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自治权视角下中国的北极治理参与

2022-02-05 06:03马丹彤刘惠荣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2年2期
关键词:原住民北极

马丹彤 刘惠荣

北极国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瑞典、冰岛、挪威和丹麦)的原住民总人口数量约为136.5万人①邹磊磊、付玉:《北极原住民的权益诉求——气候变化下北极原住民的应对与抗争》,载《世界民族》2017年第4期。,大约有40多个不同的民族群体,主要包括分布在芬兰、瑞典、挪威、俄罗斯西北部环极地区的萨米人和分布于俄罗斯北部、加拿大、格陵兰岛、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纽特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于北极地区,以狩猎、捕鱼等传统活动为生计,对土地等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有独创的语言文化与习俗,形成了丰富的北极原住民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具有区域的特殊性、经济的依赖性和文化的独特性,在北极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北极区域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原住民在国内、区域与国际多个层面被视为北极治理的重要力量,逐渐成为参与北极事务的主体之一。北极原住民自治权是指原住民享有受法律保护的、保持独有民族特性的经济发展权、环境保护和土地等资源利用权、文化传承权与教育权等权利的集合,其中经济发展权、环境保护和土地等资源利用权是其核心权利。中国是北极的域外国家和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研究,大多从传统地缘政治视角,或从北极域内与域外国家、以北极理事会为代表的北极区域组织及合作平台等的作用入手,探讨中国与北极国家间双边或多边关系的构建和北极治理参与①李振福:《国内北极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综述》,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年第10期。,但整体看,较少关注北极原住民参与北极治理及其权益的维护。国外学者重视研究中国制定北极政策的动因与取向,以及基于合作的中国北极战略②Angelos Kaskanis,“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 in the Arctic,”https://tacticsinstitute.com/asia/chinas-strategic-interest-in-the-arctic/.。除了对中国的北极科考与参与环保治理持积极肯定态度外③Serafettin Yil maz,“Exploring China's Arctic Strategy: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China Quarterl y of Inte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Vol.3,No.1,2017,pp.57-78.,对资源开发、海上航线利用等其他方面的参与都有一种“警惕”的心理,特别关注中国外交与经济活动进入北极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④Angelos Kaskanis,“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 in the Arctic,”https://tacticsinstitute.com/asia/chinas-strategic-interest-in-the-arctic/.。因以前中国与北极原住民合作尚少,也较少论及中国与原住民的合作治理。因此,中国参与北极治理需认真关注北极原住民以自治权为核心的诉求,了解、尊重和维护北极原住民的自治权,以此作为中国深度参与北极治理的支撑点。

一、中国积极关注和维护北极原住民自治权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最早起始于1925年加入《斯瓦尔巴德条约》,但实质性参与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经历了一个由点及面、逐步深入的探索过程。中国从涉足北极科考活动,再逐步扩展到北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资源开发、航道利用等领域,已形成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参与主体的架构。较为全面地参与北极治理使中国与北极原住民的合作具有了一定基础,并对原住民自治权的保障产生了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

(一)在全球治理中关注原住民自治权并施以积极影响

在原住民自治权整体维护上,2007年中国签署《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强调土著民族享有自决权,基于这一权利他们可自由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自由谋求自身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⑤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网:《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https://ohchr.org/Docu ments/Publications/Declaration_indigenous_ch.pdf。。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多次会议上就保护原住民权利进行主题发言,向全球呼吁保护原住民自治权。比如在2015年第30次会议土著人权利年度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中,强调要重视保障土著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提高其享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水平,推动国际土著人事业不断发展⑥外交部:《中国代表团在人权理事会第30次会议土著人权利年度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https://www.f mprc.gov.cn/ce/cegv/chn/hyyfy/t1305290.htm。。第45届会议发言强调,要切实采取行动,改善土著人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等情况,使其能够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权得到切实保障⑦外交部:《中国代表团在人权理事会第45届会议与土著人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互动对话的发言》,https://wwwf. mprc.gov.cn/ce/cegv/chn/dbty w/rqsw/t1826969.htm。。2021年,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蒋端公使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次会议举行的妇女权利年度专题讨论会上发言,对加拿大严重侵犯原住民妇女和女童权利深表关切①外交部:《蒋端公使在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妇女权利年度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htt p://www.gov.cn/xinwen/2021-07/07/content_5622924.html。。在环境保护与气候治理方面,中国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等三十多个与环保有关的国际公约或议定书,这些都与北极息息相关;在国际航运领域,中国积极参加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则制定,“参与了《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的制定”②徐宏:《北极治理与中国的参与》,载《边界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2期。,履行了所肩负的北极海上航行安全保障与原住民所处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二)在北极外交领域,推进与原住民组织的交流和合作

