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关键在以理服人

2022-02-15 16:03金德楠
湖北社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理性

金德楠

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1](p12)信仰作为人们对某种主义、思想、学说或价值理想抱有极度信任、高度崇仰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状态,不仅内含一幅描述未来状况的理想图景,使信仰者生成精神眷注和心灵关怀,而且内含这幅理想图景何以必然的证成逻辑,使信仰者沉浸于特定观念体系而对其笃信不疑。显然,信仰者对信仰之证成逻辑的笃信,是其仰慕和追求理想图景的基础。在此意义上,共产主义信仰包含共产主义理想和证成共产主义理想之必然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与认同,则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关键所在。毋庸置疑,高校思政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信仰教育,而此时的学生已然经过小学、中学十余年自然科学课程中理性逻辑的思维训练,也受过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的熏陶,在自我意识、知识积累、辩证思维和理性推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按照理性的思维方式,从经验世界和头脑里的相关概念中推演知识和命题,从一系列有关信仰的概念中厘定出相应理论逻辑来理解共产主义。为此,高校思政课要解决大学生信仰问题,关键在以“理”服人,使大学生摆脱以情感渲染为基础的非理性信仰阶段,进入更高层次的理性信仰阶段。

一、共产主义信仰内含崇高的人文价值和严整的科学逻辑

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性质相同、辖域高度重合。邓小平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2](p137)质言之,共产主义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就是使学生在知识、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生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性和真理性的笃信和崇仰。

(一)共产主义信仰中崇高的人文价值体系与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构共生

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具有崇高的人文价值体系,而且蕴含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人文价值体系指向人的解放的理想图景与共产主义的价值理念,揭示了共产主义信仰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和崇高道义,展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景物形态,是其价值性意蕴;科学理论体系则指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以及由该理论逻辑孕育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揭示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展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形态,是其真理性意蕴。由此可见,共产主义信仰是价值性和真理性的有机统一。在崇高的人文价值体系维度内,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以人的解放为中心的崇高价值体系。集中表现为共产主义理论关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面临的苦难与危机,批判劳动者被奴役、受剥削的社会现象,描述了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未来社会总体性图景;然而它并不主张依托道德教化来实现理想社会,而是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诉诸物质生产和革命实践来实现共产主义。在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维度内,共产主义奠基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且得到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肯定性预见,显现出科学性和必然性;然而,它决不是完全按照逻辑实证主义原则建构出的价值中立的知识体系,而是饱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同志间的友爱与互助等崇高的人文价值观念。

(二)共产主义信仰蕴含的人文价值体系以证成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基础

共产主义信仰蕴含的崇高人文价值体系以证成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基础,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共产主义信仰具有现实基础和科学逻辑。它源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中不可克服的结构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诚如列宁所言,它“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3](p186-187)其次,共产主义的证成逻辑与人的理性思维逻辑相一致。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依托科学理论原则、通过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性和必然性,为此人们可以通过理性运思来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从而生成理性认同基础之上的稳固的共产主义信仰。显然,“如果不能与理性思维相一致,那么它势必会被当作早期文化的遗迹而淘汰,并为处理事实的科学和易明的、能确定的理论所取代”。[4](p183)再次,证成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以共产主义价值体系为旨归的现实运动。共产主义运动作为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形态,决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不是纯精神性的,也不可能超功利和超世俗,相反,它立足人类解放事业,根植于现实的生产生活。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依托价值渲染虽然能够使学生形成对共产主义的情感认同,却无法使学生形成对共产主义的真理性认识;只有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来理解共产主义的证成逻辑,切实做到以理服人,才能促使他们将共产主义信仰视为追求理想社会的价值坐标。

二、共产主义信仰的生成进路与蕴含其间的证成逻辑

“知—观—信—仰—行”是共产主义信仰的生成发展进路。它具体表现为学生首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体系,然后才能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运用理性推演知识和命题进而明晰共产主义的科学逻辑,并在精神上对共产主义的科学逻辑和价值体系笃信不疑,最终基于崇仰共产主义而生发出相应的行为实践。可见,“知”是“观”的基础,“知”和“观”共同构成了信仰的基础;“信”是“仰”的基础,“信”和“仰”又共同构成了信仰的内核;“行”是“信”和“仰”的逻辑落脚点,并展现为信仰的实践状态;而“知”“观”“信”“仰”“行”则被共产主义的证成逻辑勾连起来,体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知行合一状态,并成为了共产主义证成逻辑的外显形态。

(一)学生生成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进路为“知—观—信—仰—行”

信仰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某种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动,不同于知识的教育,也不同于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生成某种信仰源自他们既有的知识体系及其建构出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知”和“观”不同于信仰,却共同构成了信仰得以生成的基础。所谓“知”,就是知识体系,“任何信仰的教育都必须有其知识的载体,都需要传授某些与信仰有关的知识”。[5]有关信仰的知识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别,理性的知识能够衍生科学信仰,非理性的知识则往往导向宗教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要立足学生的理性能力,要与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体系密切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理性掌握这种知识体系。总体上看,信仰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原则分析信仰现象而得出的关于信仰本身的知识,主要包括信仰的本质、必要性与生成发展规律等,可统称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学”;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那些同信仰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的本质理论、人生价值理论、社会发展理论以及道德伦理思想等。所谓“观”,就是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同类别的信仰,而任何类别的信仰都必然根植于相应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由其推导而来。以此可见,学生生成共产主义信仰要以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及其建构出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

