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2022-03-04 23:25胡文静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课程标准

胡文静

摘要: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的养成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将所认识的历史事件与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因此,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以教材与图册为根本,注重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已逐渐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和关注焦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但由于中高考指挥棒、教师自身素养、学生兴趣等现实因素的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值得我们研究。下面,以时空观念的培养为例,尝试做出探索。

一、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概述

(一)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内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时空观念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素养的本质体现,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思维。要求学生了解历史的时间顺序,初步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另外,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十分注重时序性,注重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从而展现历史进程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意识,建立基于历史时序的历史思维。

(二)历史时空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不少老师并不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并没有将该事件产生的前后历史背景进行联系,甚至有些老师只注重学生对课文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布置作业以题目训练为主,很少涉及地图册及填充图册,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时空知识。很多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并时常出现记忆混乱的状况。

众所周知,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生、发展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每个时空中的重大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历史。但是学生往往孤立、片面地看待历史问题,不能将历史学习与实际联系起来。

二、时空觀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依托学科课程标准,优化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的渗透和深化已成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观,围绕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目标的养成,思考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优化培养策略提升培养效果。要知道图史共观的重要性,历史地图、图片、时间轴等不同的图示类型具有直观鲜明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需立足课程标准优化培养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五四运动》这节课时,课标要求能概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可以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教师先出示沈泊尘作的《山东青岛》(见图1),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五四运动发生的大背景。

图1《山东青岛》(沈泊尘作)

接着,利用罗家伦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影视片段进行设问:为什么北京学生会发出这样的呐喊?学生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不仅能从当时的环境去思考问题,还能直观体会到伟大的中国人民宁死不屈、誓死抗争的民族精神。随后,出示“五四运动路线图”(见图2),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天安门集会、火烧赵家楼、东交民巷请愿等历史事件的过程,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将他们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下,最终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

图2五四运动路线图

因此,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教学策略上,我们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通过合理的设计让学生逐步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与判断。

(二)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加强方法指导

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必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学习基础等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培养策略。例如,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考虑到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虽然已经知道怎么读图,但是区位意识依旧比较弱,于是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主观察《三大战役示意图》,再完成三大战役概况表填写。通过观察地图学生掌握了三大战役的基本位置、战役的起止时间、歼敌人数等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三大战役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因图释疑、以图叙史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过程,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力也逐渐得到提升。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三)以历史地图为载体,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历史地图作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本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但是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它的作用,只对照历史教材讲述历史事件,导致学生看不到地图上所给的信息以及地图的作用,这些都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不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与图册中的地图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上的时间提示,看懂地图图例,有针对性地分析地图,注意地图指向图标。

特别是在教学世界近代史时,我们不能孤立地讲述某个历史事件,而应该根据教材的单元内容分析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充分利用地图资源,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历史事件的特征与影响。例如,15-16世纪,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文艺复兴以及新航路开辟等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都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基础,但是学生不一定理解。因此,在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时,应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见图3),除要求学生了解几位航海家具体的航线及主要成就外,还可引导学生理解这也是后来经济全球化的开端。这样,学生能从历史地图的使用过程中获得信息,学会在比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时空观念。

图3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四)利用社团活动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内化历史知识

历史虽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但其理论也是源于生活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搭建内化历史知识的平台,而社团活动不失为比较理想的选择。我校开设了多个社团,每周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就历史学科来说,在完成阶段性学习之后,会布置社团相关主题任务。我们可以开展历史思维导图绘制、大事年表制作等方面的竞赛。在活动前期,教师可以对绘图、制表的基本方法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大事年表的制作方法有表格法、时间轴法、括号法等。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对活动形式及内容做出明确的要求,最后将学生手绘的思维导图(包括路线图、疆域图和形势图等)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历史地图,而且能够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使用横纵对比法、史料分析法、图表制作法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我们都应该把具体的人物、地点、事件、现象等放进坐标系中,通过横纵坐标找出相对应的点,从而找出相关的知识点,有利于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指向,时空观念这一重要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值得历史教师做出认真的探索与研究。在历史教学中,将学生从记忆时间、地点等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应从不同知识点以及学情进行考虑,选择有效的方法,多角度激发学生时空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马燕群.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2008(5):9899.

\[2\]毛芳.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祖国,2019(22):176177.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跨越时空的相遇
钓鱼的观念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