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

2022-03-18 03:18何剑锋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磁通量电动势磁铁

◎何剑锋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教学实践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即是学生在面对复杂或不确定情境时,能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效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谈谈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第一, 坚守学科阵地,不忘育人本真 。教学从“双基”走向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从调查学情到教案设计、从课堂教学到课后延伸等,都必须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导向,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发展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如此,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

比如,笔者在进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教学时,播放砂轮溅出火星、雨伞抛洒水滴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为验证猜想,师生共制实验器材,先后以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为例进行实验探究,再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结论:质点在曲线某一点的速度方向为该点在曲线上的切线方向。为了避免雨天骑自行车时泥浆甩在后背上,笔者让学生设计自行车的挡泥板。这一亲历知识、运用知识的探究过程很好地与生活相融,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二,促进问题探究,激发生命潜能。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教师就需要让课堂充满活力,用问题串联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质疑批判、分析推理中主动建构新知识,拓展新思路,获得新技能,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光的全反射”教学时,笔者设置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全反射现象?请大家用亚克力板自制有一个直径约四厘米圆孔的长方体容器,要求容器的一个侧壁上固定有两个量角器,容器内装有一半的自来水,然后将一段点燃的蚊香用细线通过小孔挂在水面上方。在学生用激光笔展开探究实验时,当光射向空气和水的交界面时,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于是,笔者设置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光密介质、光疏介质?随后,笔者设置了第三个问题: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是什么?并让学生用激光笔继续进行探究实验。最后,笔者设置了第四个问题:已知水的折射率为1.33,根据临界角公式,判断实验观测数据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在问题的驱动下,生生讨论、师生互动既达成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三, 创设有效活动,实现深度体验。如果说物理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那么,学科活动就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有效活动,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学习,将习得的学科知识作用于实践对象,在活动体验中提升素养。

比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的学习用具包括两根条形磁铁、一个灵敏电流计、一个螺线管和两根导线),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获得大小不同的感应电动势。学生得出结论: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量和磁通量变化所用的时间有关。为了让学生检验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笔者引导学生用DIS微电流传感器代替灵敏电流计,通过连接电脑将电流时间图像直接展示出来,得到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量和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有关。那么,究竟是与比值的一次方、二次方还是三次方有关呢?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分别将一根磁铁和两根同名磁极粘在一起的磁铁,同时等高度自由下落通过线圈,比较电流时间图像,探究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量的定量关系。然后,笔者要求学生用步进电机控制一根磁铁以不同速率先后水平匀速等距离靠近线圈,并通过电流时间图像得到平均电动势,探究电动势与时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层进式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实现了学生深度体验学习,达到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磁通量电动势磁铁
浅析磁通量变化量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两种描述的理解及统一性的探讨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磁通量概念解读
磁通量概念解读
电动势概念辨析
玩磁铁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和“动生”同时存在的情况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