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亦足道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微课的应用路径

2022-03-01 19:36福建省莆田文献中学林晓敏
学苑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数学

福建省莆田文献中学 林晓敏

在教育改革步伐加快的背景之下,当前我国教育机构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初中的数学教学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明显改变,不再局限于课堂中的基础知识传授,而是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而为了真正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积极转化传统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全新的教学环境,在多次实践中,完善教学设计。而微课的引入,能从不同的程度改变教学现状,微课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成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微课也受到了更多教师的关注,受到了更多学生的青睐。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当今时代的全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积极开展教学,还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旧会沿用传统模式开展授课,“满堂灌”“一刀切”等多种传统方式,频频出现,教师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也比较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培养。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需要学生充分运转自己的思维,才能够进行理解。但是,教师的讲解、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懒惰,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使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没有达到预期理想。

此外,课后的作业安排也是如此。每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大约在45分钟左右,所以教师可利用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纠错,大多数都是通过对答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作业改错。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不同,由于教师的时间不够充沛,无法将过多的精力消耗在作业方面,这就导致学生经常会以敷衍、不认真的态度对待作业,甚至会直接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内容来对付教师,这就是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任务。

二、微课的内涵

微课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节具有浓缩性的课堂,是当前我国现代教育活动发展的主要方向。微课主要指的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巧妙的制作一段时长保持在15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将教学知识点分解成不同板块,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清晰和透彻,以轻松的状态掌握公式的原理和内涵。并且在探究以及思索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微课的有效应用,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能让自律性、自觉性较强的学生主动帮助自律性、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共同学习;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引导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通过长久的坚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并且知识点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多样,继而真正掌握知识点中所蕴含的规律和原理。

三、初中核心素养培养中微课的有效应用路径

1.应用微课,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数学的核心素养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数学抽象能力。从简单的角度来说,数学抽象能力主要指的就是从数学关系中探索规律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讲,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能力。数学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具有抽象性特点的。所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能让学生借助数学中所隐含的规律,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学规律,指引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授课与“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刚步入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与函数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在理解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函数之间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内在联系。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如,快速疾驰的火车,并标注火车时速,求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存水的蓄水池,求水量与水深之间的关系。在展示过后,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刚才所展示的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其中路程与时间、水量与水深,都不是固定的数据,所以这两组是变量关系。”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这两组变量之间的相似点,以及相同属性。第一个变量有关键的取值范围;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一个变量的变化,也会让另一个变量产生变化。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种规律充分体现出了函数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有效地解决与函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必须要掌握两者之间的真实联系以及内在规律。”通过微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函数中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能够看出,数学课堂中微课的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2.应用微课,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数学中有很多知识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从一种数学知识点出发,能够获取另外一种数学知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数学的含义以及定理,教师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和迁移。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验证的推理、猜想,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例如,在授课与“整式除法”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推理和分析。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提出猜想。随后,让学生分别用“同底数幂除法”和“除法”进行计算,学生通过计算,会获取两种不同的结果。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推理,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保证被除数的指数与除式的指数相同?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运算性质?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结论以及验证过程,指引学生进行有效推理。通过推理之后,学生能充分了解算式的合理性。最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将所获取的结果与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有效对比,进而获取正确结论。由此能够看出,通过微课的有效应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推理和猜想,能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应用微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直观想象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借助广阔的思维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为了让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强化,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指引学生通过图形重塑数学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的能力。

例如,在授课与“用列举法求概率”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为学生重点讲述树形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利用手段。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如:现在有两个袋子,A和B,现在A袋子中有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乒乓球;B袋子中有红色、粉色、绿色三种颜色的乒乓球,如果从两个袋子中同时拿出一个小球,会出现几种组合情况?随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树形图的方式,将不同的组合情况列举出来。在微课中融入树形图,教师就可以直接将树形图的制作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看,可以尝试着进行简单绘制。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真正了解树形图的用法以及绘制方法,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概念,使概念更加直观、深刻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由此能够看出,要想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那么微课的应用是最有效的。

4.应用微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最容易忽略的重要关键点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授课期间,只重视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地位以及作用,还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基本都是以“一刀切”“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以及习题讲解,致使学生的知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例如,在授课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前进行微课短视频制作,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学习群组中,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自由观看。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以及课前的预习,使学生的课余时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继而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视频会议,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视频的观看下,自主学习的行动下,真正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点。而且微课还具有随时暂停以及重复播放的功能,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进而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环节,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综合能力,优化课堂。

5.应用微课,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所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具有反复播放的特点,这也是微课最主要的特点之一——重复性。教师在授课期间播放微课视频时,可以借助微课的这个特点,反复播放重点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以授课“四边形”相关知识为例。多数学生会将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与性质混淆记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点授课时,可以提前录制专项视频,视频内容包含“四边形”的概念、性质、知识要点,所制作好的视频不仅要在学生初学这部分知识时播放,还要在学生复习时播放,这种反复性播放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真正记住不同图形所具有的特点,从而做到正确分辨不同图形。微课的重复性特点能帮助课堂中没有跟上教师思路,没抓住重点知识的学生进行重新学习,能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反复进行视频观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将这部分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重复性的这个特点,整合学生作业、习题练习、考试中的错误,将这部分内容制作成动态视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观看与思考,让学生真正了解自身的缺陷所在,找出自己从犯过的错误,并以正确的方法重新解答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中重要的经典习题,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应注意事项。

教师在应用微课这种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数学教学时,首先要针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核心目标。优秀的微课教学课件设计关键点在于教学方案的优化和调整,教师要清楚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中需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课堂?学生应掌握哪些重要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点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价值,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要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设计好中心环节,强调重点难点,凸出数学规律。数学知识传授的重点之首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要让学生和数学课堂融为一体。所以,教师需要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利用信息化的微课方式,通过广阔的世界平台,强化学生的多项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提供契机。同时,教师重视课堂环境的营造,要避免让学生在一个枯燥、刻板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体会微课所带来的新鲜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与数学课堂相融。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微课应用到数学课堂中,通过微课的功能以及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激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打造和谐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塑造良好师生关系,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使整体课堂充满温馨、和谐的气息,从而让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促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这门课程,并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进而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之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数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