“信”和“仰”构成信仰内核,“行”则展现为信仰的实践状态。如果说“信”偏重于认知和理性,是一种对未来确定性的前瞻,那么,“仰”更偏重于情感和意志,是对这种前瞻的肯定和追寻,而“行”则体现为实践和行为,是“信”和“仰”的逻辑落脚点。在此意义上,由“信”到“仰”进而到“行”表现为由笃信到仰慕、追求进而付诸行为的过程。从抽象维度看,“信”就是使学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信“两个必然”、信共产主义是人类能够而且必然实现的最美好社会,其中,信共产主义的证成逻辑——历史唯物主义——是关键;从具象维度看,“信”就是信共产主义运动的正义性、信党和信政府,其中信党是基础。“仰”,即仰慕和追求。共产主义信仰之所以既包含观念情感上的仰慕,又包括精神意志上的主动追求,是因为任何人如果缺乏观念情感和精神意志上的主动性,就会犹豫畏缩、不敢决行,无法将共产主义信仰付诸实践。“行”则指共产主义信仰的实践状态。共产主义信仰之所以包含“行”这个关键要素,是因为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信仰,不只取决于他是否具有一套相应的观念情感系统,更取决于他能否将这种内在的观念情感系统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实践系统,以及在这一实践系统中恪守的基本价值原则。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6](p166)之原因所在。总之,“知—观—信—仰—行”是一个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的层次性结构,而这种递进过程则根植于共产主义信仰之证成逻辑的运演过程。

(二)贯穿“知—观—信—仰—行”的基本逻辑就是共产主义的证成逻辑

证成共产主义科学性和必然性的理论逻辑贯穿于“知—观—信—仰—行”,是学生生成共产主义信仰的内驱力。它不仅对共产主义信仰有逻辑上的论证作用,还具有使共产主义信仰神圣化的情感附着作用,能够使学生生发出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从事人的解放事业的行为动机。一方面,学生能否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关键在于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其认知合理性要求,取决于其能否通过知识体系内生出证成共产主义崇高性与科学性的严整逻辑。另一方面,唯有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澄清共产主义的证成逻辑,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学理论断和表述方式进行细致讲解,共产主义信仰的论证才能够完成,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共产主义的崇高性和必然性。毛泽东曾指出,“什么是理论?就是有系统的知识。马列主义的理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有系统的知识。”[7](p342)显然,这里的“系统”就是“逻辑”,“有系统的知识”就是按照特定逻辑构建出的知识体系。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基本逻辑因此也就是共产主义信仰的证成逻辑,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笃信,则是其生成共产主义信仰的必要条件,并且这种信仰是超越了单纯情感层面的更高层次的理性信仰。正如习近平所言,“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8](p35)又如他鼓励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9](p330)总之,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要建立在学生笃信共产主义证成逻辑的基础之上,根植于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深刻认知。

三、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坚持以理服人的主要策略

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是围绕共产主义的证成逻辑而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系统教育,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诚然,在理性成分之外,共产主义信仰也有情感成分,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也应该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分层次地展开。然而,高校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理性认知和逻辑推演能力,在形成信仰过程中理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高校思政课应超越中小学阶段以情感熏陶为主的信仰教育模式,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对理论的理解在理性层面上树立和巩固共产主义信仰。

(一)直面学生在理解共产主义信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共产主义信仰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为基础。从根源上讲,它源自人的经验世界,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进行理论批判的产物,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然而,其论证方式则是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抽象概念为分析工具,同时按照严整的逻辑体系进行理论推演的结果,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学理抽象性,增加了学生理解共产主义信仰的难度,引发了部分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三类质疑:一是“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为“共产主义没有成功案例,不能在经验世界中证实,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没有理解共产主义与现实的关系,没有理解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二是“共产主义激进灾难论”。譬如,有学生认为“人类具有难以克服的自私本能,如果放弃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则可能导致道德灾难”。这类观点源于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个别现象来否定共产主义。三是“共产主义失败过时论”。其中,最为典型的观点有“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可以被克服的,故此共产主义缺乏必然性”“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的理论,不能适用于阶层结构复杂化、个体需求差异化、利益格局多元化的当代社会”。这类观点实质上还是“历史终结论”的表现形式。总体上看,这些质疑共产主义科学性和必然性的观点,都可归因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作为共产主义信仰之证成逻辑的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通过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予以克服。

