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特殊人群的公共等候椅设计策略研究

2022-01-24 07:40徐坤王坤茜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特殊人群体感公共设施

文/徐坤 王坤茜(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5年最新统计,全国各类残疾人群总数达8500万人。但在公共场所却很少见到这类人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相关社会福利设施和保护特殊人群的各项法律措施比较滞后,大多数公共场所残疾人群设施不健全。本文从公共等候椅入手,对如何加强特殊人群公共等候椅的人性化设计、让特殊人群享受到特殊的公共服务、实施对应化设计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性所在。因此本论文进行特殊人群等候椅的设计策略研究,增加特殊人群对公共设施的满意度。

一、公共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属于社会的供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设备。按经济学的说法,公共设施是公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社会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化设施、公共屋等。城市公共设施与农村公共设施不同,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城市道路、桥梁、港口、市政设施抢险维修、城市广场、城市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设施、城市绿化、城市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按收费与否,有收费和不收费之分。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其中,本文研究的等候椅便是从社会学角度来划分公共设施分类中的公共服务设施。

二、面向特殊用户群体的等候椅设计

(一)特殊人群概念及需求

特殊人群包括弱势群体、优抚对象和边缘人群。比我们以往理解的残疾人士、老、弱、病、残、孕的范围更广泛,都被包含在特殊人群的概念之中。通过访谈法了解到特殊人群对于公共等候椅的实际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活动范围也会大大减小,在设计的尺度问题上会跟常人有所不同。要求在等候椅上添加辅助性及保护性措施。由于儿童还处在智力、性格的养成阶段,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在一些公共场所父母会带着孩子一起出来游玩,那么在公共座椅上要考虑孩子的身高问题以及避免碰伤的安全问题。可适当考虑在等候椅中添加趣味设计。孕妇这类人群与老年人的行为特征相似。由于身体原因,在行走或者站起时,对双腿及腰椎会造成正常人的两倍压力。同时现代一些公共座椅由于材质使用,孕妇坐在上面会对母子的健康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在材质上、安全性上及辅助性上得到充分考虑。残疾人士的辅助问题一直是国内设计行业所不能触及的,所以也就造成了国内对于残障设计的空白。对于残障人士,我们应当给予辅助性设计,应用到等候椅时,可以是服务范围内的声音播报、助力起坐等。

(二)特殊人群的等候椅设计现状分析

进行实际调研发现等候椅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考虑用户人群不全面。在公共设施中,所服务的人群大多是普通人,对于特殊人群的考虑并不全面。例如:未考虑到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久坐后起立不方便;对于在公共空间哺乳的孕妇未考虑到其独立的隐私空间等。其次功能单一。当前等候椅的功能设计不完善,存在较多缺陷,并没有根据生活中特殊人群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大部分等候椅功能单一,仅仅只为候车时休息、放置物品。导致其利用率较低。从更大范围来看利用率低的等候椅会占用大量的公共空间资源,同时特殊人群的等候椅与正常人群使用的等候椅是并存的,正常人群并不能直接感知到这类公共设施的作用和使用方式,所以人们通常会忽略它们的功能,在设计时会弱化适用于特殊人群的功能,此外还具有外观辨识度低等。最后人机尺寸不合理。从现代设计生产来看,为实现标准化采用重复生产的模式来制造等候椅,且人机尺寸标准是按照能够满足普通大众的人机尺寸。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某些弱势群体(肥胖人群、残疾人群)来说并不友好。

三、优化特殊用户群体公共设施的设计策略

(一)造型美学方面

(1)仿生与演化

仿生是指被仿生的主体真实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或某种象征寓意的形态特征。演化是指人们从被仿生主体上吸取整体或某一部分进行演化、再造、变形、抽象的过程。在设计方法中,仿生与演化对于造型设计也是一种不错的设计方法。设计师进行着对被仿生主体形的仿生或意的仿生,而设计出使人眼前一亮、造型新颖的外观。

(2)比例与尺度

在满足特殊人群需要的等候椅设计中,造型与尺度是造型设计中美学因素之一。在设计中,比例的大小和尺度的拿捏事关物体造型能否给人在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这也是许多设计师在造型中所重视的因素之一。

(3)材质与色彩

通常情况下,材质是指物体所使用的材料及其使用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质感。色彩是指人们通过眼、脑和我们所接触的事物以及生活经验的一种视觉反应。在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材质与色彩的表达是设计师捕捉目标用户心理需求的集中体现。材质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应用好的材料,其质感与色彩表达的效果是和谐的,作用在人的心理上也是舒适的;反之,应用不好的材料,其质感与色彩的表达便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作用在人的心理上便是不舒适的。

综上所述,设计师可利用以上三点,设计出具有辨识度的特殊人群等候椅。

(二)功能结构方面

(1)置物结构应用

置物是指能够放置物品、存放物品的地方。置物结构是指应用一定的结构,使待安置的物品得到放置。生活中常见的置物结构有卡槽式、嵌入式、悬挂式等。人们在外出购物时,常常会因为手拎重物而感到乏累;同时老年人会拄拐杖,在坐下时会因拐杖的无处安放而感到烦恼。等候椅在进行置物结构设计时,对于上述现象可分别采用悬挂式、卡槽式的置物结构。使其既具有创造性外观的设计语言,同时又具有了人性化的设计标准。

