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22-03-18 10:21江苏省盐城市腾飞路初级中学
学苑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育者初中生培育

江苏省盐城市腾飞路初级中学 廖 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基于时代发展诉求,教育领域对培育质疑能力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持续提升。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是培育质疑能力的主阵地,可提高其质疑能力、合作意识和综合素养。但就数学教育现状而言,质疑能力的培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初中阶段,诸如:初中生问题意识薄弱等,严重影响其质疑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培育初中生的质疑能力,是数学教育者必须深究的课题。

一、质疑能力之于初中数学的培育价值

1.指引初中生追求真理。

探索性是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可指引初中生在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锻炼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其记忆力、洞察力和观察力;学习者可在多次质疑中冲破思维惯性,将质疑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学习的动力,从而自主深度钻研数学知识,提高其探索能力和追求能力,助力其形成坚持追求真理的信念。

2.提高初中生的合作意识。

受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干扰,部分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奉行利己主义,欠缺合作意识,师生、生生关系冷漠,致使其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育者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发初中生的质疑意识,可指引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针对课堂问题、试题、教材等提出独特见解和质疑,并以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锻炼其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助力其在小组合作中领略合作、分享与倾听的价值,提高其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构建和谐、融洽的生生、师生关系。

3.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数学教育的关键在于以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为基础,培育初中生主动质疑、自觉学习、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数学学科素养、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推动其个性化成长。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生在数学学习和解题中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讨论和模型等,严重干扰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阻碍初中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在质疑教育视域下,初中数学教育者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育初中生发现问题的洞察力;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提高其质疑的勇气,并在解决质疑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其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初中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养的目标。

二、质疑能力之于初中数学的培育现状

就初中数学教育现状而言,部分教育者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过深,在课堂活动中忽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与初中生有效互动,以灌输知识和题海战术引领初中生掌握数学知识,导致课堂氛围日渐沉寂,严重干扰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影响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基于此,部分教育者以初中生心理特征、学习诉求等参考条件,探索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特征,并以此为参考创新教育模式,以培育初中生的质疑能力为教育重点,推动初中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其数学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取得显著教育成效。但初中数学质疑能力的培育方面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教育成效。

1.初中生问题意识薄弱。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背景下,部分地区虽实行素质教育,但教学活动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度重视知识的诠释,忽视初中生的中心地位,忽视其质疑能力、学科素养等的培育,导致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过于被动,问题意识薄弱,缺乏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和提出问题的勇气;且部分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且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难以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影响其数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发展。部分教育者采取自主设计问题、引领初中生讨论和回答的方式培育其问题意识,致使初中生在课堂活动中无法发挥主体地位、难以展现意志品质,极易影响其学习热情与问题意识的发展。

2.教育方式的创新流于形式。

部分教育者基于培育初中生质疑能力的诉求,积极创新教育形式,但受传统教育思维与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过深,潜意识地怀疑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习效率和成绩,对趣味化教育方式的运用欠缺灵活性,无法充分调动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其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在培育初中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对教育方式的创新流于形式,课堂活动依旧以教育者为主导,极易打击初中生的质疑勇气、质疑信心和数学学习兴趣,致使预期教育目标难以实现,打击教育者的教育热情,影响其创新教育形式的热情。

3.初中生性格因素。

初中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有待提升,在学习中过度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自觉性,缺乏与同学、教师探讨疑问的勇气;敬畏教师的权威,且极度自尊,过度期待教师的认可和注意,从而缺乏主动质疑的勇气和自信,致使其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质疑意识、问题意识,进而影响其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等的发展。

三、质疑能力之于初中数学的培育策略

1.创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培育初中生的质疑勇气。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与转变的关键时期,部分初中生认为:积极发言、质疑是小学生的行为,甚至积极发言、质疑的行为会受到部分同学的嘲笑,导致初中生的质疑热情急速下降。而数学学科的特性要求初中生积极质疑,并在质疑中掌握和内化数学知识,锻炼其思维品质。因此,在初中教育中,教育者以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为参考,创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指引初中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中转变学习思维、提升质疑勇气,引领其在质疑中解决问题。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教育者可设置生活化情境,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指引初中生自主探究,比如:今年,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我们学校师生人数一共640人,学校租车一般选60座和45座两种客车,同学们讨论一下,学校需要租多少辆车?45座和60座的客车各几辆?一共有几种租车方案?同学们赶紧自由讨论、畅所欲言起来。

