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022-03-16 15:33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榆林学院

杨 月

(榆林学院 图书馆,陕西 榆林 719000)

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榆林学院作为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文献检索教材选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基本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道德、为大学生终身学习做准备等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分依赖传统教学模式、硬件设备落后、考核方式设置不科学等问题,满足不了学生信息素养日益发展的实践需求,本文提出信息检索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改善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实践能力。

1 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可以追溯至2007年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在2010年改为《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名称延续至今。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已经有14年的历史,选课学生1 000多人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承担的榆林学院院系开设的信息检索相关课程选课人次3 000多人次。在14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实践课程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服务于课堂是此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大数据时代,信息检索实践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特色以及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人才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在近年的实践探索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在学习、科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榆林学院信息检索课程当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整合信息资源、改善硬件设备、科学设置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等。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等多种能力,通过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解利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1]。

2 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论轻实践

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一般为36课时和18课时(公共选修课为36课时,专业选修课为18课时),在课程课时设置中,公共选修课的实践课时数不少于8次,专业选修课的实践课程数不少于4次。在服务教学课堂的同时,实践课程也解决了信息检索课程遇到的一些操作问题。例如,以公共选修课为例,在课程设置时,一般考虑到学生在理论课程三分之一时单配2个课时的上机操作课程。榆林学院信息检索课程的课程教学要求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的能力 (即获得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期或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促进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综合信息素养有所提高,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实践课程要求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实践创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一方面,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不仅需要学术型的文献资源,还需要更多专业的、职业的技能培训,以及比赛或者考试等信息资源,以此来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信息检索课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通识课程,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2]。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不断改进,榆林学院信息检索实践课程占总课时比重少于三分之一,教学课时短,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信息检索课教学深度和广度有待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3]。目前,榆林学院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和实践不能同时进行,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在实践课程中存在课时占用太少,理论教学不能及时巩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完全达到信息检索为学生的学习科研服务要求。

2.2 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信息检索实践教学课程是学生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对知识技能掌握的重要补充,而榆林学院信息检索实践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原因分析如下:首先,榆林学院信息检索课程的实践课堂一般设置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由于学校硬件设备条件不先进,导致学生的在上机实践操作时不够积极。在一项关于信息检索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道提出信息检索实践课程的意见或者建议的题目,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集中于学校的电脑设备和网速;其次,在实践课堂中实践类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由于公选课学生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在设置实践检索练习时,需要根据具体专业和学生出题,一些普通大众化的实践练习题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探索需求;最后,实践课堂内容陈旧,创新不足,榆林学院信息检索实践课程近年来调整的课时越来越多,但是创新性不足,主要表现就是内容陈旧,实践方式传统,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3 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

在信息检索的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其过程还要评价其结果。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度、小组学习参与度、完成作业以及参与综合练习题库等几个方面。在课前预习环节,要在明确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充分阅读与利用相关学习资源,并且能够自主管理学习资源及学习进度[4]。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更多的侧重于结果性的评价,例如,在专业选修课时,由于学生多、课时短以及硬件设备等原因,教师很难进行过程性评价,只有在课程作业和课程考试结果以及平时的考勤进行给与结果性评价。在公选课上,信息检索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以电脑操作,教师打分,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实践教师对学生实践结果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一种“事后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是实践的一个个片段,评价的结果难以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5]。片段式的结果性评价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信息检索实践能力评价很难科学反应学生实践能力是否达到学校教学培养以及课程教学的要求。

3 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3.1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模式

实践性的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外,还在于微观角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工作、科研能力。学生线上实践教学目前已经在运行的有通过线上MOOC在线教学、钉钉和超星在线直播、手机软件在线实例检索、利用微信在线交流、雨课堂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等方式进行信息检索实践教学探索。通过MOOC在线教学平台,学习一些信息检索实践精品课程,比如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讲授的《信息检索》课程中第三周的“如何利用信息检索提高综合素质”、第九周的“利用信息检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第十一周的“信息检索在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昭锋老师的《文献管理及信息分析》中第五周“思维导图与快速学习”、第七周“文献数据库及其利用”、第八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X9快速入门”、第十周“高效文献调研”等。钉钉和超星在线直播是开始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学校第一次采用在线直播上课的方式,信息检索也第一次在线直播上课,尤其是实践课程,在利用在线直播软件实践课程也是一种新的方式。这些课程都是可以作为信息检索实践教学中互补的一些精品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扩充信息检索的实践知识。对于普通高校本科生来说,不需要专业技能,只需要普通的计算机常识和智能手机就可以解决在学习科研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3.2 改善硬件设备

榆林学院信息检索的实践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基本临时安排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临时搭建实践场所,电脑配置和网速都影响到了信息检索实践教学效果。信息检索实践课程若在硬件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在教学课堂有实践需求时,把理论和实践课程同时设置于实践场地,一边讲授一边实践,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及时巩固,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硬件改善方面,图书馆现在购置的电子资源也满足不了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榆林学院图书馆近年来由于经费不足,数字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多样、数量膨胀,信息检索课程实践过程中过度依赖图书馆购买的文献资源,对学生在实践中查全、差准、查新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图书馆要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整合订购资源和网络资源,针对学校各个专业学科建设情况,弥补现有文献资源不足的情况。

3.3 实践课程内容融入专业特色

不同网络时代学习环境的改变,让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离不开图书馆电子资源,在资源的获取过程中,如何与专业相结合,真正做到让信息检索课程服务专业。在信息检索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融入学生所学专业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榆林学院信息检索课程涉及到了全校所有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各个年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情况,专业门类划分也较细。在公选课中,实践的内容一般除了结合学习生活外,还会根据具体的学生专业来做一些练习题目。例如,公选课实践课程时教师一般会给每个学生分配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课题,每个学生给与不同的课题研究练习,虽然教师的工作量会增加,但是实践效果良好。在专业选修课的实践练习时,教师一般会选择和大四学生毕业论文课题相关的文献检索,让学生去查找专业的数据库中专业文献,在实践中学习到专业知识,为毕业学位论文查找文献、阅读利用文献打下基础。

3.4 积极调研学生实践需求

现代教学课堂体系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学要客观考虑学生的主题要求。信息检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如何正确的应用信息技术查找信息为学生所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就要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要。信息检索教师要进行充分调研工作,首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法,面向学校的学生群体随机发放问卷,为调查学生的实际需求形成第一手资料。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样本选择、回答形式、结构设计等方面侧重于大学生的信息检索实践行为,让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出学生的最真实想法,得到分析数据;其次,利用访谈法,选取特定的样本进行访谈,访谈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访谈提纲,比如在样本的选取上,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师、教研室负责人、教务处课程培养计划制定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学校领导、大四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做科研项目的本科生以及硕士在校生等。在调研中不仅能够真正发现学生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检验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采取课堂反馈、听课评课及学生问卷调查形式对该课程进行评估,由同行、学生以及任课教师作为评估主体。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注重对学生信息检索技能与技巧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协作共享和终身学习等深层次的信息素养能力。

4 结语

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实践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从改善教学设备、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来解决,让信息检索实践课程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适应信息社会能力的课程教学要求,把课程的的育人功能真正发挥出来,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业就业、考研以及写毕业论文做准备。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榆林学院
榆林感怀
走榆林
榆林抿尖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海盗学院(7)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学院掠影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