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分析

2022-03-14 08:37周成杰
种子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稻瘟病纹枯病病斑

周成杰,杨 阳,刘 拓

(1.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南阳 473083;2.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经过长期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水稻实际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目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市场上的需求,需要重视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在提升种植产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种子的选取以及播种

种子的选择十分重要,是影响种植产量的关键因素,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需要全面了解特定区域内的情况,包括气温因素、降水因素等,以此为基础展开针对性选择。通过对水稻的了解发现,虽然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较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即温度和光照。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至少需要保持在10 ℃以上。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最高不超过28 ℃,当温度超过32 ℃时会影响发芽。以我国南阳地区为例,通常在进入3 月之后温度逐渐回升,可结合当地的温度情况进行播种。一般在5 月前完成播种,在此期间,由于气温逐渐升高,且降水相对比较充足,播种条件比较适宜。

二是在确定品种之前,需要深入调查当地的市场情况,了解当地比较受欢迎的品种后再进行选择。以我国南阳地区为例,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品种有焦杂粳1 号、宛粳096 等。

三是在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多种类型的品种,在实际选择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种子的相关信息,例如厂家信息、合格证明、标签等,选择来源正规的厂家。尤其是对于种植规模较大的种植者来说,在确定好品种后,可以先进行小范围试验,在出苗率达标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种植。

四是需要了解当地以往的种植情况,掌握比较容易发生病害的类型,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1]。

1.2 催芽

1.2.1 晒种

在正式浸种前7 d 对种子进行一定时间的晾晒。晾晒时间至少6 h,最多不宜超过8 h。要避免选择在阴天进行晾晒,可以选择在晴朗的天气进行。以往操作此环节时,部分种植者为了简化操作程序,直接将种子放在水泥地上,这种做法看似比较简单,其实是错误的,会导致种子损伤。可以准备一块草席,将种子放在草席上晾晒。

1.2.2 选种

准备一盆清水,将种子放入其中,等待一定时间后清理表面的杂质和干瘪的种子。需要注意的是,此环节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后续苗的生长情况。

1.2.3 浸种

在进行浸种操作时,需要重点注意水的温度。如果水的温度在20 ℃左右,需要至少等待48 h,最多不宜超过72 h。如果水的温度为20~25 ℃,需要至少经过30 h,不超过48 h 即可。如果水的温度较高,保持在25 ℃以上时,等待24 h 左右即可。在浸泡期间,一般每隔几个小时需要换1 次水。与此同时,需要合理控制浸泡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时间过长可能会给发芽带来负面影响。

1.2.4 催芽

准备一层稻草,提前对稻草进行消毒,然后将麻袋平铺在上面,放上准备好的种子,用工具将种子摊开,再拿出一条麻袋覆盖在最上面。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少量水分。在温度回升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过高时要掀开麻袋适当翻动种子,温度过于低时可以通过其他工具或者方法提升温度。从以往的操作经验来看,在20 h 左右可以看到发芽情况。在正式播种前,需要将芽种放置在常温环境中,一般放置5 h 左右适应外界温度后即可进行播种,从而有效提升成苗率[2]。

1.3 苗床处理与育苗

一是做好对苗床的处理工作十分重要。了解苗床的土壤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仪器检测土壤情况。根据土壤的数据,结合实际种植目标以及情况补充适量养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后续幼苗的生长提供营养保障。

二是在实际育苗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注意其中的细节内容。在开展各环节的操作时,要保证育苗步骤之间的衔接性,避免出现问题。在育苗时,需要了解品种的情况,根据种植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以我国南阳地区为例,一般情况下,在进入4 月后可以进行育苗操作。

三是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情况,在5 叶时可以进入移植环节。实际播种过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损失部分幼苗。为了避免影响产量,需要预留一部分幼苗,在后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补苗。

1.4 水稻幼苗播种

在育苗结束后可以进行正式播种。在具体播种过程中,如果幼苗距离种植区域较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护好幼苗根部,避免根部出现损伤。在进行插秧时,需要注意当地的温度,在当地风力<3 级,且温度持续稳定在13 ℃以上,可以进行此环节的操作。在插秧时,每穴需要控制在3 株以上,且不宜超过6 株。如果插秧控制不合理,很可能会导致秧苗死亡。插秧深度需要保持在1.5 cm 以上,不超过2.5 cm 即可。在规格控制方面,行距保持在30 cm 左右即可。对于规模较大的种植者来说,如果其运用的是机械插秧,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避免后续出现缺苗情况。在进行插秧时,深度控制和密度设置方面并不是一定要按照固定的数值,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例如土壤类型、品种情况等,进行合理调整。在人工播种时,比较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会产生偏差。不少地区已经开始运用机械进行操作,但是机械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一旦发现不合理之处,要第一时间进行调整,最大程度上提升种植产量。

1.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注意的内容较多,包含不少细节内容,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工作。

1.5.1 及时补苗

在插秧完成之后,要从整体上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对于缺苗的地方,可从比较稠密的地方移植秧苗,避免后续在此环节投入更多的时间。

1.5.2 做好灌溉工作

插秧之后,由于此时根系经过移植,可能会受到伤害,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根系水分流失,轻则影响幼苗发育,重则会导致幼苗死亡。因此,需要及时浇灌护苗水,但是要控制好水量。一般情况下,水分在幼苗的2/3 位置即可,避免淹没幼苗。水过深不仅会影响返青,并且容易滋生蚊蝇。在进入分蘖期后,要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以浅水灌溉为主,水层保持在3 cm左右即可,不宜超过5 cm,可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在生长后期,分蘖数量在达到85%左右时,为了避免无效分蘖,需要控制水分,进行一定时间的晾田,最长不超过7 d[3]。

