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如何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22-03-04 23:25张统彪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目标

张统彪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初中生必修的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办学行为日益规范的今天,既要保证质量,又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路在何方?2012年起,宣城市中考取消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中考分,减轻考生的负担,使我市素质教育与全省接轨,这是非常人性化的改革。但这对信息技术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有没有影响?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的各种不良因素,今后会不会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呢?本文试作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德育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直存在诸多情况影响教学效率。如学生上课动机不纯粹,抱着娱乐消遣的思想进入课堂;不讲究卫生,带着饮料、大包小包的零食进入课堂。2012年开始,宣城市中考取消了信息技术学科,这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里来探讨一下如何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必要条件

(一)认清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

目前,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我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把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以及强化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等内容作为指导方针。简言之,培育和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

(二)落实机房管理制度

学校机房管理需要制度。制度内容是否科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可执行度的高低,都影响日常管理的成效。如机房管理制度中常见这样的条款:“机房机器用于教学及练习,不得做打游戏、看影片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课时按规定座位入座”“禁止在教室内喧哗、吵闹”等。这些条款本身没有问题,可落实机房管理制度还需要配套的处罚措施来“保驾护航”。

(三)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第一课是师生“第一次亲密接触”。上信息技术课,很多学生一开始是抱着玩的心态。改变他们的观念,为今后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定下基调、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关乎整个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第一课不是第一节课,它是正式学习书本内容前必须要明确的内容,如:课程开设的意义、课程总述、学科特点、学习技巧、课堂纪律、教学组织方式等。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第一课安排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

(四)渗透德育因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学校作为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德育工作要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因特网浏览信息的时候要培养学生信息甄别能力,让他们自觉屏蔽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对学生心灵产生诱惑与毒害的信息;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如部分学生在机房有不注意卫生、爱抠键盘等行为,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其主动地摒弃这些恶习。

二、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两个关键和五个策略

(一)两个关键

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把握两个关键:一个关键是课程标准的导向与课堂教学目标的统一。把握课改方向、分析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开车须要路熟,教学最怕教材生。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把课程标准的导向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突出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地实施教学,避免在教学中领着学生绕圈子。另一个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学习方法的融合。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什么,更要指导学生怎么学。

(二)五个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牢记五个策略:教与学的目标要细化;学习兴趣要培养;教学方法要得当;自学时间要充裕;课堂教学反馈要及时准确。

1.教与学的目标要细化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以完成作品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目标“隐藏”在活动当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参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根据学生群体特点和单元内容,制订简明而精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以保证较高的目标达成度。活动是载体,掌握目标知识是课堂教学关键,不能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2.学习兴趣要培养

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往往局限于看视频、玩游戏,教材知识对他们的吸引力有限。这种情形下,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迫切。

灵活使用创设情境、进行质疑、新颖多变的导入等教学技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找到正确的诱因来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方能让教师“一劳永逸”。如老师在演示讲解时,学生往往很难按捺住动手的欲望。此时,如果以主题活动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把活动任务变成需要大家发挥聪明智慧才能攻克的堡垒,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去完成,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探索过程,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就能在增强学生个人学习成就感的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听得更认真,课堂效果更佳。

3.教学方法要得当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是选择教学方法时须考虑的基本要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同样的教学方式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也有不同的收益。面对各种学生群体,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外,教学方式的选择就成为教学事半功倍的关键。

摭谈如何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实践仿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同一学科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学方法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低年级(七年级第一学期)授课时,教师应侧重于讲授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实践仿效教学法。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任务驱动、探究教学法的使用频率应该不断提高。进入到八年级、九年级时,学生应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熟练通过任务驱动、探究学习等形式完成主题活动的学习。教学方法的变化要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

4.自学时间要充裕

信息技术是一门外延非常广泛的学科,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优先把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中去,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贯彻落实。如何贯彻落实?保证学生有充裕的实践时间是关键。信息技术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學,对于学生的疑问多铺设一些解决的途径,少一点直接的答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以充足的自学时间作为保障;逐步改变学生事事依赖老师的心理,使其养成自学的习惯。

5.课堂教学反馈要及时准确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需经过信息反馈来判断是否有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学生听课时的表情、问学生一些问题、巡视学生操作情况以及在课前课后找个别学生聊聊,都是很好的信息反馈途径。适度而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提高课堂听课质量。当得到不良的课堂反馈信息时,教师就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保证教学目标能最终达成。

责任编辑:黄大灿论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学科目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