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思想下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16 17:02吴月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黄炎培技能型实训

吴月红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有较高的培养人才标准。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需要与时俱进,尽快适应新思想以及新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提高自身的能力,保证与时代的发展相互适应,也才能够为食品安全的保证提供支持。但是,一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则极易导致人才本身的能力无法达到标准,不仅会对就业率造成影响,还会导致食品安全领域缺少后备人才作为支撑。就目前的情况看,针对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缺少创新思想以及长远的目光三方面。将黄炎培思想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解决上述三项问题,对人才能力的提升、培养模式的改进,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黄炎培思想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必要性。

1 黄炎培思想

黄炎培是中国政治家和实业家,也是民主主义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他为传统教育的改革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黄炎培通过吸取西方教育经验的同时也反思了国内办新教育所遇到的教训和困难,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适应我国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很多职业教育思想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过了历史的验证,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思想中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服务社会和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而准备;“手脑并用”“知识与技能并重”为教育原则;职业教育道德尤为重视,标举“敬业乐群”。

2 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2.1 人才个人素质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本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才个人素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近些年来,尽管国家以及学校均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努力,且增加了投入,但整体教育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人才虽然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尚有欠缺。上述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其在毕业后,无法快速融入企业,致使求生能力的增强受到阻碍。所以,这个问题不符合“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的思想。

2.2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

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当前,人才培养促进就业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如教学内容存在偏差,或存在不足,则人才能力极容易出现不足,导致与社会的需求无法适应。会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不了解。教师在教学前,未掌握当前社会在农产品产量、加工以及质量检测中的发展方向,也就导致教学内容出现误差,对人才培养造成不准确,不符合黄炎培关于“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思想。

2.3 缺少创新思想以及长远的目光

不断提高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如缺乏创新能力,则难以真正提高生产力,因此也会对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造成阻碍。目前,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创新能力以及思维的培养,均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讲授中,学生没有办法独自解决问题,总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这极易对创新性人才的诞生造成阻碍。

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3.1 提升综合素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在对专业性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首先应当考虑到人才的生存问题。尤其对于专科人才而言,其学习的主要目标便在于增强自身能力,从而在社会中生存,满足自身对衣食住行的需求。而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不断丰富,因此,必须要改变教学模式,综合素质要不断提升,才能够达到满足人才谋生目标的目的,从而体现黄炎培思想中的“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例如: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理论、实践两项内容,开展教育教学。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教师可以对当前的农产品加工方法、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讲解。另外,还可以针对质量检测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告知学生每一种检测方法的优势以及缺陷。学生在了解了上述理论之后,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也才能够为个人谋生奠定基础。谋生的关键,在于不仅要掌握实践知识,还要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实用虚拟仿真软件,达到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在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时,学生通过对电脑端的操作进行质量检测的模拟实训。电脑端每一步操作,仿真系统根据学生操作的正误,会奖励或扣掉相应的分值。另外,还能够指出操作中的错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践,有利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对其谋生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3.2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为服务社会之准备

社会的发展,得益于人才的支持。如人才数量不足,或其能力与当前的社会需求不符合,则无法为社会服务,无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黄炎培思想中,教育目的的第二个就是“为服务社会之准备”。人才在谋生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奉献,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服务,通过为集体创造价值的方式,体现自身的意义,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相反,在回馈社会的过程中,社会所给予学生的机会也会不断增多,同样可起到促进其谋生的作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务必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才能够达到上述目的。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时,教师应当本着“变化”的思想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专业教材在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发生更改。但是在社会进步迅速加快的今天,相关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则在不断改变。教师需要每年做好调查工作,对当前农产品加工的种类、方向、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等进行掌握,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使学生能够在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与时俱进掌握新知识以及新方法。另外,教师同样需要针对当前所采取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对比每项方法的特征,帮助学生选择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实践。上述措施的运用,均有利于使人才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

3.3 积极培养创新能力,为促进生产力之准备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缺少创新,则社会进步速度将会减缓,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也将受到阻碍,生产力同样难以提升。在黄炎培思想中,重要的一点便是为生产力的提升做准备。提高生产力,一方面在于增强人才能力,另一方面则在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过程中,融入创新思想,一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使其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行探索与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把问题解决,提升创新能力。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前,首先为学生提供课题。如“水稻的创新性加工方法”。在提出课题后,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题。在此期间,需要自行对资料进行查阅,了解当前我国的水稻产量、加工方法以及加工品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想法以及思路,提出创新性的加工方案,并对其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进行论证。采用上述方法教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使其思想不再局限于课本以及书面,而是从现代拓展到未来,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国家乃至世界,这对其增强创新能力,以及提升社会生产力,都能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3.4 培育工匠精神,做到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思想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标举,他认为所选择的职业不仅是个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且还是自己追求的梦想、实现自我的平台。2017年,吉林省首批申报成功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中就有我校的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而现代学徒制就是“敬业乐群”的有力践行。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和人文关怀,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考核方法等方面都是该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敬业乐群”的主要体现。现代学徒制铸就职业的工匠精神,以“师带徒”的方法,更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和能力。师傅在传授技能过程中,也将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耐心和专注传递下去。在老师傅们的传帮带中,工匠精神也被潜移默化地传承着。黄炎培提倡“劳工神圣”,是为了向大众推崇劳动光荣的思想,希望大众可以从内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每门专业课程中都会融入职业道德,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学院会不定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助力工匠精神的培养。学院积极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以网络媒体、粮食安全宣传专题宣传栏、进社区宣传等多种活动为载体,使校园文化和人文教育都融入了工匠精神。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外进行粮食安全的宣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夯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还慢慢领悟到严谨、耐心、坚持、敬业这些工匠的品质。

3.5 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做到做学合一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原则之一。通过调查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对接,并根据工作任务和所需的职业能力来确定需要培养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目标。根据职业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要求,构建课证融合,重点培养职业能力,以专业课为主线,平台课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根据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科学、系统并且符合双方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确定采用“双元协同育人+双证融合贯通+三段进阶成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即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机融入职业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所需要的技能,通过大一的认识实习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大二的跟岗实习学习实践操作和大三的顶岗实习独立承担岗位工作来进阶培养实践技能。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把所做所学融为一体,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6 深化产教融合,做到知识与技能并重

黄炎培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也就是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要同等重视。我校通过与企合作,共同搭建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理念。实习实训基地也是培养工匠技能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方式。本专业的理念是“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并建成五位一体的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即教学、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开展多项实训项目,项目是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检测项目模拟和仿真的,以理实一体课程为教学过程的主导,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校外实训基地是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开始几个月跟随师傅进行跟岗实习,掌握了相应的技能之后就可以进行顶岗实训。“校企一体”的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训反思理论知识的不足之处,还能使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缺一不可,让学生自发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企业实践的内容带入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在校外构建企业实训基地,进一步强化校企融合。以为企业培养匠人为终极目标,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并将企业的匠人“请进来”加入教学团队中,感受工匠精神,真正做到“校企一体”。

4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黄炎培思想下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对于常见的教学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满足社会需求。当今,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尚且存在。未来,该专业应当认识到融入黄炎培思想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在教学中增加企业需求的知识、方法和目前所有应用的新技术,并提升人才的职业素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使人才能够在毕业时获得更大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同样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相符合,一方面促进人才快速适应工作,另一方面达到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目的。另外,创新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校以及社会在生产力方面的提升做好准备。上述措施的全面应用,可改善人才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黄炎培技能型实训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
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京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