(二)切实规避在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

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核,然而,在教师群体中局部出现的四类错误倾向却导致了信仰教育的“弱化难题”。一是不能正确处理“知”“观”“信”“仰”“行”的关系。有时只注重讲解“知”“观”而忽视讲解“信”“仰”“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纯粹的社会科学,视为一种实证的知识体系进行所谓的“学术性”研究,而忽视共产主义信仰所蕴含的以人的解放为中心的崇高的人文价值体系;有时只注重讲解“信”“仰”而忽视讲解“知”“观”,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纯粹的信仰体系,主张以情感和仪式来渲染信仰,却忽视知识的讲解和逻辑的澄清;更有甚者完全忽视“行”的要素,忽视讲解共产主义价值理念和实践运动的当代性,弱化共产主义信仰的知行合一特质。二是对共产主义信仰进行泛政治化的释读。信仰教育无疑具有政治性,服务于共产主义事业,然而,如果不能清晰认识“信仰”和“迷信”的不同,一味要求学生崇拜、赞颂共产主义,而不允许学生质疑也不针对质疑做出理论澄清,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将其视为服务政治实践的技术手段而萌生拒斥心理。三是单纯从未来社会图景的视角阐释共产主义。虽然共产主义信仰标示着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和社会形态的追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它也包含着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价值。如果仅仅把共产主义视作静态的未来社会图景,用个别人物的具体设想来孤立释读共产主义,甚至把证成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性的理论逻辑当作不能在实践中加以修正的教条,那么,学生就难以在理性层面上生成共产主义信仰。四是脱离人类文明进程讲解共产主义信仰。虽然共产主义信仰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信仰,也不同于启蒙以来的西方现代文明,但是它与二者共同存在于人类文明进程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此,决不能脱离西方现代文明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等人类文明成果来解读共产主义信仰,诚如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10](p309)

(三)坚持思政课澄清共产主义信仰之证成逻辑的具体方法

首先,依理讲理、以理服人。澄清共产主义信仰之证成逻辑,是依理讲理、以理服人的根本。习近平指出,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p18)为此,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要遵循人的理性思维方式,着力讲清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呈现共产主义信仰的崇高性、必然性和科学性。具言之,一方面要注重核心概念的讲解和知识体系的传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分析核心概念和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概念和知识对学生形成共产主义信仰的载体效用;另一方面要讲清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概念证明共产主义之必然性的逻辑线路,真正做到用思想、学理和逻辑打动学生。唯有在知识体系和逻辑线路的交相作用下,才能使学生依托逻辑线路串联起整个知识体系,从而在思想历程上实现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系统认知。

其次,依实讲理、以理服人。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要坚持用现实解释和感召信仰,防止教育内容抽象化和思辨化,促使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的知识体系所内含的理论、方法更加切近现实,增强教育内容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力。正如列宁在分析如何用共产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时所言,“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对基本事实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11](p285)此外,依实讲理、以理服人,也是由共产主义信仰的特点决定的。从根源上讲,共产主义信仰源自现实生活且面向现实生活,是“一种现世的信仰,主张在世俗的社会生活中追求生活的意义和幸福”。[12]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只有结合现实生活,讲清同共产主义信仰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讲清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关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同。

再次,依人讲理、以理服人。这要求在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充分依靠自身讲清共产主义信仰。信仰教育是高层次的育人事业,育人必先育己。思政课教师作为信仰教育的主体,只有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真正理解共产主义信仰的证成逻辑,才能以深刻学识和思想魅力给学生讲清共产主义信仰,也才能将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视作自身实践信仰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崇敬感。正如习近平所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9](p330)“‘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思政课教师本身都不信,还怎么教学生?”[1](p8)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澄清共产主义信仰。根植于理性认知的共产主义信仰,源自学生的主体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性要求,是学生自由选择的结果。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只有遵循学生的接受规律,避免只符合共产主义信仰自身逻辑规律而不符合学生接受规律的现象,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进而激发学生的信仰需要并提升其做出信仰选择的能力。

四、结语

任何一种信仰的生成都必然要经过人的主体意识的理性审思。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内含一幅描述未来状况的理想图景,展现为崇高的人文价值体系,而且内含这幅理想图景何以必然的证成逻辑,展现为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显然,共产主义证成逻辑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学生对共产主义证成逻辑的理解与认同,是其坚信共产主义崇高性和科学性的必然前提。从共产主义信仰的证成逻辑推演至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逻辑,则直接表现为学生首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体系,然后才能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运用理性能力推演知识和命题进一步明晰共产主义的科学逻辑,并在精神上对共产主义的科学逻辑和价值体系笃信不疑,最终基于崇仰共产主义而生发出相应的行为实践。在此意义上,大学生生成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进路展现为“知—观—信—仰—行”,而共产主义的证成逻辑则贯穿其中,构成了由“知”向“观”进而由“信”向“仰”并付诸“行”的内驱力。同时,高校思政课所面对的学生已经过十余年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的学习,对不同的信仰也已具备较强的理性认知、理性批判和理性选择的能力。共产主义信仰的特质和高校学生的特点共同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注重知识教育和观念构造,切实避免单纯情感渲染型的信仰教育模式,在以理服人总原则的指导下真正做到依理讲理、依实讲理、依人讲理,从而使学生摆脱以情感感染为基础的非理性信仰阶段而进入更高层次的理性信仰阶段。需要指明的是:强调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要以理服人,并不是否定情感和意志等要素对构建学生信仰的积极意义,只是强调理性之于信仰教育所具有的更为根本性作用。可见,以理服人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信仰理性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