(2)模块化结构应用

模块化是指一种处理复杂系统并将其分解为更好的可管理的子模块方式。在设计中,模块化设计是指将产品中的某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新的功能或是新的造型的单体,将这个重新组合的单体作为可用性的模块单元与其他产品形式进行多种多样的排列组合,构成另外一个新的单体,产生多种具有不同的功能或相同功能的一系列产品。在我们进行模块化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模块化设计结构是纵向模块化设计、横向模块化设计、纵向和跨系列模块化设计、全系列模块化设计、全系列和跨系列模块化设计。公共座椅进行模块化设计能够有效表达所具备的功能价值。对于等候椅进行模块化结构设计时,可采取全系列模块化设计,一种类似于套娃结构的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这样使得特殊人群的等候椅在功能结构上划分明显。

图1 模块化套娃结构

(3)助力起坐结构应用

助力起坐结构是应对腿脚不方便、久坐起立时困难的人群。其结构含有一定的机械原理,结合电动技术,实现助力起坐这一功能。它是由多个零件组成。助力起坐结构在物理学上其原理类似于机械臂的结构。助力起坐结构应用类似机械臂原理,连接电池组实现驱动,一组机械臂带动另一组机械臂实现助力起坐的功能。这一结构应用在等候椅上,不仅是功能上的创新,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其外部造型也会随之改变。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稳定性。

(三)技术应用方面

(1)电动技术应用

电动技术是一种靠电力发电,通过电动机驱动机械结构运转,实现相应功能的技术。电动技术的电力驱动是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蓄电池、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磁变压器、控制变压器、控制电路等。电动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公共座椅在电力辅助功能下的使用条件,例如在设计等候椅时,有电动技术的支持,附加在该产品上的电动助力起坐功能、体感功能、照明功能、语音功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体感技术应用

体感技术是基于现代互联网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交互科技。体感技术在我国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其中有一种体感技术是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对人体进行感应。其一般作用在医疗卫生领域、军事防御系统等用来检测人体数值方面。

然而在设计中,设计师把这种体感技术进行简单化应用到服务产品中,就变成了扫地机器人、防盗报警器、智能灯的开关键上等。在等候椅设计中,要应用到的体感技术,是一种感应人体是否出入一定范围的体感技术。这里的体感技术可以用来配合上文所提及的助力起坐结构来使用。

具体的论述是当目标人群要从座椅上起立时,目标人群按动启动按钮,电池组发电驱动机械臂原理的助力起坐结构来推动目标人群的臀部,目标人群站立起来并离开。当目标人群离开座椅一定的范围,体感器接收到感应,传导电信号到电池组再到助力起坐结构,使助力起坐结构收回。此时,便完成了一次电动技术——助力起坐结构——体感技术——电动技术——助力起坐结构的循环,如图2所示。

图2 助力过程演示

(3)语音技术应用

语音技术在当下设计领域常常被用来作为产品的某一部分功能,具体的产品有具体的语音使用功能。如在儿童智能产品中,语音技术常常被作为交互下的主打功能;同时也是音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产品中应用语音技术不仅增强了产品与人的交互作用,还增强了人在使用产品中的趣味性。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大大提升。在等候椅设计中,针对特殊人群进行助力起坐时的提醒功能;闲坐无聊时的无线广播功能,都离不开语音技术的参与。

相对于传统公共座椅在功能上有了大的提高,不再是单一的、仅为提供休息的使用功能。

(四)人体工程学应用方面

人体工程学又被人们称为人机工程学。它是在一定环境下研究机械工程、物理学、生命科学等的学科。研究使用主体与物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人体健康、工作中的安全与舒适、家庭生活和休闲。其目的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为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在特殊人群的等候椅设计中,以人为主导因素,通过协调人、座椅、功能、环境等参数,来寻求良好的休息服务体验。公共座椅尺寸参数:座椅高度为36~49厘米,坐垫深度为37~40厘米,坐垫宽度为38~43厘米,腰靠高度为17~22厘米,腰靠水平方向长度为33~35厘米,垂直方向长度为21~31厘米,座面高度一般固定在43厘米的可以适合大多数成年人,低于39厘米的高度就会使个子高的人起坐困难,从而感觉到不舒服。根据人机力学分析,能够得出以下判断:背向后仰和放松时,椎间盘内压力最小。靠背倾角越大,肌肉负荷越小。6厘米厚的短靠腰,与水平的靠背相比,可降低椎间盘压力,减轻肌肉负荷。靠背倾角在115°为最佳,坐面倾角在15°为最佳。同时,以这样的尺寸为基础进行造型设计以及功能附加、结构变换最为适宜。方便了特殊人群的使用,设计具备了良好的人性化表现。

四、总结

在针对特殊人群做公共服务类设计时,需要设计师真正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关注目标用户的实际心理需求。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使全社会所有类别的特殊人群都能够真正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让该类人群与正常人群没有差别,获得最大心理认同感,这是一个设计师应当尽到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特殊人群对于等候椅的实际心理需求,并进一步解析等候椅设计现状,提出面向特殊人群的公共等候椅设计研究策略,这为如何更好地设计公共等候椅产品服务特殊人群,提升特殊人群使用公共产品过程中的服务体验,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猜你喜欢
特殊人群体感公共设施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一路惊喜
针对特殊人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思考
公共设施区位规划及相关研究述评
电动车体感防盗系统
设计多元化与通用设计的研究
浅谈特殊人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症状奇特的“体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