加强与北极国家的多渠道外交合作,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主要方式③孙凯、武珺欢:《北极治理新态势与中国深度参与战略》,载《国际展望》2015年第6期。。中国与北极国家在政府与社会的多个层面都有关涉北极治理的外交往来,致力于稳步推进与北极国家的双边合作,并建立北极事务双边磋商与对话机制,其中与原住民组织的交流和合作是一项重要内容。从2007年始,中国先是以临时观察员身份参与北极理事会有关活动,在2013年加入北极理事会后成为正式观察员。中国在北极理事会框架内同时具有了身份和权利保障,积极参加北极理事会历届会议,并推荐专家参加理事会框架内多个工作小组的工作,“近年来中国向北极理事会工作组推荐了近30名专家,其相关建议多次被工作组采纳”④朱宝林:《北极治理议题安全化态势下中国参与的策略研究》,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中国还为各工作组提供知识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涉及北极气候变化、黑碳排放、北极候鸟行动计划、北冰洋酸化监测研究等项目”⑤徐宏:《北极治理与中国的参与》,载《边界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2期。,发挥了富有建设性的促进作用。2013年3月25日,外交部组团参加在华沙举行的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会议,会议讨论了加强观察员国与北极土著人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等问题,中国代表阐明了与土著人组织进行合作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和立场⑥外交部:《中国代表团参加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会议》,https://www.f 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tyfls_674667/x wlb_674669/201304/t20130424_7670019.shtml。。随后,外交部多次推荐中国代表,参加北极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会议,就北极开发过程中原住民的权益保护问题进行重点发言,阐明观点。2017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率团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时指出,要顾及北极保护与发展,实现北极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永续发展⑦新华社:《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聚焦北极发展和环境》,htt p://www.xinhuanet.com/2017-03/29/c_1120720539.htm。。201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率团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举行的第五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在发言中阐述中方在北极事务上的有关立场,并表达促进北极原住民发展的愿望⑧吴焰、屈佩:《艾力更·依明巴海出席第五届国际北极论坛》,载《人民日报》2019年4月11日。。中国准备参加原定2022年4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六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论坛包含了发展人力资本和支持北极土著少数民族问题等10个主要方向上的议题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副总理:全球50多个国家的2500名嘉宾或将参加国际北极论坛》,https://sputniknews.cn/20211112/1034794793.html。。该论坛因为俄乌冲突而被推迟。

(三)在北极科考领域,为原住民改善环境和生活提供知识产品

在北极领域,没有一个研究机构或国家可以独自完成所有的科学工作,因此需要国际合作。中国基本上参与了所有与北极研究相关的国际合作组织和平台。这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黄河站,中国成为第8个在北极拥有科学考察站的国家;二是自1999年至2021年,中国科考队乘“雪龙号”科考船先后12次到北极地区完成科学考察,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又与俄罗斯等国科学家联合科考,通过发布成果信息不断为北极治理提供知识信息类的公共产品,其中既包含了对北极地区环境的科学评估,又包含为原住民提供食品等基本生活保障和清除其居住区污染的行动建议。原计划在2020年夏季举行第三次中俄联合北极科考,因为新冠疫情而被推迟①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中两国科学家正在探讨组织一次北极联合科考的可能》,https://sputniknews.cn/20210310/1033249958.html。。中国在北极地区已逐步建立起海洋、冰雪、大气、生物、地质等多学科观测与研究体系,服务于全球和区域发展,并为原住民的生存、生活条件与环境的改善提供知识产品。

