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索*

2022-03-16 12:25张丽竞黄济民杨红兵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菏泽应用型学院

张丽竞,黄济民,杨红兵

(1.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3.菏泽学院学生工作处,山东 菏泽 274000)

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是指以应用型的类型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职责使命的本科院校。学生工作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学生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菏泽学院属于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并积极实施了“一体两翼、三经五纬”的人才培养改革整体设计和“12345”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1]。“一体”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两翼”是指“立德”与“树人”,是根本任务的两个有机方面。菏泽学院在学生工作体系方面的实践探索对于解决部分应用型高校在学生工作方面存在的素质教育不系统、制度建设体系化不足、学生本位意识不突出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一、菏泽学院构建“12345”学生工作体系的实践探索

2020年,菏泽学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出了聚焦“立德树人”育人任务、达成“又红又专”育人目标、形成“三全育人”育人格局、健全“四维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一二三四五”育人方略[2]。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2345”学生工作体系(如图1所示),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图1 菏泽学院“12345”学生工作体系

(一)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一个目标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其内涵、理念、职责也发生着不断的变迁。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倡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21年出台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将高校学生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中有一个本体论式的命题,即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明晰的基本向度,这也是开展青年工作的现实基础[3]。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回归到学生本体,回归到学生发展这个根本上来。

新时代的青年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拥有与时代相契合的“代际特征”,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重新聚焦“培养怎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青年在选择什么、追求什么,了解和掌握青年在社会变革中的主要动向,有利于正确认识新时代青年成长面临的外部挑战和现实困境,深刻理解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全面把握我国青年价值观念的共同性特征及发展的价值诉求[4]。

(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5]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工作,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文件,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年山东省出台了《关于贯彻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2018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从推进改革到“深入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这些文件丰富了创新创业的内涵,体现了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更高要求。2021年2月,菏泽学院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名单,促使学校加快推进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为满足创新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应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三)强化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三个转变”

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具体体现在教学和管理等活动中,并随着教学和管理等活动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更新。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向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学生管理必须主动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华丽转身”[6]。菏泽学院以“一体两翼 三经五纬”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二三四五”育人方略为基础,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管理理念上由学生管理向学习管理转变,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调整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大学生管理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推动着大学生管理职能转变,从以“管理”为目的转变为以“服务”为宗旨。建立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努力在管理中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实现科学管理,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地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出现并日益成熟。大数据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同时,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地方应用型高校在管理手段上,应由常规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菏泽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从2017年开始使用“校园集结号”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加强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优化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管理、监督的实际情况,寻找更适当的策略和方式,从而充分使用和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有效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

(四)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传统管理方式倾向于把学生看作被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工作重点在于规范和约束,管理过程缺乏民主和学生参与,这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需求。探索以培养学生自治能力为目标的管理新模式,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菏泽学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健全实践参与机制,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作用、班级民主管理作用、学生公寓模范管理作用;实施互助激励措施,培育学生自我服务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施“勤奖助贷”学生服务实践;构建立体教育模式,提升学生自我教育实效,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坚持主题班会制度,深化学生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强化遵规守纪教育,发挥学生自我监督作用,强化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坚持“学风建设月”活动,加强对学生干部作风监督。

(五)探索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活开导、心理疏导、生涯辅导“五位一体”的学生服务路径

“思想引导”是通过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学业指导”是通过强化学风建设,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生活开导”是通过开展“为青年办实事”主题活动等,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心理疏导”是通过发挥心理健康中心职能,建立心理档案,加强心理问题排查与干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生涯辅导”是依托职业生涯与规划课,通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一对一”就业帮扶等,帮助学生实现积极就业。“五位一体”的学生服务路径是菏泽学院落实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关键所在。

二、实施“八大工程”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12345”学生工作体系基础上,菏泽学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责任导向,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启动实施“八大工程”,形成了“八创新八构建”学生工作机制(如图2所示),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图2 学生工作“八创新八构建”工作机制

(一)实施大学生思想引领“灯塔”工程

通过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大学生思想引领机制,实施大学生思想引领“灯塔”工程。菏泽学院以党建为统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办好“学工大讲堂”,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育苗”工程

通过创新学生素质拓展育人体系,构建全程育人机制,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育苗”工程。菏泽学院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按照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规划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远航”工程

通过创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远航”工程。菏泽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库,构建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出台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基石”工程

通过创新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体系,构建组织育人机制,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基石”工程。菏泽学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办法,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办好辅导员培训班,鼓励辅导员学习进修,提升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学生工作理论研究,积极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以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工作。

(五)实施服务大学生“固本”工程

通过创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体系,构建管理育人机制,实施服务大学生“固本”工程。菏泽学院建立以二级学院为重心的校院两级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完善“校园集结号”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管理。探索学生公寓“智能社区化”管理的新模式,加强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建设,努力打造成省级特色品牌。建立完善学生资助保障机制和救助体系,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做好大学生参军入伍工作。

(六)实施大学生心灵呵护“阳光”工程

通过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服务育人机制,实施大学生心灵呵护“阳光”工程。菏泽学院建立了省级心理健康中心,选聘心理健康导师。完善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二级学院建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18个。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救助体系,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积极开展有效心理危机干预。建立朋辈互助队伍,打造“阳光心理大课堂”。加强与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七)实施大学生实践育人“行知”工程

通过创新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构建实践育人机制,实施大学生实践育人“行知”工程。菏泽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实施“西部计划”,鼓励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八)实施大学生学风建设“筑梦”工程

通过创新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环境育人机制,实施大学生学风建设“筑梦”工程。菏泽学院完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坚持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教风促学风为常态,以精细化日常管理为根本,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素质为抓手,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深化学业导师制,涵养良好学风,专升本和考研率稳步提升。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一)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生教育管理各环节

地方本科高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菏泽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体两翼、三经五纬”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12345”学生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立系统化、精准化的工作机制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必须抓好的三项基础性工作之一。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菏泽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八构建八创新”学生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其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学生工作机制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菏泽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提出“八大工程”培养路径,精心服务学生,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菏泽学院通过创新“12345”学生工作体系,实施“八大工程”,形成了“八创新八构建”的学生工作新模式。这是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积极回应,是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菏泽应用型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