1.5.3 做好施肥工作

在进入分蘖期之后,幼苗对于氮肥的需求量较高。统计发现,此阶段施肥量在整个生长期中的占比在1/4以上,甚至可以达到1/3。如果施加适量氮肥,可以促进快速分蘖。以早稻类品种为例,从此类品种的生长特性来看,整体分蘖期并不长,在插秧后的7 d 之内,最长不能超过10 d,需要一次性施足蘖肥。在分蘖期即将结束时,可以根据实际的生长情况施加适量蘖肥。

1.5.4 做好除草工作

通过了解以往种植经验发现,杂草在恶劣的环境下都可以很好地生长,几乎不会受到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具有生长速度较快的特点,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挤压秧苗的生长空间。以我国南阳地区为例,比较常见的杂草类型有狼把草、野慈姑等。对于比较特殊的草类或者在杂草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运用人工拔除的方式进行除草。如果杂草的情况比较严重,在选择药物时要重点考虑安全性。例如,比较常用的丙草胺、苯噻酰等药物,具有比较明显的除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药之后,如果水层过浅或者过深,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水层需要保持在5 cm 以上,且不宜超过7 cm。

2 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2.1 稻瘟病

2.1.1 为害症状

稻瘟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水稻种植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稻瘟病一旦发生,会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据了解,一般稻瘟病所造成的水稻减产在10%左右,通常不会超过20%,但是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水稻减产至少40%左右,最高可以达到50%左右,在我国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过颗粒无收的情况,后果十分严重。稻瘟病会发生在任何季节、任何年份,除了为害叶片外,还会为害其他部位。以为害叶片为例,在稻瘟病发病初期,此时的病害情况不太明显,叶片所出现的病斑较小,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随后病斑会逐渐扩散,向两边的叶片位置延伸,在病斑中间部位呈现较明显的灰白色。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背部会出现灰色霉状物质。以苗瘟为例,一般情况下,在幼苗三叶之前比较常见。在幼苗根部会出现发黑的情况,幼苗上半部分的颜色较重,偏灰色,幼苗整体表现出蜷缩的情况,最终死亡[4]。

2.1.2 发病规律

稻瘟病除了会通过携带病菌的种子传播外,风雨等渠道也能引发病害。通过了解该病害的孢子发现,温度在10 ℃以上时,孢子即可形成,在不超过35 ℃的情况下有利于其形成。在当地温度保持在26 ℃左右,且相对湿度在91%以上时,是最适宜孢子形成的条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只要出现雨季、大雨天气或者露水天气,都可以满足发病条件。

2.1.3 防治策略

一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类型,选择抗病性能较强的品种。

二是在收获完成之后,将田地清理干净,尤其要及时清理杂草、稻草,避免留下菌源。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用药剂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

三是科学管理施肥环节和灌溉环节,降低秧苗发生病害的概率。

四是运用药物防治,比较常见的药物有2%春雷霉素水剂,用药量大约为1 350 g/hm2,与水混合后进行喷洒即可。

2.2 水稻纹枯病

2.2.1 为害症状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北方地区较常见,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病害,在水稻整个生长期中均有可能发生。一般情况下,早稻发生这种病害后,病害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发生初期,在邻近水面的叶子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点状病斑,颜色较重,边缘为较模糊的水浸状。如果水稻纹枯病没有被及时发现,随着其不断发展,病斑会逐渐向其他部位扩散,形成较大的椭圆形状,中间部分转化为灰褐色。当气温下降时,中间部位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通常为淡黄色。当病害越来越严重时,会出现多个病斑并连在一起,形成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大斑,最终整个叶片都会变黄,干枯而死。一个叶片出现病斑之后,会传染至其他叶片,导致其他叶片发病,在短时间内出现腐烂的情况。水稻纹枯病感染穗茎部后,起初颜色为暗绿色,然后逐渐变成灰褐色,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变位置会出现大量白色丝状物质,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且容易脱落。

2.2.2 发病规律

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进入冬季后气温较低时,仍然能够以菌核的形式生存于土壤中,还可以在其他作物上生存,例如稻草、杂草等。在第一年的收获环节,如果病菌掉落到土壤中,第二年会成为主要侵染源。一般情况下,在当地温度较高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害会更加严重。以我国南阳地区为例,在当地气温保持在18 ℃以上且不超过34 ℃的情况下,会发生水稻纹枯病,尤其是在温度保持在22 ℃以上且最高不超过28 ℃的情况下,最合适该病发生。在田间相对湿度持续下降至低于80%时,该病害发展速度较慢,如果持续下降至70%时该病害会逐渐消失。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在夏、秋季时,由于整体温度偏高,再加上降水方面的影响,该病害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2.2.3 防治策略

一是清理田地中的菌核,并将其带至远离田地的地方进行处理。

二是在施肥时,要避免施加过量氮肥,可以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施加适量钾肥、磷肥等。

三是在选种时,要结合当地的生产特点,选择叶型相对偏窄的品种,提升田间的通透性,避免田间湿度过高。在播种时,要避免过于稠密,可以适当稀植。

四是运用药物防治。目前针对水稻纹枯病已经出现多种类型的农药,可以运用噻呋酰胺、已唑醇等药剂,具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5-6]。

3 结束语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害的防治策略十分重要。因此,种植者需要重视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栽培技术,掌握更多与病害防治相关的知识,降低水稻发生病害的概率,在保证水稻健康生长的同时,提升水稻栽培产量,不断提高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稻瘟病纹枯病病斑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