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景”成就“大课堂”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应用分析

2022-03-17 03:58单从沭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统计图正方形情景

单从沭

小学是学生养成数理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数学知识点、引入教学重难点时所采用的方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不够生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一般。为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更有代入感,促进学生数理逻辑的建立,教师应勇于尝试改进教学方法,结合所教内容探索创设趣味性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一、利用情景进行教学的原则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时一定要设定明确的目标。首先,小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新颖有趣的事物,教师在进行情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满足其好奇心,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其次,要结合生活实际,所创设情景应是学生熟悉的,学生在情景中能举一反三,达到提高数学水平的目的。再次,情景教学要清晰、明了、简洁,方便学生正确地识别、没有歧义地进行思考。最后,情景教学要简洁,即教师应简化生活中一些复杂的问题,使其符合学生当前年龄特点与思维发展水平,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启迪。[1]

二、利用情景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趣味情景,激起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要想让情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要尽量选择特点鲜明、生动活泼的情景。接着,在情景中引入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而言,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者具有互动性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其中,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作一些方向性引导。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探索性的课堂,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探索的好习惯。[2]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随机找两名学生,让他们分别说出两个不大于50的数,然后让两名学生进行相加。如一个学生说47,另一个说28,两数相加即47+28,可以先将整数部分抽出,将47看成40+7,将28看成20+8;接着,先算40+20=60,再算8+7=15;最后,将60和15相加,便得出结果为75。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再做几组练习题及时巩固。在该案例中,教师先用充满趣味性的情景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通过方法与方向的不断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采用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

综观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清晰地发现,数学的发展离不开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很多重要的数学理论,都是从一些特殊的问题入手,不断进行探索而得出。为此,教师应当明确数学的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线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与所学内容相关联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书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情景问题,如:“王奶奶想用12米长的篱笆,沿着墙围成一个菜园,而王奶奶想要围成的菜园面积越大越好,那么是围成正方形还是围成长方形更合适呢?”这样的情景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很有代入感,容易激发学生去思考。接着,由教师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不同的特点:“正方形属于长方形的一种特殊情况,两者四个角都是90°,正方形的四边等长……。”教师在讲解完这一知识点后,给学生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明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宽,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写成边长的平方。在讲完这些基础计算公式后,让学生把公式带入情景问题中,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利用不同的搭配方式去计算和比较。经过多次尝试后,学生就能够很容易得出围成面积为18平方米的菜园是最优方案。这样的情景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去主动思考,提升了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生活情景,鼓励学生探索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数学的优势,通过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鲜活情景鼓励学生去探索。学生通过活学活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加深了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提高了探究能力。例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如下情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人口普查,各种数据是怎样进行统计的?”先让学生通过人口普查这一身边的数学问题展开思考,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与统计有关的知识点,如:“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地看出数据是多少,根据条形统计图柱状图的高低,可以轻而易举地比较某些数据,而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看出数据变化的趋势,扇形统计图能够看出数据的占比以及所占的份额。”在讲解完这些知识点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仔细观察,处理相应的数据,并说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及处理结果。最好能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模拟人口普查,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各种统计图的优点进行灵活选择、运用适合的方法,将难以理解的数据进行直观表达,帮助学生养成思考、探究习惯。

(四)采用故事情景,促进学生参与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要求较高的学科。然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较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或难以提起兴趣的现象。此时,教师可将精彩的故事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其打开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大门。例如,在教学“比例”时,教师可利用童话类故事引入相关知识点,如:“小熊和小兔分别开了一家果汁店,其中小熊的橘子饮料,橘子汁和水的比为4∶5,而小兔家的橘子饮料,橘子汁和水的比为3∶4,谁家的饮料比较甜?”在大家一起讨论后,由学生讲解具体的解题思路:小熊家的橘子饮料可以写成分数,而小兔家的饮料也可以写成分数,将两个分数通分,得到相同分母,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很容易得出小熊家的饮料比较甜。讲完这个方法后,让学生继续思考其他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将分子化为相同,比较分母的大小。教师要充分认可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思考,运用多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结论,从而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夯实数学学习的根基。

情景教学法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景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统计图正方形情景
情景交际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