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学资源 培养续写能力
——在高一英语日常教学中融入对学生英语描述能力的培养

2022-03-17 07:27李红芳
英语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故事类描述性词汇

李红芳

2020年,江苏省“2008高考模式”正式落下帷幕。从2021年开始,江苏省全面启用全国卷。新高考模式下英语学科写作部分的读后续写是一种全新的题型,对教和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评价其能否运用相关常识和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字表达,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

考生要重视文字表达的有效性,真正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讲清楚、说流畅。新高考模式下,书面表达评分标准第四点中将原来的“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改为“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富性”,这一要求对应到读后续写中,即要求考生将关注点从追求“用大词”转移到“用好词”上,用准确生动的词汇叙述故事,描绘场景。不同于以往江苏省高考英语议论文写作,读后续写以故事类文章为主,要求所用词汇更生动、形象,选词更准确、丰富。只有这样,才能生动地描述出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心理、动作等细节信息。然而,旧高考模式长期影响下的江苏省考生普遍缺乏英语的生动表达能力,掌握的描述性词汇量小,写出的故事干瘪,可读性差,更谈不上文字表达的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目前高中英语课堂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分专题向学生大量输入描述性词汇。以“害怕”这种情绪为例,学生被要求记住以下相关词汇,如scared、frightened、freeze with terror、too scared to move、be seized by a strong sense of terror and my palms sweating等。当遇到“令人害怕”的场景时,学生就会用上这些词汇,但由于输入这些词汇时缺乏语境,并没有准确理解各个表达的意思和用法,用的时候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变成“为用好词而用好词”,导致写出的文字词不达意,毫无语言的美感可言。当然,这样的课堂多见于高三,是为在短时期内快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而不得已采取的办法。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语言能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应融入点滴的日常教学中,并且需要长期坚持。

下面从高中一线英语教师的视角出发,结合读后续写方面教学的实践案例,谈一谈如何在高一英语日常教学中逐步对学生英语描述能力进行培养。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江苏省现行的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题材各异,其中有小说故事类的文章,如必修一Unit 2 Extended Reading中的微型小说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全文语言风格明显:动词选择精准、生动,副词修饰到位妥帖,具体传神地表达了人物的心理,这样的语言特点正是学生在读后续写中需要用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外,还要进一步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续写能力培养。以下是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细读文章第6—15段的内容,画出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这些段落是对15年前某个具体场景的叙述,描写了一个周六的晚上全家人为了凑齐哥哥尼尔斯(Nels)读高中所需的费用出谋划策、各自尽力的场景,有比较集中的人物动作描写,通过动词精准选择,辅以副词恰当修饰,人物的心理情绪呼之欲出,跃然纸上。通过研读和讨论,学生能准确地抓住文中这些形象的表达。

Eagerly we gathered around the table.

I took down a box and laid it carefully in front of Mama.

“I will work in Dillon’s grocery after school,”Nels volunteered.

Mama gave him a bright smile.

Then he took his pipe out of his mouth and looked at it for a long time.“I will give up smoking,”he said suddenly.

Mama reached across the table and touched Papa’s arm.

第二步:设计场景,让学生参照文中的动作描写仿写一段文字。在高一教学的起始阶段,为降低写作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或者中文翻译。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A parcel from somewhere unknown is received...,并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中文提示:

全家人都急切地围在桌子旁边,紧张地看着放在桌子中央的包裹,但是没人敢去打开它。

似乎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李华自告奋勇地说:“我来试试。”

他慢慢地把手伸向那个包裹,碰了碰它,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拿起来,端详了好一会儿,最终颤抖着双手打开了它。

在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很快抓住了教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意图,在讨论的过程中做到了注重选词的准确性。有的小组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动词绞尽脑汁,查阅词典;有的小组为了一个副词的选择争得面红耳赤。这正是教师乐见的场景。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选词的重要性,督促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此类表达的积累,为其更好地完成读后续写积累素材。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学生呈现出下面的情景描述版本:

Eagerly all the families gathered around the table,staring at the parcel lying in the center anxiously,but no one dared to open it.

“Let me have a try,”Li Hua volunteered,after what seemed a long time.

He slowly reached for the parcel,touched it,and then picked it up carefully.Holding it in his hands,he looked at it for a long time and finally opened it with his hands trembling.

