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简讯

2022-03-18 10:21
学苑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幼儿园作业教育

河南:全面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

“国际”“双语”“艺术”……名称带有这类字眼的幼儿园将被纳入整改对象。今天,河南省教育厅印发通知,面向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启动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整治工作。

据了解,该省此次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以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县(区)为单位,对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和地名,使用“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片面强调课程特色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等进行清理整治。名称中冠以“河南”“河南省”字样的,须有省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佐证资料。

全省各级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均纳入属地摸排范围。各地重点对幼儿园注册登记名称和实际悬挂使用名称、园内外各类标识、微信和微博公众号名称等进行排查,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今年5月底前完成整改。

在对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整治的同时,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对新审批设立的幼儿园严格执行幼儿园名称规范管理要求,进行准入前审核,同时加强过程监督,对幼儿园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严禁擅自更名的情况发生。在省级各项评选活动中发现名称不规范现象的幼儿园,省教育厅将直接取消当年度评优评先评比等资格。

湖北上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预警系统

近日,湖北省宣布上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因病缺课监测,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据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起,湖北省就着手建立该学生缺课监测系统,旨在通过收集湖北省两万多处哨点机构(中小学、托幼机构)监测数据,对学生规模性出现常见传染病症状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置。

该省规定,各学校需确定一名缺课报告人,负责“湖北省中小学生缺课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填报。当班主任或考勤员发现学生有因病缺课的情况,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缺课报告人,由报告人在系统中填写请假学生的姓名、班级,请假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症状描述等信息。

同时,学生因病缺课应采取日报告制,缺课报告人要在当天16时前完成上报。之后系统会对因病缺课数据进行分析,达到预警标准后自动发出预警,并要求相关部门在24小时内对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处置。当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相关部门还应指导学校进行处置,预防和控制学生传染病疫情扩散。

山西实施教育十大提升行动

日前,山西省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2022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山西提出,2022年要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实施教育系统党建引领提升行动、铸魂育人质量提升行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提升行动、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行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升行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行动、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提升行动、重点改革攻坚提升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行动、教育重要保障能力提升行动等十大提升行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质、提效、提速。

山西明确,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切实提升政治能力,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山西强调,坚决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确保完成占比目标。新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新建5所特教学校和6个特教资源中心,加快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全面振兴县域高中,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山西提出,聚焦国家“双一流”“双万计划”和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大力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着力构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1331工程”提质增效,加快省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重要科技成果在晋转化,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

坚决查处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行为

针对寒假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超时段收费等突出问题,全国各地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统一部署,迅速行动、集中整治、立行立改,利用寒假前后一段时间基本完成了非学科类培训收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各地认真落实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强化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通过明察暗访、问询核查等方式全面排查问题。细化价格标准,依法依规对恶意涨价行为进行界定。畅通监督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迅速核查处置,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苗头阶段。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严肃处理,培训费恶意涨价部分已全部退还家长。

下一步,教育部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明确标准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超时收费等违背公益属性的行为,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打折扣。

新疆: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今年起新疆将加大力度,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以有效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确保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保持在98%以上。

2021年,新疆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19%,普惠园覆盖率达91.3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99%,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占比位居全国前列。据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进入2022年,新疆各地教育、财政等部门提早入手,在科学谋划幼儿园布局、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师资队伍保障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连日来,新疆各地州纷纷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在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上下功夫。据悉,2022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计划投入6196万元,新建4所、改扩建4所幼儿园,预计新增学位1440个。新园建成后将有效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进一步增加该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吐鲁番市计划投入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215万元,新建鄯善县滨河幼儿园,建成后可提供学位360个。同时,吐鲁番市还将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为部分城区和农村幼儿园配备新的设施设备和教玩具,对室内外环境进行翻新改造。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等地今年将持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不断增加城市幼儿园学位供给,努力满足老百姓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上海启动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

