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探索与创新”内容教学浅析

2022-03-18 04:58周建平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周建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探索与创新”内容教学浅析

周建平

(清水县第三中学,甘肃天水741400)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而数学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科目,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就以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结合当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给予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探索创新型课堂的可行之策,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些许教学思路和建议。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探索;创新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越来越弱,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呈现下滑态势,甚至严重到谈虎色变。初中阶段数学知识愈加深奥和抽象,逻辑性和关联性也更强,而因为学习兴趣、接受程度、理解能力等方面因素的不尽相同,使得所有学生在数学成绩上呈现两极分化。而核心素养话题是新兴于教育界的一股浪潮,其面向的教育方针应时而生,其将最初单一地注重学科教学拓展至知识的理解、学习思维的养成、各种能力的挖掘等,更加满足了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全新标准和学生在未来前途发展上的基本诉求。而摆在初中数学一线教师面前的便是如何彻底打破常规教学的困境,以核心素养为背景,不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更加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打造未来发展下的强劲引擎。

一、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初期模型和概念来源于1997年12月,经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素养界定与遴选”,欧盟将“素养”定义为面对特殊情况下表现的文化知识水平、实践操作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而核心素养并非空泛的,其小到学生个人理想就业,未来规划,大到国家社会中的主流地位等均可以用核心素养为依托。核心素养主要面向为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则是为日后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养成的必备品格和个人能力。而关于数学,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教育体系中,数学都是重点学科之一,数学素养也被国际上大多国家列举为公民必备素养之一,由此可见数学知识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结合上述两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便是学生经过后期的学习和锻炼形成的一种能力,其可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更加全面地学习和发展,这也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稳定素养之一。因此要想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便必须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具体的学习中完成数学化的探究过程。在日后愈加艰难的求知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以绝佳的自信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一定的责任担当和理性精神迎难而上。而从大的方面论述,在数学学科上预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在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定然也会将这种能力和精神发扬光大,使其在其他领域亦能游刃有余。因此,在少年时期培养出来的核心素养可以视为学生生命个体品质与气质的升华。有学者表示,核心素养是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该能力可以经过后天专业的培养而获得,于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从学生身份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知识、能力以及态度。故此学生要想对于自身核心素养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便必须结合当下具体教学活动,通过适当的教学情境予以实现。教师要借助教学内容的本质完成情境设计,以此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而较理想的教学过程应当如下:侧重教学本质,增进学生认知;构建合理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交流探讨。以此流程,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学大纲中既定的理论知识内容和实践技能,还能深刻了解数学知识本质,在学习基础上领悟数学思想,并在如此往复的学习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探索与创新”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分析

关于初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归根究底需要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才能在日复一日中形成数学思维,促进综合且优秀人格的形成,进而为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而奠定关键能力。故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上,主要任务除却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侧重“探索与创新”内容方面的教学,以此为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性逻辑思维的形成,使得学生更加勇于实践、乐于发掘。

(一)以知识的积累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探索与创新”课堂上不同的知识点的呈现和教学方式自然不尽相同,无论是代数知识、生活实例、几何图形等,其解题都需要建立于大量的基础知识之上,由此可以说,这些数学内容中无不贯通着基本知识的缩影。要想真正从探索和创新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形成最终探索和创新性思维,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只有以深厚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底蕴,并逐渐在其中融汇一些生活经验、感悟,加入挖掘自身的探索性思维,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故此在让学生彻底学会以抽象和想象的角度看待数学知识之前,必须对数学知识的概念、原理、体系、方法等均打好充足基础。加之在课前教会学生对数学知识提前预习,在课堂上秉持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后叮嘱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巩固。以此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结构,便可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助力学生从积累数学知识过渡到学习思维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以知识迁移和延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探索与创新”的内容和普通习题不同,其往往会以更加新颖的角度出现。当学生经过大量的基础知识练习后以为已经全面掌握了章节知识点时,但是当遇到“探索与创新”题目内容时,又会感觉无从下手。由此说明学生在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是以基本知识为核心进行迁移和延展的能力还不足。数学知识中“探索与创新”内容的题目会以数学探究、数学实验、数学疑问等不尽相同的形式出现,在知识考查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式的设计,需要学生做好全面探索和思考的心理,从而引导学生真正从知识积累层面过渡到知识延展层面,并逐渐收获对数学思维、精神与创新方法的感悟,获得数学学习在情感上的升华体验。以此学生便可以自行从感悟数学和现实之间形成思维关联,对数学知识从表面理解渗透到数学实践,学会从数学模型等不同方面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真正的知识延展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数学学科思维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助力之一。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深层数学的必备条件,反之,如果学生一直无法突破数学实践瓶颈,就很难在数学领域拥有较高的成就。学生只有从单一的数学知识上经历过独立思考并成功实践后,才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并在这种情绪的带领下,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将更胜一筹,从而在数学情境中完成数学实践能力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化,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以知识的创新和突破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探索与创新”内容还具有开放性特点,往往没有绝对固定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角度各自发挥,这便是立足于基础知识积累和数学知识迁移后实现的实际性创新能力。教师亦可以对不同学生利用不同类型的“探索与创新”内容为教学突破口,激发学生对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关于硬性记忆的部分相对较少,更多需要理解和运用,很多数学公式如果只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只能形成阶段性记忆,无法在日后的数学实践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而深度理解和掌握才能在数学实践中得到随时应用和强化,最终达到熟练运用得心应手的程度。另外在“探索与创新”内容的学习中,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合作学习,这也实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联合创造性思维对教材中给出的习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亦是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表现。同时,数学方面抽象性的数学问题为数学学科中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必须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决心,这便是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文化进行教学,教师适当引进一些数学家生平创造性思维的数学内容,使得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激励下更加勇于探索,形成开拓精神,以更加完整优质的品格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探索与创新”内容案例分析

