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议

2022-03-18 04:58徐志凯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信息技术数学

徐志凯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议

徐志凯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华城美地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和优化,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就是一种形式。在现实教育课堂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其独有的优势,帮助学生纠正数学的学习态度,培养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被动学习数学改为主动进行对数学学科的探究,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占据过多比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作为传统的三大主科之一,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有独特的组织结构以及丰富的应用范围。在互联网时代,数学的学习与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的联系非常紧密,也使得数学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课程设计较传统枯燥,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没有考虑到现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比较死板而且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趣味性和互动性,从数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很容易就能发现数学其实并不是一门需要大量重复和机械性记忆的学科。与之相反,数学是一种更加重视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科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论掌握多少数学公式,记忆了多少数学题目,对于更进一步提高数学水平都是没有太大的效果的。因为数学的题目灵活多变。学生只学习过这一类题目的计算方法,而不能说了解全部,毕竟,数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几千年的时间过去,数学从无到有越来越高深,越来越充满趣味,谁都不知道数学的尽头在何处,也没有人能够保证做的题多了就能够真的领悟。在学习数学中,前期学生们可以依靠认真和记忆和别人取得一样的成绩,但是随着知识越发高深,重复记忆只能让学生会做基础的数学题,但是却不能让学生精通这类数学的所有题目。数学就是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学科,它虽然有具体的公式定理让学生们去记忆,但是换个条件,换个符号,它就能够成为不一样的新的数学题目。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信息化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展开积极地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以达到提升成绩的目的。

现在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原因在于数学教学形式单调、数学知识枯燥难理解以及计算较难,仅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作用。针对当前数学教学形式单调的问题,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师才能突破桎梏,给小学生带来趣味数学学习体验。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已是大势所趋。一来信息技术能够辅助数学教师进行创新教学,二来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趣味性学习,以快速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能产生最大的帮助就是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加入信息技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玩耍中探究数学的奥秘。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性和求知欲是成功教学的核心要素。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中,一般数学成绩好的不一定人人都对数学感兴趣,对于未知的数学知识也不一定会产生求知欲,但是对数学感兴趣且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数学成绩必然不会低于平均水平。举一个简单的案例:笔者的教育生涯中曾经遇到対数学极其感兴趣并对神秘奥妙的数学符号充满求知欲的同学家豪,在刚开始的时候十分讨厌学习,这个调皮捣蛋的“后进生”明明在各方面都十分让教师们不满,但是在数学课堂上,笔者却敏锐地发现这位同学对数字十分敏感。他在计算的时候速度十分快,在别的孩子们刚刚拿起笔准备在纸上运算的时候,他往往已经将答案脱口而出了。笔者认识到这个孩子在数学方面应该十分优秀,就主动和佳豪聊天,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小技巧让他了解到数学的趣味,等他开始主动探索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笔者所在班数学最好的人就变成了这位一直以来成绩最不好的同学。趣味性和求知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核心要素,是保证学生们在数学科目上更进一步的强大动力。然而,回顾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往往困于“三尺讲堂”的僵化形式,为了教学效率,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对于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感到反感与乏味。所以,想要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影、音等多重形式,为数学教学打造立体场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有形”“有趣”“有效”的展示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数一数”教学中,教学内容是根据美丽的校园这幅图画数数,通常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看挂图然后联系实际数一数,而笔者尝试真实地用摄像机拍摄实景,并配上合适的音乐和旁白,这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听得也非常仔细,更加认真,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对于刚从幼儿园晋升至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不尽了解,但是他们内心洋溢着无穷的求知欲与上进心。此时,便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加以引导,以刺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环境创设,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形象、立体、有趣的数学学习虚拟场景,使得教学的内容具备实体化的形象,借助声音、图像的不同搭配,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着全面和完整的认识,打造出更加具有活泼、生动属性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自觉性,通过更合理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增大教学容量,扩充认知空间

信息时代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能力,使得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把所有相关的资料准备完毕,使得原本上课期间用于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可以被节省下来,提供给学生作为思考和练习之用。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研究相同类型的题目,积极探索小学数学中一道题的不同解答方法,开发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智力。另外,节省下来的时间还可以用来开阔视野,教师可以将这段时间利用起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们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灵活多变,以实用性为主,促进学生在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他们能力的发展。其次,这段多余的时间还可以用来做课堂测试,让教师们能够系统地了解到这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有更加清晰的把握和认知,帮助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授课倾向。可以说,现代信息化技术因为其独特的优势为教授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让教师能够从实际教学效果的角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保证增大教学容量,扩充学生的认知空间,解决传统数学课堂无用时间过多浪费,导致只能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死记硬背上面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的趣味性和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性。