(四)在北极环境治理领域,支持北极原住民的环境权诉求与保障

在北极治理中,环境和生态保护被置于一个突出的地位。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给北极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影响到北极地区居民与原住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中国一再声明,“在处理涉北极全球性问题方面,国际社会命运与共”②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htt p://www.scio.gov.cn/zf bps/32832/Docu ment/1618203/1618203.htm。,并积极应对北极气候变化,保护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北极国家也希望与中国合作,借鉴中国的环保知识与技术。目前,北极国家均与中国建立起在北极环境治理方面的合作关系和渠道,致力于保护日益严峻的北极生态环境,北极国家迫切需要中国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支持,期望“中国积极参与所有旨在减少北极黑碳沉积的解决方案”③Yulia Yamineva,Zhe Liu,“Cleaning the Air,Protecting the Cli mate:Policy,Legal and Instit utional Nexus to Reduce Black Car bon Emissions in China,”In Environ 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May 2019,pp.1-10.。近年来,“中国已派遣专家到北极理事会下设的北极动植物保护计划组、北极检测与评估计划工作组、北极污染物行动计划工作组、北极可持续发展工作组与北极原住民工作组”④秦树东、李若瀚:《新时期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身份、路径和方式》,载《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为北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信息、知识与技术的支持。

(五)在北极资源开发和航道利用领域,关注原住民经济发展权等权利诉求

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北极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单靠环北极国家难以实现,故中国重视参与资源开发,中国参与开发的方式主要是在北极地区进行项目投资并和当地公司合作。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成功落实亚马尔项目,这是一个集天然气开采、处理、销售和海运于一体的大型投资开发项目⑤Mia Bennett,“Russia and China Clai m Success at Ya mal LNG,”htt ps://mariti me-executive.com/editorials/r ussia-and-china-clai m-success-at-ya mal-lng.,该项目由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股份公司负责,在亚马尔半岛上开发了“LNG 1”设施和萨贝塔港,俄方拥有其50.1%的股份,三个外国投资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的丝绸之路基金与法国国家石油和天然气总公司——拥有剩余的股份①Heidi Vella,“China's Inter national Offshore Oil Footprint,”https://www.offshore-technology.com/analysischinas-international-offshore-oil-f ootprint/#.。2019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购买了“LNG 2”项目10%的股份②Angelos Kaskanis,“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 in the Arctic,”https://tacticsinstitute.com/asia/chinas-strategic-interest-in-the-arctic/.。近年来中国与北极区域内的加拿大和北欧国家之间也加强了双边和多边的经济贸易往来,中国国有企业还对冰岛的地热能源生产进行了大量投资,为芬兰的一些生物炼制项目提供了资金,还投资了格陵兰岛的采矿业。这些资源开发项目除了考虑中方与合作方的利益之外,还兼顾当地原住民的生计,如从原住民中招工以促进原住民就业,增加其收入,按地方政府税收规定缴纳税金,用于当地经济发展等。

目前中国已深度参与到北极航运治理的诸多事务之中。多年来,俄罗斯对中国开展北极东北航道国际合作持积极开放态度。2020年至今,中远海运特种运输公司共安排8艘船舶执行了10多个北极航次的海运任务。针对航道利用,中远海运集团也有防止海上溢油污染、保护航经海域的快速处置预案,以满足原住民环境权诉求。

二、原住民自治权及其组织平台对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影响

原住民自治权维护是北极治理的重要对象,这在已形成的北极治理机制中有较为充分的反映。北极地区典型的治理机制是“以北极国家及其主权政府为核心,以北极理事会为主导平台,以北极国家的原住民社群、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辅翼,以非北极国家为外围补充”③章成:《北极治理的全球化背景与中国参与策略研究》,载《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12期。。原住民自治权维护又是其客体,由此构成了北极深度治理的核心内容,也应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给以关注的对象。因此,原住民自治权对于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具有广泛与深远的影响。

(一)原住民自治权对中国全面参与北极治理的影响

北极原住民自治权涉及原住民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北极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族,尽管他们分属于不同国家,但其整体生存与发展状况堪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北极冰雪融化,原住民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其赖以为生的狩猎、捕鱼、驯鹿等传统经济活动悄然发生改变,而新的资源开采与利用项目又很少考虑原住民利益,致使在各自国家内原住民经济收入整体上低于非原住民。原住民拥有其自身鲜明而独特的传统文化,但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原住民的生产与生活受到干扰,其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冲击,资源利用与原住民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文化保护与传承受到极大影响。为了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原住民便有了强烈的北极环境保护、土地与资源利用、生计改善与经济收入提高、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权利诉求,这些都是原住民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因此,原住民自治权对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影响具有全面性,中国参与主体需尊重与关切原住民的权利诉求。对应各项原住民自治权,可以映照出中国参与主体结构不健全、与原住民合作治理渠道仍然偏少、合作内容与领域有待拓展等问题,影响到中国的全面参与。

