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研究

2022-01-22 07:36徐萍
当代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克雷伯革兰病原菌

徐萍

(辽阳市中心医院新城医院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中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以血管、肺部实质与气道炎症反复发作为常见病理表现[1]。随着慢阻肺病情的不断进展,可逐渐进展至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各种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也会有所提高[2]。目前临床对慢阻肺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个体易感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且二者可相互影响,具有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3]。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常伴感染风险,故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联合抗感染治疗[4]。但因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导致多种病菌耐药性增加,从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下降,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药敏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3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男155例,女79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58.75±7.44)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病程(8.41±0.94)年;体重指数(BMI)18~27 kg/m2,平均BMI(21.49±1.23)kg/m2。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相关诊断标准[6];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史;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肝、肾等脏器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参与本研究前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者;合并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于第2、3、4天采集痰标本。给予患者清水或漱口水清洁口腔,用力咳嗽后,清除第一口痰,以同样的方式咳出第2口痰,并放置于无菌痰杯中,送至实验室检查。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7],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Phoenix 100)。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结果判定及解释参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8]。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3,上述质控菌株均由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提供。

1.4 观察指标 观察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分析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导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23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77例,发生率为32.91%(77/234)。

2.2 病原菌分布情况77例患者的痰标本经病原菌培养后,共分离出病原菌132株,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83株,占62.88%,革兰阳性菌49株,占37.12%,见表1。

表1 病原菌培养结果[n(%)]

2.3 药敏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且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且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见表2~3。

表2 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情况

3 讨论

慢阻肺是呼吸内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进一步减弱,且合并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极高[9]。而呼吸道感染是引发慢阻肺患者进入急性加重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进一步加重对肺功能的损害,大幅度提高病死率,并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危害。

表3 革兰阳性菌耐药性状况

抗感染治疗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但抗感染治疗通常需进行细菌培养,依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抗生素药物,而常规细菌培养耗费时间较长,通常需48~72 h才可完成,且准确性较低,故临床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患者初期的抗感染治疗通常依靠经验用药治疗。但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患者感染情况日益复杂,极易产生耐药性,提高治疗难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23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77例,发生率为32.91%;77例患者的痰标本经病原菌培养后,共分离出病原菌132株,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83株,占62.88%,革兰阳性菌49株,占37.12%,表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内的病原菌分布较广,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提示慢阻肺患者感染情况不容忽视,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占主要比重。致病菌的分布特点与地区分布、环境差异、各地区用药习惯及研究入选病例的局限性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近年来,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抵抗能力降低及应用激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且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且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表明临床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时,可首选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等药物,同时,还表明氨苄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应酌情使用。可见,重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菌监测,并在进行药敏试验后再选择合理抗感染药物,以确保感染早期检出与治疗,提高原发病整体治疗获益。

综上所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风险高,感染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常见,且这些病原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建议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抗感染效果,增强原发病治疗获益。

猜你喜欢
克雷伯革兰病原菌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新生儿的血药浓度监测与疗效评价
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分析性能质量评价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
临床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