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里的“大孩子”

2022-02-21 06:32韦添
中国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常吴江赵老师

韦添

“生长者之于学校,是学校、学生、教师的向前向上。跳出学校,我们所有人都是‘生长者。” 这就是笔者认识的赵加春老师,他的经历就是“积极生长”的过程。

扎根·爱生

扎根。“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一半的青云血脉……”赵老师说,这是他选择前往江浙之交的青云镇从教的一个重要原因。青云镇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个乡镇,如今已成为社区,地理位置偏远。2012年9月7日是赵老师报到的日子,也是他扎根的开始,他笑称驻扎在“江苏西南大门”。“用情教书,用心育人”是他的座右铭。工作的第二年,赵老师在《苏州德育》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且行且坚持—中国梦,我的教育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看着那一双双闪动智慧的大眼睛、稚嫩又可爱的笑脸,我时常会被这些幼小的生命所触动,就在这些感动的、难忘的片刻中,不知不觉用爱和智慧去润泽生命,陪伴他们成长,引导他们迈向离梦想更近的地方,所以,为了理想和信念,我无怨无悔!”这是属于赵老师的幸福,把一份普普通通的职业当作事业去做。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太远,赵老师便选择住校,以校为家。如今,已为人父的赵老师不再住校,每天清晨从吴江区的最北边到最西南,用青春和执着诠释“扎根”乡村的力量。

爱生。乡村小学有原生家庭问题的学生较多,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耐心和智慧,为此,赵老师每周都会与学生交流、谈心,定期上门家访,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因为热爱,所以用心。赵老师爱他的学生,学生也敬爱赵老师,这是教育情感的共鸣。教师节前夕,一位已上初中的学生在班级群写下一段话:“我们吃完午饭,小学已经上自习了,我们常常望着一墙之隔的小学,想念那里的快乐时光。也许我们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站的远点,去望一望那个原来的六(4)班,可惜里面坐的不是我们了。我们会在课间模仿赵老师习惯动作,我们多想再听赵老师上一节课,听赵老师的桌边闲话,听赵老师分配永远分配不完的职位和排不完的座位。可是,再也听不到了,时光不能倒流,这些只能成为回忆。”读之,感动又触动。他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学生即使毕业依旧想念自己的老师,这是赵老师的幸福。工作第二年,赵老师被评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优秀班主任”,他执教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吴江区优秀班集体”“吴江区书香班集体”“吴江区综合实践优秀连队”等。“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爱’就是教师的灵魂,要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用情教书,用心育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相信生命可以创造奇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能达到教育的幸福。”赵老师说道。

勤奋·坚持

勤奋。赵老师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钻研课堂、反思教学、研究学生、思考教育,他不断撰写教学反思,主动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向名师学习,虚心向同事请教……工作的第一个学期,赵老师撰写的论文《教好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荣获“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随后,他连续三年在江苏省“师陶杯”征文评比中获奖。工作的第三年,赵老师被评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科新秀”,正式迈入区级骨干行列,同时被苏州市教育局评为“苏州市教坛新苗”。工作第四年,他撰写的《“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实践—以“班级积分制”为讨论中心》一文获得“江苏省教育厅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特等奖”。

坚持。笔者一直认为赵老师是一位彻彻底底的“生长者”,这源于他的那股韧劲、那份宝贵的坚持。他用一张小小的报纸激发了农村儿童的写作兴趣,同时解开自我教育教学的迷茫与困顿。2017年9月,赵老师成为管建刚名师工作室成员,还办起了青云小学的第一张班级作文周报—《萌芽周报》。赵老师甘之如饴,每周五雷打不动的一张小报成了他与学生们最美的“约定”,即使在假期、疫情期间也没有阻挡小报与学生们见面,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了学生心中“最守时”的教师。截至目前,《萌芽周报》已出版172期,他还积极构建起班级写作动力系统,鼓励学生发表作文,用公开出版的力量激起更多学生内心的渴望。赵老师还积极帮助学生将作文投稿至不同刊物,400多篇学生习作在各级各类期刊、报纸上发表。2019年9月,因为校际轮岗交流,赵老师来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他又将班级作文周报和他的作文教学研究带到这所吴江区标杆小学,默默地在这里耕耘着属于他和学生们的《舜湖周报》。坚持与执着,无私与热爱,赵老师用行动诠释。

2018年4月,管建刚老师团队微信公众号“后作文时代”诞生,赵老师成为公众号的负责人,他将此公众号当作孩子一样呵护,从“后作文时代”到如今更名的“家常课”,公众号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一线教师,成为小语界知名的专业的大V号。源于坚持,2017年至今,整整4年,办报4年,作文教学实践研究4年。一张张充满墨香的小报,近150万字,是他和学生的心血。4年的学习钻研,他一心扑在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上,10多篇论文的发表、10多篇省级征文的获奖、多节公开课展示或参加比赛,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坚持的力量,更是生长的力量。

学习·生长

学习。赵老师是彻彻底底的“生长者”,也是一位学习力拉满的“生长者”。2017年9月,赵老师师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主攻作文教学,突破自我发展的瓶颈。2019年9月,赵老师轮岗交流到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这里与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共同学习,齐头并进。他说,走进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学习、钻研的氛围,这里节奏快,强度大,忙碌又充实。学生在学习,教师爱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向着美好“学习”。轮岗交流的两年,是赵老师快速成长、蜕变的两年。

生长。2019年深秋,管建刚老师开启“习课堂”家常课的改革实践。作为管建刚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赵老师自然积极参与其中,他将目光转向了课堂教学改革。他跟着管建刚老师及团队一起开发研制了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课文任务单。2020年延期开学期间,赵老师每天坐在电脑前,修改研制一篇篇课文任务单。课文任务单编制完成发给负责人审核,未通过被退回,重新编制再审核,他说自己负责四年级下册任务单的编制,《琥珀》一课足足修改了9稿,直到晚上11点半才审核通过,一天都“浸泡”在任务单里,虽然开发、研制任务单很辛苦但很充实有意义。这样充实忙碌的日子持续了近两个月,也是赵老师蓬勃生长的两个月。每当说起“习课堂”和“习课堂”任务单,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大家听后不免心动与激动。随着“习课堂”家常课任务单的全面出版发行,“习课堂”家常课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赵老师作为“习课堂”家常课改革的坚定实践者,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在课堂教学上都越发成熟,已多次在学校、片区进行公开课展示,积极生长的赵老师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习课堂”家常课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赵老师仍然坚持记录,一周一篇“习课堂”千字文在“生长者”上推送出来,撰写的多篇“习课堂”家常课改革实践文章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2021年,他撰写的《习课堂:小学语文家常课改革的实践探索》再次获得“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教研论文)大赛”一等奖。正走在执教生涯的第10年的赵老师,越发有活力、有激情。如今,他跟着管建刚名师工作室又开启了“习课堂”家常课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作文任务单的开发、研制,又是一项“巨大有意义”的工程,又是一次宝贵生长的机会。赵老师再出发、再生长,不变的是他还是那个朝气阳光的少年。

“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或许,赵老师正是如此期盼着。执教的第二个十年即将开启,再出发,赵老师还是一位彻彻底底的“生长者”。

(作者單位: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家常吴江赵老师
夏日偶成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赞家乡
家常豆腐不长呀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家常豆腐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