比如,在教授“百数表”的课程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一张“百数表”,通过PPT等方式提前预报好,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背景颜色的不同体现。这样动态的展示效果,可以迅速帮助学生发现排列规律,便于掌握“百数表”的特性。同时,借助鼠标、键盘的操作,使得重点的内容可以循序渐进地被呈现出来,例如相邻的数、等差的数、整数等等,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得这些数字可以明确地被标注出来,而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表现出来。借助这种多媒体的信息化手段,“百数表”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方法可以被完整地显示出来,动态的视觉效果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避免知识点之间的互相干扰,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动态的“百数表”寻找更多数与数之间的规律,这也可以看作是认知空间扩充的方式。

三、展现教学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逻辑思维不断锻炼和提升的过程,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受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学习与理解,这便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二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为例,其中一道题目是让学生依据图画中上下车人数情况,展开列式运算。然后,学生由于逻辑思维的束缚,对何时使用加减法,理解上有些困难,笔者便想办法将这道题制成了一个小朋友上车下车的小动画,同时发现同学们对这个小视频非常感兴趣,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看完之后,纷纷举手发言。再例如,在针对《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学习中,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具备动态效果的长方体图形,涉及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笔者想着课本上毕竟是2D的平面图形,如果能借助多媒体的3D图形,就可以轻松地将上述几个概念代表的部分,以“闪烁”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学生快速建立3D立体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在研究长方体的特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长方体分解开来,将相等的面、棱通过动态的方式,最终实现重合,也就代表了长方体的面、棱在相对的位置时,是相等的情况。这些都是学生借助动态的画面自行发现的结果,代表了学生思考的过程。

上面的两个例证充分说明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法非常有效。由于信息化教学设备具有动态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方面的动态性,为学生理解题目、梳理解题步骤给予了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让学生们从动态的角度,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辅助学习。在对《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中,适用信息化教学、书面口述、自制数学教具三种方式都可以开展教学活动。而笔者之所以更青睐于用多媒体的方式而不是数学教具,其实是因为信息化教学设备具有交互性,而且信息化设备教学的投影仪一般能够占据整个黑板,也就是说在投影仪中,学生能够看到更加清晰的图形,上了讲台还能够从多种角度观察长方体。而利用自制的数学教具展开教学活动,缺点在于自制教具数量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自制教具的体积一般是比较小的,这就导致了后排座位上的同学难以看清教师的数学教具。但是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视觉上和感官上吸引并且辅助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知识,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程的思考中来,通过多媒体和信息化的课程内容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这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巧设教学练习,享受成功乐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积极地完成每日课后练习题是学生非常关键的学习补充,除了可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外,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练习与提升。而信息化融入后,教学练习会摆脱原本“作业”的属性,而将学生进行练习的心态“看谁投得准”“动物搬家”等一些具备娱乐、游戏属性的练习,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对于练习的心理抗性,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到成功的乐趣,提升学习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汉字的认知程度偏低,在数学中,有些长句子的题目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全班统一的应用题分析课中,教师可以把每一道题目联系起来,通过小朋友们最喜欢的闯关方法设定,如果答对的话给一些口头肯定或欣赏一段动画的奖励,甚至还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作为奖励,这种嘉奖的行为不仅使得学生取得足够的荣誉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克服了自己对文字的畏难情绪,认真审题并思考题意,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多元化使得原本单调和枯燥的课程学习内容,转变为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课程学习。例如,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原本的课堂中都是抽背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这种背诵不仅死板、干燥,对于学生也是一种心理压力。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出一些小型的游戏,例如通过足球、射门、进球的方式,足球就是乘数,射门就是被乘数,如果答对就是射门得分,答错就是被守门员扑出。这种带有竞争意味的练习,使得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竞争意识,对于各个算式都会认真计算,踊跃回答,并且在取得成功后,不仅可以建立起学生的自尊心,在游戏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和加深。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是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智慧平台而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国家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现阶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二者展开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教学技术发生转变,社会需要人才发生转变,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改变。小学低年级数学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积极适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育理论融合在一起,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思维和学习动机,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知识的困难,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符号之美,达到提升学习能力、智力的教学目的。

[1] 李巧萍.兴趣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07):95-96.

[2] 吴婷.小学低年级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3] 陈灿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32-133.

[4] 陈仁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27-28.

[5] 郭春波.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09+111.

R857.3

A

1002-7661(2022)05-0031-03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信息技术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