(二)北极国家原住民自治权维护政策对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影响

北极国家都承认原住民自治权,给以宪法等法律保护。自2004年以来,北极八国都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北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政策。一是保障原住民整体自治权利的政策。例如,芬兰提出,“保护原住民族居民的权利是芬兰在人权领域政策的优先发展方向之一”①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北极地区:国际合作问题》第3卷,熊友奇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第526-528页。;丹麦指出,丹麦、格陵兰与法罗群岛的共同目标是“发展北极及其当前潜力,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可持续性,而这种发展必须首先为北极居民造福”②孙凯、张现栋:《双层博弈视角下丹麦政府的北极政策》,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俄罗斯提出,“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原住民的原始栖息地和传统生活方式”③黄凤志、冯亚茹:《俄罗斯的北极政策探析》,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5期。,特别是在俄罗斯担任北极理事会2021-2023届主席任期的优先事项中,强调“将北极居民,特别是原住民生活福祉以及环境保护议题置于更优先的位置”④Nurlan Aliyev,“Russia's Arctic Council Chair manship in 2021-2023,”https://www.acade mia.edu/47870226/Russias_Arctic_Council_Chair manship_in_2021_2023.。二是保护原住民经济收入、资源利用等经济发展权的政策。如丹麦格陵兰自治政府提出“尽可能多地吸引外国投资者,使开采自然资源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⑤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北极地区:国际合作问题第3卷》,熊友奇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第577-578页。。俄罗斯强调,“在2021-2023年间注重提高包括原住民在内的北极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⑥Nurlan Aliyev,“Russia's Arctic Council Chair manship in 2021-2023,”https://www.acade mia.edu/47870226/Russias_Arctic_Council_Chair manship_in_2021_2023.。加拿大与挪威等国也制定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增加原住民经济收益的政策。三是重视文化知识传承与发展的政策。挪威政府强调,原住民族是北极传统知识的领导者,传统知识是挪威北极政策的基础,应不断加强原住民族传统知识的基础建设⑦De Gregorio V,Parola G,Porrone A,et al.“What Can We Lear n fro m Indigenous Peoples'Law and Methodology?”Revista Juridica,Vol.1,No.63,2021,pp.289-309.。芬兰强调致力于进一步加强萨米人语言和文化的地位⑧Sa mediggi,“The Sámi in Finland,”htt ps://www.samediggi.fi/sa mi-info/?lang=en.。瑞典提出,应该借鉴本民族语言保护和发展的经验,促进萨米族语言和其他原住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无障碍地收集和传承自己的传统知识,等等。显然,这些政策对于中国参与北极治理都具有先导作用,中国各参与主体需要给以充分研判和把握,使之成为行动的重要依据。

(三)原住民组织平台对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影响

目前北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已贯穿在北极多层级治理体系中,这符合北极国家形成的原住民自治权力下放的治理趋势。尽管北极国家政治制度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特征是提高原住民族政治参与的程度,提高原住民族自治能力,其中的重要手段就是国家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和原住民族⑨Arctic Council.“Observer Manual f or Subsidiar y Bodies,”the Arctic Council at the 8th Arctic Council Ministerial Meeting,May 15,2013,p.10.。在权力下放趋势下,北极国家的原住民组织在北极理事会与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等区域合作组织中有重要影响力,如在北极理事会中获得永久参与方的地位,拥有参会、商议、提出诉求的权利,理事会的任何决议应事先咨询其意见,还依靠北极地区跨国、跨区域的原住民非政府组织多元治理平台发挥作用。这些平台主要包括覆盖北极原住民人数最多的因纽特人的北极圈理事会①Abele.F.and T.Rodon,“Inuit Diplo macy in the Global Era:the Strengths of Multilateral Internationalis m,”Canadian Foreign Policy,2017,13(3).45-65.和萨米人的萨米理事会、萨米议会。此外,在阿拉斯加地区成立的格威辛国际理事会(Gwich'in Council Inter national,GCI)和北极阿萨巴斯坎理事会(Arctic At habaskan Council,AAC)以及俄罗斯北方原住民协会等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因此,了解与把握北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特点与趋势,是中国参与主体参与北极治理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据此,在规划与整体设计行动路线时,应在北极原住民多元治理平台上与其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合作,否则在实际参与中就难以融入多种类原住民组织平台,影响中国的深度参与。

