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挖掘

2022-03-18 04:58戴建明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语文

戴建明

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挖掘

戴建明

(福建省邵武市东关小学,福建邵武354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古诗词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外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挖掘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语文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解并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会理解古诗词,提高阅读能力,尝试与古人对话,丰富精神世界,汲取精神力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的讲解较枯燥,大多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没有兴趣。实现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需要老师与学生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本文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主要出发点,旨在探究帮助学生在了解古诗词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传统文化;有效挖掘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载体,并且以其独特的形态,传递给人们不同的人文内涵。从小学开始,课本中便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诗词,并且在每个单元后的知识集锦中有着好词好句欣赏。而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老师都将学习古诗词作为一个知识点,在讲解时,只单纯讲解诗句的意思,并且背诵,而非深入挖掘诗词背后蕴含的人文价值。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仅仅只有诗句本身。小学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考试的需要,以短时间传授更多内容为主要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学学习背景下,学生确实可以认识到更多古诗,但却不能真实体会到古诗词的美感以及学习古诗词背后蕴含着的优秀传统文化,这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初衷。因此,如何实现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整体呈现相互良好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古诗词考查在语文考试中的比重加重,难度加深,语文课程的培养受到了小学老师和学生双方的重视。学校和老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革。在小学范围内,出现了许多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古诗词学习,了解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仍存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当前测量学生语文好坏的标准依然是考试取得的分数。这就避免不了许多投机取巧的行为。很多老师依然以提高语文成绩为主要目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多适用于应付考试。这也导致大多数古诗词教学仍然只追求讲课的速度,而不追求讲解的质量。因此,在当前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了解程度依然很不理想。具体有以下问题:

1.课堂以输出知识为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以及“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等口号的出现,家长和学校都将小学教育视为整个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小学教育的评价多以学生成绩为标准。这就导致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将课堂变为以单一输出为主。老师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聆听者而非参与者。而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也只是考试内容。学生通过上学只能达到考试成绩的进步而非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大多学生只能了解到古诗词的表面信息,更不用谈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这种课堂违背了最初教育的初衷。大多同学都不能积极参与其中。此外,课堂以单方向输出为主会让学生变成只会做题的书呆子,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都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古诗文的学习内容相比较来说更是略显枯涩,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兴趣性不高,因此不能专注融入课堂内容中,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上课记笔记,下课将古诗词进行背诵,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古诗的内容都没有理解,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课堂上忙于机械背诵,舍弃听老师的讲解,其实剖析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的学生大多都是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这就导致学生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根本不能达到挖掘古诗词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更不能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课堂有效性不强

大多老师只负责教授知识,布置作业,重视最后的考试结果,忽视了课堂有效性的问题。而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贪玩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对于枯燥无味的古诗词课堂,大多学生多以走神和遐想逃避,而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由于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就会较落后,之后家长会通过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以此提高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课堂有效性不强的严重后果。这同时也违背了小学教育的初衷,也会对小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帮助学生深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端正思想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如今,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的。大多同学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天生就会。再加上小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大多数同学都忽视语文这门课程,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老师可以通过召开班会或者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看法,进一步强调古诗词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文化,首先就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比如,老师可以让每名同学都自己收集一句可以用激励自己学习的诗句,并了解其背后蕴含的道理或是故事,让学生们在班会课上分享。这样,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同时也更新了教学内容,老师们应积极把握这种趋势,应对这次挑战。这就要求老师主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变传统以学生成绩定义学生能力的标准,积极承担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与重担。根据时代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突显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在传统课堂中,大多数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都只单纯讲解诗句的意思,而不扩展。为此,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扩展的内容,比如在讲解《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可以进一步挖掘其蕴含着的珍惜粮食的寓意,进而引申到在现实生活中的做法。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语文课上,大多数的课堂都是枯燥无味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对难以理解的古诗词产生学习兴趣。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能力的提高速度也很缓慢。因此,更新教学模式是改变原有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老师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扩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第二天讲解的古诗词,在课堂中展示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便可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此外,古诗词注重意境,老师在讲解时可以构造意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体会,更容易帮助他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说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将教室的灯关闭,利用PPT展示出一个月亮,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

古诗词学习一直都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然而,由于年代相隔较久,学生很难理解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但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首先,可以使用播放图片或者是绘画的方式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入古诗的意境中,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品味诗人想传递的思想感情,进而了解其背后蕴含着的传统文化。比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可以先向学生们展示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面前奔腾不息的黄河,之后发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画卷,让学生们体会作者处境,再进一步学习古诗内容。此外,了解古诗词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记忆的部分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大部分古诗词并不像现代文一样朗朗上口,这也就导致记忆问题成为学习古诗文的一大难点。老师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媒体资源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经典永流传》这一档综艺节目在网络上大火,这档综艺节目将人们平时很少接触的古诗词改编成歌曲的形式,进而加深人们的印象,利用信息技术,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由诗词改编的歌曲,帮助学生记忆。

(五)推动“生讲模式”的开展,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

在原有教学模式下,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样的模式虽然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课堂自主性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此,笔者开展生讲课堂这一新模式。在“生讲”教学模式下,相较于老师授课的模式,学生教授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参与到课堂中来。可能大多老师都认为这些孩子们的年纪太小,不能承担起讲课的重任。这里并不是要求学生们自主准备从授课到讲课的全课程,只是让学生们先自主了解授课内容。在他们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真正推动学习与兴趣的融合,此外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蕴含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融入课堂的基础上,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成绩也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那些上台讲解的同学来说,他们在对于自己讲授的内容也有更深一层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有利于其更好地发展。此外,“生讲”教学模式有利于突破原有教学体制的弊端,达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标,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接触与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其深刻魅力,让传统之美浸润到孩子的内心深处。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人从小接触什么样的文化,会决定他今后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避免因不了解传统文化而缺少归属感和幸福感。而古诗词是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他们的道德培养和品德树立,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们对古诗词枯燥无味的看法,增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蕴含着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吸引力。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时,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真正推动学习与兴趣的融合。在学生融入课堂的基础上,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那些上台授课的同学来说,他们在对于自己讲授的内容也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这样便有利于突破原有教学体制的弊端,达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丰富语文课堂内容与内涵

以往的语文课堂多以传授考试知识内容为主,课堂内容也以习题训练和讲解为主,很少涉及其他知识内容。在讲解古诗词的同时深挖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要求提出后,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课堂负担,但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内容。语文在原有的传授知识的任务之外,又增添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这极大促进了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丰富课堂内涵,推动教学改革。对于语文教育来说,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语文是伴随人们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门学科。然而,近年来,应试的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相对于语文传授的知识,他们更加重视获得的语文成绩。语文逐渐转化成一门功能性学科,原有语文教学的意义不能得到有效实现。随着挖掘古诗词背后蕴含着的优秀传统文化构想的提出,这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内容。

四、结语

小学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至关重要。学生也应充分认识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动融入课堂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能力,培养相关素质,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积极学习古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承担时代责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反对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1] 毕长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8(42).

[2] 常珊珊,李佳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3] 陈祺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推生学科核心素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

[4] 赵向玲.依字行腔,领悟汉语的音韵美——浅谈吟诵对中学语文诗词教学的意义[J].汉字文化,2020(10).

[5] 李生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27.

[6] 余玉芬.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18):186-187.

[7] 吴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43+60.

[8] 余玉芬.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7(18).

[9] 樊福凤.浅析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7(16).

G622

A

1002-7661(2022)05-0040-03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语文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