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对昆剧的贡献

2022-03-07 20:31罗怀臻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昆剧剧种表演艺术

罗怀臻

余生也晚,与俞振飞先生生前交集仅有两次,一次是听他的学术讲座,一次是看他的舞台演出。

1983年秋天,我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进修,系主任陈多老师邀请俞振飞先生为我们进修班做学术讲座。时年俞振飞81岁,蔡正仁42岁——可巧蔡正仁今年也是81岁。那次讲座距今将近40年了,俞振飞先生仙世也已将近30年,惜乎当年我对昆剧茫然无知,俞振飞讲了什么,已全无记忆。但是,俞振飞身上洋溢出来的精致的文人士大夫气质和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人格风采却历历在目、历久弥新。那时的蔡正仁,毕恭毕敬地侍立在俞振飞身后,颇像传统戏里的书童。俞振飞越是潇洒,蔡正仁越显得规矩;蔡正仁越是规矩,俞振飞越显得潇洒。俞振飞每每讲到精妙之处,便示意蔡正仁做表演示范,蔡正仁的表演示范也是中规中矩,丝毫不敢随兴发挥。我印象最深的,是俞振飞收场时亲自示范的那一声笑,那笑声之清朗、之悠长、之美妙,那笑声之儒雅、之自如、之放纵,直至今日,我再没听到比俞振飞那一声笑笑得更艺术的戏曲演员。也正是俞振飞那一声笑,种下了我对昆剧尤其对昆剧小生表演的最初认知——典雅的、精致的、人性的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我唯一看到的一次俞振飞先生的现场演出,是他上妆表演的《太白醉写》。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其时,俞振飞已经需要人扶着上台,但他仍然努力完成下跪的表演,跪下后需要由人扶着才能站起来。记忆中俞振飞的那场表演,可谓老态龙钟、老眼昏花,但那恰恰正是大诗人李白酒后失态、目空一切的传神表演。俞振飞先生令观者信服的是,唯有昆剧、唯有他俞振飞方能挥洒出大诗人李白的狂放不羁与仙风道骨。许多年以后,我又一次通过当年的录像重睹了俞振飞先生的那一场表演,随着我对昆剧艺术的逐步认知以及个人生命年齿的增长,对俞振飞先生诠释的诗人李白更加敬佩。李白之于俞振飞,俞振飞之于李白,真的是难分彼此、合二为一了。

俞振飞是20世纪中国古典昆剧向现代昆剧实施转型过程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作为一代昆剧元神的俞振飞究竟为中国昆剧作出了哪些贡献呢?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俞振飞带动了昆剧表演重归雅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昆剧传字辈演员成长并登台的时节。然而,传字辈却是极其怀才不遇的一代昆剧演员。他们在传习所学习的是正宗典雅的文人昆曲,可当他们走出传习所、走向社会舞台的时刻,属于传统的厅堂文人雅会式的昆曲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昆剧传字辈演员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西式镜框式舞台的现代化剧场时代,是京剧代之而起的繁花似锦的黄金时代,是话剧的写实美学和地方戏曲的生机盎然并与京剧争奇斗艳的时代。这个时候,传字辈演员已经很少在城市的正规剧场演出了,他们当中有的甚至已经改行,或者给京剧和地方戏演员当教师。此种情形下,原为票友的俞振飞毅然“下海”,他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昆剧表演艺术积累和在演艺界巨大的舆论影响力,通过与当时京剧界“顶流”明星如程砚秋、梅兰芳等同台合演,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处于艰难生存境地、为何去何从而苦苦坚守的昆剧提振了士气、坚守了品格,俞振飞几乎以一己之力令凋敝的昆曲表演重回雅部,重新成为当时文人雅士与新型知识分子精英所欣赏的舞台表演艺术。

其二,俞振飞推动了昆曲走进现代剧场。我们今天说昆剧是高雅艺术,但在20世纪上半叶,它曾一度只能在民间草台演出。正是有了像俞振飞这样具有剧场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通过与京剧名家名角的合作演出,不断促进昆剧与其他剧种的互鉴融合,并凭着个人的号召力,身体力行地推动昆剧在20世纪新型的镜框式舞台现代化剧场的演出,这才使得昆剧没有被剧场艺术的新宠如话剧、京剧、女子越剧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大量强势崛起的地方戏曲如北方的豫剧、评剧、晋剧,南方的如越剧、粤剧、黄梅戏,上海的如淮剧、沪剧、滑稽戏等排挤到城市与剧场的边缘。1978年,在俞振飞先生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建立了完全都市化、剧场化的昆剧专业剧团——上海昆剧团。从此,上海昆剧团在俞振飞的带领下,成为当代昆剧艺术都市化、现代化与国际化审美标准的风向标。