(一)分式方程应用题案例

某家自来水公司水费计费方式为,用户当月用水不超过5m3每m31.5元,当超过5m3超过部分另外收取定额费用。3月份,小林家用水量为小红家用水量的三分之二,小林家当月水费为17.5元,小红家为27.5月,问超过5m3水量时每m3收费多少?

类似于这种生活实例的应用问题便是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或者将其根据人数进行分组,每一步骤和不同组别学生进行互动,找到类似题型的解题思路。

学生:审、设、列、解、验、答,从审题开始,求什么设什么便以5m3为分界,从等量关系中得知小林家为小红家的2/3,5m3为7.5元,说明两家用水均超过5m3。

便会形成小红家的分式方程,(27.5-7.5/+5)m3,小林家便是(17.5-7.5/+5)m3,结合等量关系,整体的分式方程为2/3[27.5-7.5/+5)m3]·[(17.5-7.5/+5)m3],并进行最终检验,查看运算结果。

根据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的类似题型,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相应的数学笔记,例如此类问题中应用了哪些解题知识,如等量关系等。并通过类型的应用题型结合自身理解找到相类型的问题,如“出租车计费、电费”等,均为同一题型方式。总结下来便是教师要求学生在小小的课后笔记中根据该题型为基础,进行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反思以及延展等的训练。由此便可以通过一道“探索与创新”的题目对学生建模素养、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进行考验和强化。

(二)“探索与创新”生活实例应用题目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呈现

当学生对于生活实际问题无法举一反三时,教师可以借助此类型的题目加强训练,让学生从审题中重点寻找关键的数据因素,运用等量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中找到平衡关系,强化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而在类似这样的题型中间,将主要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分列为以下三点:①数学建模,通过题目给出的数据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利用建模寻找等量关系,做出分式方程,此为基本的逻辑运算和推理。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同等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应用型知识记忆。②逻辑推理,部分学生对应用题型的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之前将思路捋清,寻找关键数据信息。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合作中相互学习逻辑推理方式。③数学运算,该种例题中方程式的设立为重要步骤之一,运算为另一个重要节点,运算时要考虑到小数和整数的运算,帮助学生形成检验的习惯,综合提升数学严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任务任重道远,一线教师要以社会基于人才标准为导向,遵循现代学生认知规律和个体特点,擅长结合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初中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主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为其未来前途发展铺就坚实基础。

[1] 陈汉君.数学教学设计要彰显系统的思想——评《中学数学系统化教学设计》[J].数学通报,2019,58(01):62-64.

[2] 赵文君,莫雅慈,曹一鸣.初中数学教师新课程实施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导学讲评式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028(006):21-26.

[3] 王永固,肖镭,莫世荣,等.电子书包赋能的精准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以初中数学复习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388(05):106-113.

[4] Headrick L,Wiezel A,Tarr G,etal. Engag ement and affect patterns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hat exhibit spon taneous problem posing:an exploratory framework and study[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2020,105(3):435-456.

[5] 宁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J].数码设计(上),2020,009(002):218.

[6] 朱凯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27):65.

[7] 胡云飞."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J].数学通报,2019,58(11):5.

[8] 傅赢芳,喻平.从数学本质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0):3.

[9] 陈灿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32-133.

[10] 陈仁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27-28.

[11] 郭春波.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09+111.

[12] 薛奇秀,许迎春,张义兵.iPad支持下的初中数学知识创新式学习[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省南京市弘光中学,2014,10(23):1-3.

[13] 柏小月.创新教学为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增添活力[J]句容市春城中学,2015,12(55):1.

[14] 杜静.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调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02(68):1-3.

G632

A

1002-7661(2022)05-0037-03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