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复习课堂的构建

2022-03-17 03:58高家余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辨析题型审题

高家余

学生学习的困难之一,就在于要不断地与遗忘做斗争。复习是构建知识体系、巩固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密切关注学情,以检测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研判背后隐藏的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查缺、补漏和拓展。抓好解题能力培养和思维方法引领,是复习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学生运用知识的常见问题

第一,思维定势突出。首先,许多学生对知识原理的运用及分析能力弱,不会应对题目变化,喜欢按平时的经验选题、做题,按习惯思维套用模板进行答题。其次,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弱,题目设问角度一但变化就易出错,或者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新环境中考查,就识别不出来了。最后,对新题、没有见过的题、没有练过的设问方式,不加思考,形成了“这种内容一般就这样问”的定势思维。

第二,审题能力薄弱。首先,审题不认真、不细心,没有对字词句进行认真推敲。筛选信息不细致,找依据、推断答案和概括文本的能力欠缺,审题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其次,对新背景题型、文字叙述较长题型缺乏读题耐心,从一开始就产生畏难心理。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及隐藏的信息,不能将题干信息转化成所学知识。

第三,解题方法单一。首先,学生辨析思维弱,转化、化归能力较弱,找不准解题的切入点。思维的高度、深度、广度不足,方法单一。其次,常规题会做却答不全,解题过程书写混乱,数据运算错误导致丢了不该丢的分。压轴题耗时过多、准确率下降,造成“双重损失”。

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打破思维定势,提升思辨性和创新力。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度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找出非常规的解决方案。不能受最近练习过的题型影响,不能被教辅资料牵制,要善于引领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深入思考,跳出圈子、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的思辨性、灵活性和创新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试卷的整体安排不一定按照题号从易到难,压轴题也不一定在固定的题号。试卷题目的第二问不一定比第一问难,可以尝试跳步解题等。

第二,列出问题清单,分析失误原因。第一种问题清单,就是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梳理试卷中典型的解题错误,分工列出清单,归类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纠正。第二种问题清单,教师根据班级的答题错误情况整理问题清单,在讲评试卷过程中查缺补漏,进行专题突破。第三种问题清单,是教会学生自己列出当次考试的问题清单。试卷考完、讲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列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清单,分析失误的原因,找出知识和能力漏洞,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进行纠偏。

第三,多练背景材料文字长的题目,引导学生敢碰新题。首先,高考试题总会求新求变,有的题目表面上看材料新,学生觉得很陌生、很畏惧,实际上提取出主干就是一个常规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畏难,敢于鼓起勇气去解那些自己觉得做不出来的题。其次,学生认为有的题第一问都不会做,第二问更不会了,于是最终选择放弃。实际上,有的题可能第二问较简单,要学会迂回,大胆尝试。最后,教师要加强新颖背景材料的搜集,从以往高考题和近期模拟卷中,搜索背景新颖、易错易混、概念规律理解等方面的题型,进行重组训练。要指导学生合理分配解题时间,普通学生只需用20%至30%的时间来攻克难题,要用70%的时间来认真做基础题。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可用50%的时间做基础题,用50%的时间来解决难题。教师在平时讲题和训练时也要做好时间分配和答题技巧的指导。

三、提高复习课堂效率的方法

第一,加强概念教学。首先,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对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注重对概念和易错易混点的复习。要梳理出学生理解困难和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增加针对训练题的强化落实。其次,教师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类、类比,重要的术语及概念,要让学生做到了然于心。最后,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易错易混知识,编成辨析题、填空题,或者是找相似题进行检测、巩固、积累。

第二,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学生审题不严谨、读题不严谨、做题不严谨,抓不住关键字、词、句、符号,画图形、看图不准确,这些造成失分的因素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许多学生读基础题题目反而不认真。审题的前提是认真读题,分析字、词、符号、图形,认真圈画关键点,细心去作图。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审题,用笔勾画标注,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让学生复述审题要点。后期主要是强化审题、提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要设计一些小专题复习训练,对知识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教师一定要开展思维建模与反常规思考的思维训练,重视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重视学生思维灵活度、发散度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做题时“一步一回头”的习惯,做完一步,回头看看符号、数字有没有写对,然后再做下一步。

第三,强化辨析能力拓展。要提高备考的技术含量,就需要深挖备课,重视学生辨析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完一道题后,教师可以往前延伸一步:改动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让学生思考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改变一下题目的已知条件,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改变一下题目中的某一个句型,又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再比如,在平常训练求解直线与一个圆的关系时,可延伸研究一下直线与两个圆的关系。又如,英语作文考了“看电影后概括内容”,教师可以以此类推一下:读了一本书,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看了一部戏剧,介绍主要内容。

教师敢于往前走一步,复习才能获得拓展、延伸。备课时要注意把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再以辨析的形式,以复述作为载体,再拓展延伸一步,进行改编训练。说到底,就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师在讲题时也可把学生的错题进行归类,分析原因,回想当时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错?直至学生觉得这一类概念清晰了,读题也不会读漏了,失误就会大幅降低。

第四,重视学以致用。有的试题背景材料长、内容新、情境新,学生一看,从未见过,不知道要用哪些知识解题,甚至因题目太长而直接放弃,这就会影响后面的考试。其实,这样的解题,还是要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教师平时存在教学盲点,导致学生集体存在知识缺陷,这也是学科教学的弱项和短板。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研究“微课题”,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各学科都要加强对新时代、新材料背景题型的收集,增加信息题及新背景材料题题型的训练,以新颖的设问方式,培养学生的辨析、转化、化归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化”,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学科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量贴近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复习课堂上,教师既要认真钻研课标,研判考向,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情,进一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短板”,研究学生“怎么考好”“怎么减少失误”,还要研究怎么带动学生整合知识,怎么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才能让复习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辨析题型审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三招”学会审题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七分审题三分做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