三、原住民自治权视角下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方略

北极治理有其区域属性,由于区域的特殊性,其全球性特征愈加明显,是区域性与全球性的统一。其全球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北极生态环境保护、北极资源开发与利用、航道建设与利用、原住民族群发展等。从北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的角度考察中国对北极治理的参与,需要在现有参与北极治理基础上构建一个从理念到实践的整体方略。

(一)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遵循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作为北极治理的价值导向。北极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极气候、环境、资源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北极命运共同体”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构成,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人是命运共同体的主体要素,那么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就须聚焦到原住民自治权的诉求与实现上。同样,发展权理念与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统一性,都指向人的发展。发展是首要任务,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保障人类的基本权利。“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内含了人的生存和希冀。发展权是一项人人享有的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表征着人的尊严和幸福。”②本报评论员:《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中国方案》,载《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日。具体而言,发展权是指国家、民族和个人积极、主动和自由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并能获得由发展取得的各项利益的权利。国际人权法也强调发展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北极原住民自治权应是世界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北极原住民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自治权的主要内容是与发展权的内涵相匹配和一致的。因此,中国在参与北极治理中贯彻这一理念的体现就是切实尊重和顾及北极原住民自治权,一方面是中国以这一理念指导自身行动,另一方面是在中国参与的活动中让原住民获得实际权益,体会到中国的善意,并形成合作共同体。

2018年《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基本原则,强调要“尊重多样化的社会文化以及土著人的历史传统,顾及北极居民和土著人群体的利益、北极的永续发展和代际公平等人权保护”③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http://www.scio.gov.cn/zf bps/32832/Docu ment/1618203/1618203.htm。。这是对参与北极治理的整体要求,也是从北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角度参与北极治理的行动准则,应落实到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各项具体行动中。

(二)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了“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①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http://www.scio.gov.cn/zf bps/32832/Docu ment/1618203/1618203.htm。的政策目标,更多的是向外阐明中国政府的北极立场和站位,但仍需要制定具体的便于执行与实施的政策体系。为此,需制定可推动中国市场与社会主体参与北极治理的政策。一是鼓励企业投资的政策。为了对冲和消解中国企业由于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和对未来收益的担心,政府应该制定企业投资北极的针对性政策,如扩大省级商务部门对到北极投资的国内投资主体的管理权限,核准项目门槛可由原来1000万美元以上适当降低②《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年第10期。;针对中国大量民营企业对北极投资动力不足的情况,为规避风险,应建立国家投资风险基金和对外经济合作基金给以支持;应规定企业在北极开发与经营中从当地居民与原住民中招工、用工的人员比例,以使原住民获得经济收益,维护其经济权利。在政策执行中,政府应积极推进同北极国家商谈和签订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保护我国企业的直接投资与经营活动。二是鼓励社会参与主体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北极治理的政策。目前,“我国取得执照资格和注册登记的各类非政府组织已超过90多万个,中国已经有51个非政府组织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咨询地位”③闫鑫淇:《多中心治理视角下中国北极事务参与问题探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但其中没有任何组织参与北极事务。因非政府组织参与北极治理易被北极各方接受,有助于减少排斥心理,应鼓励一批优秀的非政府组织在政府援助下开展北极气候、环保治理与科学研究等活动,在政府的协调下进入巴伦支海欧洲-北极地区联合理事会与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萨米理事会及萨米议会等平台,加强与原住民组织合作,对原住民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和人力资源培训等活动,同时设立专门的配套资金进行支持,发挥非政府组织支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的独特作用。

此外,了解北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政策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前提。北极国家都有维护原住民自治权的基本政策,既有保护原住民生存环境、生计、资源利用等经济发展权的政策,又有强化以资源为导向发展本地产业的基本措施,也有重视文化知识传承与发展的政策。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主体应该加强对这类政策的研判,并以此作为行动的重要依据。