其三,俞振飞推动了国家层面对昆剧的保护。俞振飞先生在昆剧艺术方面的高深造诣和广泛影响,不仅在全国戏曲界享有声望,在新中国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也受到尊重。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不乏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也不乏精通古典昆曲的方家,俞振飞先生借助自己的名望影响,通过书信、建言等方式,推动了国家层面对昆剧的保护与扶持。在俞振飞等著名人士的积极建言与谋划下,1985年文化部成立了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俞振飞担任主任。1978年,在原上海市戏曲学校京昆实验剧团基础上成立了独立建制的上海昆剧团,俞振飞亲自担任首任团长。一度俞振飞身兼上海京剧院院长、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全国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主任,其对昆剧在上海与全国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四,俞振飞奠定了上海昆剧团表演风格。今年,上海将为多位活跃于20世纪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举办纪念活动,昆剧俞振飞诞辰120周年,淮剧筱文艳、越剧袁雪芬、沪剧王盘声诞辰100周年等。我在纪念筱文艳诞辰100周年的文章中把她比喻为淮剧的“元神”,我这里“元神”的含义是指那些代表性艺术家在带领其所在剧种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城市化、剧场化的时代变革后,同时也成为了那个剧种艺术风格与审美气质的奠定者。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个性化声腔,成为识别那个剧种的DNA,成为那个剧种艺术谱系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对于这样的屈指可数的奠基石般的卓越艺术家,我借用了现代流行的概念,称他们为那个剧种的“元神”,如周信芳之于海派京剧、俞振飞之于上海昆剧、袁雪芬之于上海越剧、丁是娥之于上海沪剧、筱文艳之于上海淮剧、蒋月泉之于上海评弹。而就俞振飞先生而言,不仅因为他是上海昆剧团首任团长,更因为他的学养背景、人格气质、审美格调与开阔视野,已深深溶解于上海昆剧团存在与发展的基因里,难分难解。上海昆剧团的风格就是俞振飞先生创立的在保护与传承基础上的积极创新,它曾经代表并努力保持着中国当代昆剧经典化、时代化、都市化与国际化的追求,始终致力于推动昆剧艺术朝着当代审美方向的发展。这是俞振飞先生留给上海昆剧团宝贵的精神遗产。

其五,俞振飞滋养了几代戏曲小生演员。俞振飞先生培养的戏曲小生演员,有昆剧、京剧的,也有非京昆剧种的。在俞振飞言传身教和他的表演风格影响下,江南戏曲剧种极大地提升了小生的表演地位和表演水平。凡受俞振飞小生表演艺术影响的演员,都会将规范化、精致化与人性化作为表演艺术的标准和追求。我与蔡正仁兄曾经合作,与岳美缇老师颇多交往,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俞振飞先生的表演艺术风范最为充分。岳美缇老师的许多学生更是跨剧种的,如越剧的茅威涛、章瑞虹,淮剧的梁伟平等,他们也都可以看作是俞振飞先生小生表演艺术的泽被者。近年我常看张军、黎安的昆剧演出,名分上张军师承蔡正仁,黎安师承岳美缇,他们是俞振飞的再传弟子,随着张军、黎安表演艺术的趋于成熟和个性化发展,我仿佛又看到了俞振飞小生表演艺术风范的不同侧面。追根溯源,俞振飞在昆剧表演艺术领域的守正创新,为古典昆剧进入现代剧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这种范式又成为新的传统,滋养后人继续在继承新传统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其六,俞振飞几部遗著泽被后人。俞振飞先生不仅是造诣高深的京昆表演大师,也是一位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戏曲学问大家。俞振飞为后世留下的《粟庐曲谱》《振飞曲谱》《俞振飞艺术论集》等著作和他的表演艺术一样弥足珍贵。当我在昆剧创作上遇到难题时,会去翻阅他的《振飞曲谱》,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阅读俞振飞先生的著作,能够感受到著者在帮助我们建立古典艺术与当代创作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且为这种联系寻找到可靠的理论依据。不但是学术的、学理的,也是实践的、实际的,它在为我们永不停歇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转型源源不断地提供动能,令我们的“因时而作”既具有昆剧的“身份感”,又不会因为“身份感”而成为当代心境表达的束缚。

上述六个方面,是我对记忆中“若隐若现”的俞振飞大师既模糊又清晰的粗浅描摹。我所以称俞振飞先生为大师,是谓大师之为大者,乃以德艺兼修立身,以传道授业为任,为赓续昆剧而笃行,为戏曲事业而殉道。凡此种种,俞振飞先生之为大师,应是当之无愧的。

猜你喜欢
昆剧剧种表演艺术
罗周昆剧创作论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民国前期知识界的昆剧存续论*——以1912—1930年报刊剧评中的昆剧中兴论为中心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当代昆剧导演及艺术流变述论
乱谭小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