近日,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全面启动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研制出台了小学语文等8个学科段的《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试行)》,对如何设计与实施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提出建议和要求,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质量、体系化、校本化”,确保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切性。

《指南》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作业设计”通过设计流程图与各环节的介绍,对如何建设高质量学科校本作业体系提出要求,并用真实的案例对学科典型作业设计评价要求以及如何提高学科特定类型的作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具体清晰的指导。“作业实施”针对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分析、作业讲评、作业辅导等环节,分别给出了操作性的建议和真实的案例。此外,还对学校作业管理、教研组专题教研等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与建议。

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

为规范校园视力检测和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和权益,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监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要对相关检测机构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无资质的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学校开展学生视力监测、检测等工作,应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展。

《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近视防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严控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质量。禁止向校园提供未获得相关资质的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采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开展教室照明和读写台灯等健康照明产品等认证,提升近视防控产品质量和视觉健康服务水平。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次认证采信机制,广泛宣传获得认证的眼视光产品和服务。

《通知》要求,严格视力监测数据安全管理。监测组织部门、学校和检测机构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应用等全周期安全防护。不得私自对外泄露学生个人和视力等信息,不得与第三方共享用于商业用途,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深圳:幼儿园办托班每班不超过20人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幼儿园托班开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深圳市内幼儿园托班的设立、保育教育工作、人员配备等方面,予以了规范。

《办法》规定,幼儿园能够满足片区3至6岁幼儿入园需求,且具备为2至3岁幼儿开展照护服务的班级教室和师资资源的,可开设托班。每个托班不超过20名幼儿,且托班数不超过该园核定班级数的15%。

《办法》适用于深圳市内各级各类幼儿园举办的面向2至3岁幼儿实施保育教育活动的全日制、半日制托班。《办法》指出,幼儿入托年龄应为24个月及以上,托班班级应配足专任教师和保育员,幼儿与保教人员的配比不高于7∶1,每个班级至少配备两名专任教师。

在收费方面,《办法》指出,民办园托班保教费实行市场调节,由幼儿园根据办园成本、办园质量、社会承受能力、财政补贴等合理制定,依法报区教育和物价部门备案,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参照深圳市幼儿园收费管理政策执行。

厦门今年将新增8万个公办学位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2年厦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厦门将建成7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公办学位8万个。新增学位数量为历年最多。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解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2019年,厦门全市教育大会制定了补短扩容建设计划,计划从2019年到2022年,用4年时间建成22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20.7万个学位。这3年,在各相关部门、各指挥部、各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任务均超额、序时完成。今年是补短扩容的收官之年,新增学位也最多。

今年,厦门将培育7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进一步提高公办园幼儿在园比例,提升办园水平。厦门还将继续深入实施“名校跨岛”战略,厦门双十中学将在岛外设立新校区。同时,将加快推进17所普通高中、5所职校和1个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在普通高中建设方面,厦门将推进高中有特色多样化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项目、特色发展学校;支持“5+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从而带动更多学校优质发展。

广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快速提升

让幼儿就近入园,入优质园,一直是无数家庭的期盼,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加大投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学前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82%,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4.08、1.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与2015年相比,2020年广西公办园达到3996所,增幅187%。

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西发展学前教育的三项举措:

一是解决普惠性资源不足“难”点。广西加快公办园建设,对列入当地幼儿园布局规划和自治区项目规划的新建幼儿园,按照规模大小给予每所新建幼儿园100万元—800万元的奖补,充分调动市县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性。

二是打通幼儿园治理“堵”点。广西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治理,按照“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开展无证园专项整治,共完成了2861所无证园治理任务,实现了无证园“清零”目标。广西成立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小组,采取“一园一案、一事一议”的方式推进整改,完成了2001所小区配套园整治任务。

三是补齐幼儿教师缺乏“短板”。广西组织开展公办园教师核编工作,对于编制不足的公办园,参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解决缺编问题,促进幼儿园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园作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爱“上”幼儿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