第三步:布置课后巩固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场景描写动作,要求运用适当的副词或者介词短语对动作进行修饰,更传神地表达人物的心理。课堂上的场景描述只是抛砖引玉,课后的巩固作业能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使他们结合实际,设计出更接地气的生活场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恰当选用习题资源

学生平时要做大量的练习,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速度。考虑到阅读在高考英语中所占的比重之大,阅读理解、七选五、完形填空等题型必然是重点练习的项目,而大量的文章中也不乏故事类文本,是学生积累优美的描述性语言的极佳素材。在遇到这类文本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做对题目的基础上二次利用文本,赏析其中优美的语言表达,不断丰富自己的描述类语言词库。

例如,2019年广东省揭阳市二模英语试卷中的完形填空语篇(王朝银 2014)有值得借鉴的写作素材。

He sat on the park bench,head in hands,wondering if anything could save his company from bankruptcy.

He asked the man his name,wrote out a check,and pushed it into his hand,saying,“Take this money.”

But just as the businessman was about to hand back the check,a nurse came running up and grabbed the old man.

又如,河南省安阳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的阅读理解B篇。

The mother rushed to the boy she called Mickey;then she turned to me to apologize.

He studied me from head to toe,and asked,“Are you a little mommy?”

试卷中的文本以说明文和议论文居多,故事类文本所占比例并不高,而且不是每一篇都有值得借鉴的语言素材。每一次在练习或者考试中遇到这样的文本时,学生都应认真进行二次整合利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翻译句子,领会作者通过这些语言表达的人物的动作、神情甚至情感,接着让他们加以运用,仿写类似的句子或者段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用英语讲述情节、叙述故事的能力。

三、适量补充课外读物

由于课内能够接触到的具有描述性语言的文本材料毕竟不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适量补充一些文学小说类的课外读物。所带的学生在区里属于中等水平,因此为他们选择了一些故事性强、语言简单的读本。这样的文章更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早读课或者课前十分钟阅读、赏析这些课外读物,并分组讨论、翻译,画出自己觉得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说明这些语言好在哪里,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情感,课后将其补充到自己的语料库里。以下是从Charlotte’s Web(怀特 2004)中截取的一些生动的描述。

“Do away with it”,shrieked Fern.“You mean kill it?Just because it’s smaller than the others?”

Mrs.Arable put a pitcher of cream on the table.“Don’t yell,Fern!”she said.“Your father is right.The pig would probably die anyway.”

Fern pushed a chair out of the way and ran outdoors.

The grass was wet and the earth smelled of springtime.

“Please don’t kill it!”she sobbed.“It’s unfair.”

Mr.Arable stopped walking.

“Fern,”he said gently,“you will have to learn to control yourself.”

“Control myself?”yelled Fern.“This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and you talk about controlling myself.”

Tears ran down her cheeks and she took hold of the ax and tried to pull it out of her father’s hand.

A queer look came over John Arable’s face.He seemed almost ready to cry himself.

Fern couldn’t take her eyes off the tiny pig.“Oh,”she whispered.She opened the lid,lifted the pig out and held it against her cheek.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选材时应选取描述性强的语言,生词不宜太多,这样的文章学生能读懂,也愿意读。虽然由于课时较少,这样的补充阅读并不会很多,但是偶尔将这种形式穿插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很多课本以外的词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较长的假期给学生布置一些指定书目,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2—3人共读一本适合他们水平的读本,如“黑布林系列”“典范英语系列”等,读的时候摘录优美的语句,读完后相互交流,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分享各自从所读之书中的收获。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他们就能沉浸下来,感受、体验语言之美。

在2021年国庆假期,教师要求学选取一本英文名著的简易版,并利用假期时间阅读。建议学生所选书目的篇幅不宜太长,以100页左右为宜,一页上的生词量以不超过10个为宜,否则可能读不下去。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简要的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的语言表达。同时,允许学生2—3一组读同一本书,各自做好笔记,读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并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然后在班级里进行成果汇报。学生最终呈现的阅读成果超出了教师的预期,效果显著。例如,有学生从《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中截取了这样一段和大家一起赏析:

She couldn’t keep her hands from drafting to her belly.She thought of what was growing there and happiness rushed in like a gust of wind blowing a door wide open.Her eyes watered.

学生细细读完这段文字,惊叹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有的学生整理了人的说话方式的不同表达,如 gossip about(八卦)、murmur against(私下发牢骚)、howl(咆哮)、exclaim(惊呼)、yell(大声嚷嚷)等。显然,通过阅读学生真正明白了原来每一个单词都有它内在的含义。在写作时只有精准选词,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结语

提升学生英语描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重视语言素材积累的习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需要学生课后的积累和努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意识,通过抛砖引玉、持续跟进,使其经过三年的积累能收获硕果。

猜你喜欢
故事类描述性词汇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故事类稿件分析
《多维阅读》
歇后语知多少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一种基于英文网页描述性信息的摘要算法
故事类作文材料应当怎样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