(三)创新与优化参与机制

1.继续强化政府统筹与协调的保障机制

中国在政府系统中形成了以外交部和自然资源部为核心的共有十四个国务院部委机构参与的涉及北极治理的组织结构,在参与北极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国内政治优势,利用外交等手段,协调国内力量,搭建合作平台,彰显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但面对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地缘政治的角力与安全利益的考量,中国等北极域外国家经常遭到北极国家“门罗主义”的阻挠④赵宁宁:《论中国在北极治理中的国际责任及其践行路径》,载《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1期。,应对这种行事方式需要中国政府的协调与保障。在与原住民合作治理与权益保障方面,政府直接与原住民组织打交道往往会引起北极国家的警觉,而协调中国民营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合作则容易被接受。2.建立中国各参与主体与原住民治理主客体的对应连接机制

与原住民经济发展权、环境保护和土地等资源利用权、文化传承权与教育权等自治权的维护相应,中国市场参与主体与社会参与主体需进一步培育和健全。就市场参与主体看,伴随着我国资本的对外输出,以中远集团、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北极资源与东北航道航运开发①章成、顾兴斌:《论北极治理的制度构建、现实路径与中国参与》,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但其他市场主体较少参与其中,特别是缺少了大量民营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参与。就社会参与主体而言,目前仅有中国科研队伍和少量社会公众。向北极原住民提供科学知识是中国科研队伍保障原住民居住环境权与促进生活改善的重要职责;少量社会公众参与北极事务的活动主要是涉足北极旅游、探险,与原住民的交流及对其影响有限。中国非政府组织、文化与教育机构等几乎没有参与北极治理,导致我国整体上与原住民合作渠道偏少,减弱了中国对原住民自治权利保障施以影响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政府要引导、扶持与壮大中国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参与力量,健全与优化参与主体结构,以此来合理对接北极原住民治理主客体。北极原住民治理主体包含了北极国家政府、获得自治权力下放的地方(自治)政府与原住民组织。中国政府主体主要对应前两者,市场参与主体与社会参与主体则主要对应后者。一是中国政府应支持地方政府与北极地方(自治)政府的合作,彰显地方政府对接与合作的直接性、多样性与灵活性。二是形成多类型的中国市场参与主体,除国有企业之外,发挥中国民营企业在北极资源与项目的投资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可尝试与当地企业、原住民等建立项目共管与利益共享机制,尝试“以股份分红的形式”和“与北极原住民家庭签订经济支持的协议”②阮建平、瞿琼:《北极原住民:中国深度参与北极治理的路径选择》,载《河北学刊》2019年第6期。的方式增加原住民收益。三是在社会参与主体中,除中国自然科学专家继续提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外,社会科学专家应更多地参与研究、搜集和整理北极原住民传统文化知识,助力北极原住民人文环境的保护与营造。作为中国社会参与主体重要构成的文化与教育机构,应加强与北极原住民文化与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北极原住民文化与教育的发展。

3.建立实现“多赢”效果导向的参与机制

对于北极地区主权国家来讲,北极区域内包括海洋争端在内的传统争议尤在,北极国家在地理上与经济发展区位上强调北极身份已不占有优势。那么,以本国原住民自治权维护为旗号,强调原住民的身份和自治权益,从而能够获得有别于地理因素的独特的北极身份,在环境生态、资源保护等领域获得重要话语权,在区域事务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现在,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在国家战略中都强调,原住民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在北极治理体系中体现本国主权具有重要意义。北极国家与北极原住民之间相互影响与双赢的效果已经产生,即北极原住民自治权得以维护并受益,北极国家也从中受益。对于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而言,中国参与主体特别是一些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获利动力和需求,应建立在北极国家与原住民获“利”、增“益”的基础上,使实现多赢效果的目标导向体现在中国参与的全过程。

结 语

中国深度参与北极治理需要深入到北极原住民的层次及与原住民的合作治理领域,聚焦到北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与保障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当下俄乌冲突对北极地缘政治、安全形势的影响,以及北极原住民的跨国性特点等,中国政府的主导作用仍需不断加强,继续保持在外交与全面协调上的优势;中国北极治理的市场参与主体与社会参与主体的培育、健全与完善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鼓励、引导和支持。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已有路线需要拓展,其经验与效果有待观察与总结,从北极原住民自治权维护与保障的角度促进中国全面和深入参与北极治理,非政府组织参与主体未来与北极原住民组织的对接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猜你喜欢
原住民北极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五月花号”的故事如何成为美洲原住民史的一部分 精读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原住民
北极监视系统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网友:转弯也来不及了歧视原住民?吴敦义贴文惹议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
北极飞来毛脚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