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2-02-24 20:55马春霞
教育界·A 2022年35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

【摘要】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多角度、多手段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挖掘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家国情怀内涵。基于此,文章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价值与方法,并补充说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其他要点,旨在打开教师思路,促进教学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课堂;家国情怀;培养方略

作者简介:马春霞(1985—),女,临夏市第二中学。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念、锤炼政治品格的黄金时期,这意味着初中教师要正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政教育意义,丰富课程内涵,借助课程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在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元素便是其中一条有效路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价值

要探析家国情怀的培养价值,应先明确家国情怀的概念和内涵。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国家建设与发展中主体对共同体的认同,其基本实现路径为:在爱国思想指导下涵养个人品德,在家国情怀情感引导下参与社会活动。而这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助于落实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内涵,其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国家使命感得以增强,学会正视自身社会地位与价值,能在新时代、新的凝聚力量下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成长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后备力量,有助于国家应对新时代带来的多种文化、经济与思想方面带来的挑战[1]。所以,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项利生、利民、利己、利国的教育工作,是在新时代振奋公民精神、凝聚国家力量的重要举措。由此,教师应明确在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把握立德树人教育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精神内核来影响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行为方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初步理解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家国情怀的培養价值。接下来笔者则依托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借助中国故事、典型人物、红色资源、青年梦想,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方法。

(一)让家国情怀与中国故事紧密相连

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它是国家的情怀,是民族的灵魂。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都传递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可从中国故事展开,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顽强抗争,为追求美好未来而奋勇拼搏的故事详尽道来,以中国故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2]。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踏上强国之路”的课程设计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能够评价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在讲授此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要事件、伟大故事,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音乐导课: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教学课堂中,对应“中国腾飞谱新篇”知识模块,教师通过教学媒体播放建党100周年献礼音乐—《五四特别版错位时空》,借助热烈的音乐吸引学生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视频驱动:音乐播放完毕后,教师通过教学媒体播放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精彩片段,借视频之手,讲中国故事。例如,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人百年的“大飞机梦”成真。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中国天眼”)跨越22年,从一个大胆的设想变成事实。“嫦娥三号”无人登月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创造了在月工作时间全球最长纪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片段的画面,思考此画面所展现的强国新篇。

学生活动:以视频为驱动,立足教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等知识点,学生对视频中的“新篇”展开讨论,表述自身思考与感悟。

学生1:就如视频所说,FAST的建成与投入使用意味着人类观测太空已不存在任何死角。而它是世界已经建成的最大射电望远镜,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证明我国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打开了新篇章。学生2:据我了解,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揭开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用飞机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这同样也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断开辟新篇章。

看中国发展故事,说中国所谱新篇章,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充分发挥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作用。

(二)让家国情怀与典型人物紧密相连

在中华民族的千百年建设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拥有坚定爱国情怀的英雄儿女,他们既是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又是当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宣传的模范[3]。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介绍典型人物的事例与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基于“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捍卫国家利益”等知识点,教师选择杨靖宇、杨利伟、黄旭华、钱学森等典型人物,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方式和在国家利益面前做出的重要选择,培养学生爱国、以国为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家国情怀。典型人物事例具体如下。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为国献身。钱学森:早年在美国求学,1949年遭受美国政府威胁甚至监禁,无法回国奉献所学。直至1955年,在党中央的不断努力下,钱学森与家人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土地,留下“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黄旭华: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为国家隐姓埋名三十年,专心研制核潜艇,改变了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困局,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教师根据典型人物的事例、个人选择与精神进行提问,启发学生关于家国情怀的思考。问题1:如何看待杨靖宇在食不果腹的状态下守护国家的行为?如何评价其在个人生死与民族存亡面前的选择?问题2:怎样评价钱学森的归国道路?在归国的抗争中,钱学森及其家人呈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和理想?问题3:黄旭华在陪伴、孝敬父母与为国隐姓埋名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体现了他对国家怎样的情感?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学生在人物分析、问题思考中感受典型人物的拳拳爱国情感,坚定国家责任感与爱国之情。

而后,教师可以将典型人物的选择与新青年在新时代下的选择相联系,向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真正爱国的新青年可以为国家做什么?”等问题,深化学生关于如何爱国的思考。学生表述“遵纪守法、懂得责任,尊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观点,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将自身想法付诸实践,由此形成更深层次的爱国精神,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

(三)让家国情怀与红色资源紧密相连

教室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校内课堂,社会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与家国情怀的校外课堂。随着民族的發展和国家力量的强大,我国各地均在加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而从学生角度来说,了解红色教育资源不仅有助于树立政治意识,还能增进对民族历史的了解,在红色资源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深化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可将社会红色教育基地视为实践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外课堂中培养其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一课时,教师以“让学生了解高扬的中华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为主要教学目标,明确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民族精神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除基于教材,在教室内讲解此部分知识外,还可以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当地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利用基地内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将基地视为课堂,一边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拼搏故事,一边感悟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始终的团结统一信念,感受不同红色记忆中隐含的相同爱国情怀,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家国情怀的探究兴趣。

(四)让家国情怀与青年梦想紧密相连

无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教学,还是以立德树人为背景的家国情怀培养,都不应是向学生单向输出知识,简单体会家国情怀的培养过程,而是需要为其创造情感表达空间,使其能正确表达家国情怀感悟,在情感输出中深化学习效果。教师分析初中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角色可以发现,他们的梦想通常都体现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美好未来的期待。因此,教师可将家国情怀与青年梦想紧密相连,通过“说梦想”深化初中生的中国梦、民族梦。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少年的担当”的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新时代的担当与责任,与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点后,可通过开展“少年梦+中国梦”的演讲活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活动引入:在2021年热播电视剧《你是我的荣耀》中,于途的航天梦让人动容,而在现实世界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也成功实现太空梦。实际上,无论是太空梦、航天梦,还是北斗梦、航母梦,都是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之后想要实现的新梦想,也是新时代青年的梦。作为祖国的希望,你们对自己的人生轨迹有着怎样的规划?对于伟大的祖国梦,你们有什么想法?通过演讲的方式讲述你的中国梦。

活动内容:课堂上学生先根据教师的引导畅所欲言,说明自身梦想,阐述对未来的规划,表达关于“为民族复兴、国家振兴而努力拼搏”的人生信念,然后写下演讲稿,做演讲准备,在演讲中讲述自身理想信念。

从个人梦到国家梦,学生关于梦想的表达层层递进,在说明未来憧憬的同时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与期待,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时畅想国家的未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梦与青年梦的紧密联系,为自己、为国家坚定拼搏信念,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根本目标。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其他培养要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爱国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要求学校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在当前环境下,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与培养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且并未定期研讨道德与法治学科内涵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方法,一味地使用单一手段向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这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大为不利。针对此状况,第一,学校要明确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教师之德对学生之德的影响,加快建设高质量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如定期开展教师研学会议,加大教师专业考核力度,搭建一体化教研平台等,并提高教师制订课堂融合教学计划、挖掘课外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在课堂渗透家国情怀的能力。第二,教师要在教材中充分挖掘可渗透家国情怀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注意对教材的全面研读和深入挖掘,准确提取其中的家国情怀信息,明确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基点,为课堂融合教学创造条件。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青少年思政意识,使其建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对此,教师应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形成爱国意识、远大志向和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项燕敏.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03):89-90.

[2]李利华,焦旭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09):42-44.

[3]褚依哲.家国情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浸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78-79.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