小时0.5 mg/kg。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需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动脉血压、BIS等指标变化情况,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司氯胺酮进行辅助麻醉。在患者诱导前给予艾司氯胺酮,剂量控制为0.3 mg/kg,手术过程中则需以每小时0.25 mg/kg持续静脉泵注,后续麻醉处理方式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过程中心率变化情况、动脉压变化情况、血管紧张素、血清皮质醇水平、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桡动脉穿刺后、麻醉诱导后10 min及手术后12 h测定血管紧张素、血清皮质醇,按照常规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水平[3]。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评估,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期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 术前,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30 min、术后12 h,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operation()

表1 两组术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operatio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术前78.23±1.03 79.63±1.74 1.252>0.05手术30 min 79.37±1.71 90.25±2.36 12.052<0.05术后12 h 80.93±1.42 86.42±1.83 11.052<0.05术前100.05±2.63 99.53±3.42 0.738>0.05手术30 min 98.36±1.71 90.36±1.68 13.052<0.05术后12 h 97.28±1.42 91.42±1.73 10.235<0.05

2.2 两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30 min和术后12 h,观察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cortisol and angiotens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cortisol and angiotens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血清皮质醇水平(μg/L)血管紧张素水平(pg/ml)术前237.8±2.48 236.9±8.19 1.288>0.05手术30 min 234.48±4.01 242.18±3.74 13.228<0.05手术后12 h 230.05±6.93 247.06±4.37 15.005<0.05术前122.38±23.84 123.01±22.48 1.094>0.05手术30 min 63.06±24.73 89.36±27.08 15.052<0.05手术后12 h 65.93±14.93 79.06±16.05 16.938<0.05

2.3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术后,观察组各阶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5 25术后5 h 6.23±1.38 7.12±1.72 5.083<0.05术后10 h 4.38±1.06 6.51±1.48 6.803<0.05术后12 h 4.79±1.45 6.38±1.92 10.083<0.05

3 讨论

开胸手术难度高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症多较为严重,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手术创伤及疼痛等方面因素的作用,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因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调节系统,提升患者体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等水平,进而维持自身机体平衡[4-5]。术期应激反应促使患者在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发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出现多种突发症状,影响手术的顺利性,增加手术的难度。为确保开胸手术的顺利性,在手术的过程中需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案控制患者应激反应。

艾司氯胺酮是一种具有较强镇痛作用的手性环已酮,药理学特点与氯胺酮相似,通过阻断NMDA受体传导,产生镇痛、镇静和遗忘作用,艾司氯胺酮已经逐步运用于临床麻醉过程中,该药主要作用于人体丘脑-新皮质系统,在镇痛方面效果显著[6-7]。结合临床药理研究可发现,该药作用于患者体内后可在极短时间内与各类离子通道发生作用,主要通过阻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实现镇痛作用,作用速度快。此外,该药可有效调节人体脊髓神经元多变触传导,进而抑制中枢敏化,有效控制疼痛,最终改善应激反应[8-11]。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过程中,观察组心率变化情况、动脉压变化情况、血管紧张素水平、术后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前将艾司氯胺酮运用于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过程中,能有效控制患者术期心率、动脉压变化,促使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可减少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开胸手术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合理运用艾司氯胺酮进行麻醉,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性及帮助患者在术后迅速恢复等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氯胺酮手术过程皮质醇
艾司氯胺酮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麻醉药氯胺酮可缓解抑郁症状
“夏季忧郁”源于压力激素变化
“夏季忧郁”源于压力激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