由于秋游是初中生特别感兴趣的活动,可引发初中生的讨论热情,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初中生的质疑随之而来,比如:“老师,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要怎么列式计算?”“老师,有隐含条件吗?”“老师,所有师生都要一起出发?还是可以分两次、三次……”面对初中生的各种质疑,教育者应给予其适当的鼓励和针对性的指导,而非责怪,可提高其质疑勇气,指出其思维漏洞,助力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以“客车的数量是正整数还是负整数?”“二元一次方程应该有几个解?”等问题引发新的质疑,在指引其解决质疑问题时掌握数学知识,达到提高初中生质疑勇气与质疑意识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培育初中生的质疑热情。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数学教育以预设问题的形式引领初中生解决问题,掌握问题解决方式,并以同类型习题训练的形式锻炼其数学解题思维,不利于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育者可创设问题情境,指引初中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质疑,从而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质疑热情、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以“中位数和众数”为例,教育者可统计“某次班级学生献爱心的捐款数”作为教学数据(见表一),并询问初中生“你们有从以上数据中发现什么问题吗?”

由于这一数据关乎初中生的行为,可引发其共鸣和参与热情,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比如:“我们班学生都很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捐款。”“捐5元的学生最多。”“捐钱在于爱心,不在于多少。”等,而教师可凭借表扬与问题,将初中生的发散性思维转向数学知识,比如:“同学们,你们认为最多的5元在这组数据中是什么位置?”“哪个数是这组数的中位数呢?”等,引发其探究欲,并要求其阐述原因,指引其思考、质疑、总结学习方法,锻炼其数学学习能力。

表一:A班学生献爱心活动数据表

3.传授质疑技巧,培育初中生的质疑针对性。

就初中数学教育而言,初中生无法合理表达所质疑的问题,是初中生质疑发展的一大难点。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育者可凭借潜移默化、循循善诱的引导,助力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质疑技巧,从而在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提出针对性的质疑,提高课堂探究的针对性和质量,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勾股定理”为例,教育者可借助“直角三角形”,设置延伸题,指引初中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并提出质疑,引出“勾股定理”;教育者在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中,可抛出预设问题,指引初中生主动质疑;在规律总结环节,教育者可提出针对性问题,引发初中生的质疑,指引其在质疑中掌握知识;在习题训练阶段,教育者可凭借错题讲解,指引初中生探索并提出质疑,掌握正确的解题办法,从而助力其掌握质疑技巧,提高其质疑的针对性与质疑能力。

4.挖掘教材细节,培育初中生的质疑思维。

伟大的发现源于大胆的猜想与质疑,是物理学家牛顿的观点。大胆猜想可调动思维的活跃度,推动质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猜想是独立思想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猜想与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比如:初中数学中蕴含诸多定理公式、且公式定理可在不同条件下转换,且转化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问题。因此,数学教育者可深度挖掘教材及教育细节,以其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为切入点,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指引初中生大胆猜想,积极质疑,培育其质疑思维。以“平行”为例,教育者可以“平行线的概念——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即平行线”为基础,借助图形(见图1,图2),提出问题:“图1、图2中的两条直线,满足平行线概念中的条件,你们认为它是平行线吗?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指引初中生辨别平行线,并大胆猜想、针对“平行线概念”提出质疑,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得出“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即平行线”,助力其深度掌握知识点,推动其质疑思维的发展。

图1

图2

5.借助小组合作,指引初中生自主释疑。

培育初中生质疑能力的目的在于助力初中生解决疑问。因此,教育者在初中生产生质疑后,调动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借助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比如:以初中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形式,指引其在合作探究中集思广益、解决疑问,深度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数学学科素养。以“全等三角形”为例,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出以下疑问:“任意等边三角形可以分割为多个全等三角形吗?如果可以,要怎样分割?分割办法有几种?”教育者首先表扬该学生的质疑直击重心,鼓励其积极质疑;组织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这一问题,并在讨论结束后,组织其在班级范围内分享解决方式,拓宽其思维能力。比如:某小组学生手工制作等边三角形,采取直接折叠的实践方式,证明等边三角形可分割为2个全等三角形,且折叠分割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他小组学生亦凭借轴对称、旋转、平移等方式,都能够证明等边三角形可平均分为9个、4个、3个全等三角形,从而深度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能力,推动其综合成长。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质疑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质疑能力的培育契合现代教育诉求和社会发展诉求,可为初中生的个性化成长和职业发展奠基。因此,基于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思维,创新教育模式,构建良好、和谐、民主的质疑情境,助力初中生掌握科学的质疑办法和思维方式,引领其独立思考、认真反思、敢于质疑、勇于否定,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树立“尽信书不如无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习观,提高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者初中生培育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