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实践培养小学生节奏感的策略探究

2022-02-18 19:56罗婷婷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节奏感肢体节奏

罗婷婷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陶冶其情操非常重要,还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旨在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也使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笔者以为,在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中对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展开深入探究,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也是最能提升教学效果的举措之一。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节奏感开始,通过音乐学习与音乐活动,使小学生对节奏感的学习更加深入,使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得到提升[1]。

一、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价值

首先,开展节奏感教学实践,可以促使小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节奏感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系列学习活动中思维变得愈发活跃,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同样,丰富多彩的节奏感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程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旋律、音色等。其中,节奏感是最重要的,因为节奏有快慢之分,快的节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慢的节奏会给人一种很平和的感觉。通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以让学生的左脑得到发育,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2]。

其次,开展节奏感教学实践,可以促使小学生音乐感悟能力提升。实际上,学生节奏感的强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音乐体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他们音乐素养的发展。故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化学生节奏感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必要的实践体验,较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节奏感,使其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内心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与此同时,有效的实践体验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节奏的把握,学生会根据节奏来记忆每一个音符的长短,随着音乐进行摆动。在哼歌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某些思想感情,进而对歌曲产生喜爱,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一)营造教学情境

节奏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小学生还处在思想发育阶段,所以对节奏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浅层次,很难有直观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节奏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其学习热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节奏,打好节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少儿打击乐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强烈的鼓点。通过直观的视频教学,学生会加深对节奏的了解。在观看相关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节奏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需要互相配合,根据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氛围,鼓点的节奏和音量也会进行相应调整[3]。教师可以让学生学着视频中的样子,使用文具盒中的笔、桌子等进行表演,将视频中的节奏表现出来,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现。学生在鼓点的辅助作用下能够更准确地掌握音乐节奏,对音乐有初步的认识。这种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节奏教学水平提高。

(二)开展模拟训练

在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打击乐演奏者,对音乐课本中的有关歌曲进行演奏,通过肢体语言展现音乐中的场景。小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对其进行引导,让音乐教学和模仿相结合,促使他们加深对节奏感的感悟。

例如,在《火车来了》一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火车头,让其他几位学生扮演火车车厢,配合“火车来了”一课中的节奏,一同模拟火车开动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搭配跺脚、拍手等肢体语言,强化对节奏的体验。在表演中,扮演火车头的学生非常重要,因为他控制着火车的运行速度,同时也是这次表演的指挥者,能够赋予表演更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凸显节奏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会对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而那些观看的学生也能够跟随他们的表演,不由自主地摆动自己的身体,受到音乐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表演,教师能为学生营造欢乐、和谐的学习氛围。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直观的感受,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增强乐感,掌握节奏训练的基本方法,从而强化对节奏的认识。

(三)强化听唱训练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主要是使学生对音符、拍号等方面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对其乐感进行培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节奏感教学效果,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听唱训练期间,除了要让学生多听多唱之外,还要对学生欣赏、审美等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有正确把握。在听唱训练中,可以先让学生从模仿学起,尝试进行完整的歌曲演唱,让学生跟着原唱多唱。这是大部分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模式,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正确训练后,其节奏感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也能使学生深刻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引入即兴伴奏

所谓即兴伴奏,就是在完全没有安排或者策划的前提下进行演奏。在音乐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让学生感觉到眼前一亮,提高其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经常应用钢琴进行演奏,如果教师突然改变演奏风格,改用古筝或者长笛进行演奏,学生会觉得非常新奇,也能够集中注意力倾听。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教师用乐器进行即兴伴奏[4]。

(五)巧用打击乐器

音乐和旋律能够引领人们走进灵魂深处的秘境。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明白旋律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审美情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乐器发出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有的声音是清脆响亮的,有的声音是低沉的,可以让学生对音色进行识别。通过敲打乐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当学生对音色熟悉后,可以适当进行有规律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让学生听音乐或演唱歌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音乐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欢乐颂》一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级中擅长乐器演奏的学生进行表演,有的弹钢琴,有的弹吉他,有的拉小提琴。而对于擅长和声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随着伴奏进行演唱。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没有特长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准备木鱼、铃铛等,让他们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节拍演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演奏,学生在进行表演的同时能够对音乐的节奏进行体会。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一开始教学效果不容易凸显,但在长时间的坚持下,学生的节奏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学生进行表演的初期,因为大家没有合作表演过,难免会出现配合度不够、缺乏默契的情况,有的学生对曲目、节奏、韵律不熟悉,可能会出错,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调节,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多次训练,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要想发挥出最佳表演效果,必须对曲目有一定的熟悉度。

(六)观察生活,对节奏进行模仿

课堂上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音乐素材。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在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节奏,并在进一步的学习体验中形成对节奏的感知,在相应实践活动中增强节奏感。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音乐这个神奇的世界,使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都实现较好的发展。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掘生活中美妙的歌声,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钟声嘀嗒》 一曲的教学时,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小动物发出的声音,通过拍手的方式模拟出小动物声音的节奏感,让抽象的节奏知识变得具体化。这样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其间,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丰富教学内容。

(七)肢体诠释,感知节奏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着力提高节奏训练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运用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氛围,将肢体语言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去摆摆手、跺跺脚,或是挥挥手、摇摇头等。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学生能感受到节奏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的知识,而是时刻隐藏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是可以直接通过肢体动作表现的。这样就会提升小学生对节奏教学的学习兴趣,助力他们开展节奏学习。

例如,在教学《龙的传人》一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通过拍手击打出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对节奏学习有较好的理解。此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摇头的方式感受音乐节奏,进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旋律,使学习体验不断加深。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摆手、一边摇头,让学生更好地走进音乐学习之中,让学生对该歌曲的节奏体验变得更为深刻。当学生学会之后,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肢体动作进行随意组合,让多种肢体动作都参与进来,让节奏感知变得更加强烈。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精准地掌握歌曲节奏。

从上述的案例中能够看出,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悟歌曲节奏,能够切实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节奏感,感受音乐旋律。同时,学生通过这些肢体动作能够更有效地体会不同的节奏,使节奏感变得更真实,使学习更加有效。这种把学习与肢体动作结合起来的方式既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更会加深他们对节奏的体验,使得学习更上一层楼。

(八)放飞想象,创编节奏

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项艺术。对于节奏感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节奏创编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节奏训练中最高级别的训练,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听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雨花石》一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给予他们自主探究和小组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依据个性化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节奏学习。这种创编学习体验对于学生而言尽管难度非常大,但是只要教师能够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是能够进行相应学习与创造的,也能够更好地走进音乐,实现对节奏的深入学习。同时,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编激情,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通过节奏接龙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节奏进行模拟或者创编训练,可以由教师首先进行创编,然后由学生进行创编。创编过程中,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这样,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辨能力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创编过程中提升创造力。

综上所述,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善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与学情实际,构建适宜的学习情境,进一步发掘学生潜力,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节奏感肢体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肢体语言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