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途径探索

2022-03-18 04:58缪彬彬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物意识

缪彬彬

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途径探索

缪彬彬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江苏徐州221143)

环境问题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性质问题,对于国家发展和人类生存都有直接的联系。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其中,既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生物教学的关键性任务。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合理化的教学手段,将环境保护教育与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相融合,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将环境保护理念体现于实际行动当中。本文首先分析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初中生物;生物教学;环境保护教育

当前社会整体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让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国家大力提倡将环境保护教育内容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当中,因其教材中存有大量的环境保护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教师要从生物教育的本质层面出发,将环境保护教育相关的内容以渗透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了解到保护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环境保护理念,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素质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性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化教育,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强化多种学科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其中环保教育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让学生通过此项教育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将环境保护教育以渗透的方式融入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既符合素质化教育的基本要求,也能让学生通过实际学习,使自身的素养获得提升,以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让国家加快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二)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

在国家明确提出环境保护的理念后,根据对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作出全面分析后,发现依旧存在许多实际性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大部分社会群众还不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没有将环境保护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因此,环境保护最终呈现的实际效果与理想存在较大差距。基于这一情况,需要从教育开始着手,如此才能从根源处解决问题,从思想层面让社会群体提升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初中生也是重要的社会群体,并且思想与意识已经逐渐发展成熟,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对其加以适当地点拨,就能让其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从自身开始行动,从小事开始做起,加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以初中生的力量带动更多的社会群体行动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以渗透形式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要求。

(三)学科改革的有效途径

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于生物课堂教学当中,是实现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开展的生物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生物学科逐渐呈现边缘化的现象,教师对于课程的改革也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忽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环保教育缺失的关键性原因。因此,进行生物课堂教学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可以使以往教育中存在的缺失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加快推进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带领学生了解环保问题

为有效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合理化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到当前社会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从思想层面可以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并形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以往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相对较少,从而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存在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同时,工厂污水废气和生活垃圾排放等都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些破坏行为造成的问题日益突出,例如伦敦出现的烟雾事件、中国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水葫芦过度生长问题等。

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环境破坏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明确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也能够具有明确的认识。在最近几年中,我国也在积极通过多种途径保护生存环境,这也使得部分地区所存在的局部生态环境问题得到相应的改善,但是从整体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在整体趋势上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相应对自然资源的耗费数量也与日俱增。森林覆盖面积减少,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污染导致的环境破坏并没有从源头处得到遏制。所以全社会的人群都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而从教育开始着手是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将这部分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就是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为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奠定基础。

(二)从教材内容出发

生物学科与自然环境之间存有紧密的联系。现有的教材内容当中就包含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水土污染以及城市垃圾污染等多种环境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初中阶段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时,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其中,需要从教材这一教学载体出发,围绕实际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当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进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客观认识到光、水、温度等多种因素对生物生存空间造成的影响,从而了解到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人与自然》的视频,将其作为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具体了解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使其情感受到震撼,深化对本节课学科知识的感悟。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我国现有的植被覆盖情况,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从客观角度分析植被、森林等遭到破坏对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从理性层面认识到保护自然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其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将本节课知识以及对传递的思想内化于心。

又例如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当中,教师依旧先为学生展示视频,内容主要以人类生活、生产等活动造成的雾霾、酸雨等严峻环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由人类自身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同时,教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围绕“环境保护措施”这一主题展开积极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将环境保护体现在自身的实际行动当中。这种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能够强化此课知识的印象,让学生从深层次角度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效实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以问题引导教学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并且新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产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也始终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性主题。但由于部分群众对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错误地将人类各项活动置于整体环境之上,不仅对现有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使得潜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可以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引入到教学课程当中,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以及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播放《地球之歌》视频片段,为学生播放自然灾害、小鸟无家、土地裸露等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并引导学生围绕“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查阅课外资料,分析我国现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动物的生存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明确当前环境保护的责任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设计宣传标语,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问题导入的形式让教学的整体环节得到优化,让学生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同时,也能具有危机意识,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生物环境保护教育当中,教师可以围绕环境保护相关主题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从思想层面深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实际教学内容,将筛选的环境保护相关广告引入到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例如围绕“节约用水”展开的主题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广告语引入到教学中,“节约每滴水,造福全人类”“水资源是有限的,生命之河是无限的”,这些广告语意思简单明了,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借此展开详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做起,并明确了解到一点一滴的行为累积起来对环境保护起到的作用。另外,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还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将教学内容与实际事物相结合,有效推进环境保护教育的进展。例如提到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可以鼓励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提到纸张是由树木制造而成,让学生从现在做起节约用纸,为保护森林生态献出微薄之力。围绕实际生活开展的环保教育资源还有很多,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够让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将自身的环保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小事当中。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也是生物教学中开展渗透形式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开展实践活动

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特点和实践性特点,为有效检验环境保护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将环境保护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当中,起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作用。实践活动可以根据社会热点话题展开,例如“垃圾分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或是课外资料等多种途径,首先对实行垃圾分类的作用有初步的了解,进而掌握垃圾分类的要求。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分类标准自主为垃圾桶标记颜色和标签,并按照垃圾分类合理投放垃圾。通过实践类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大幅度提升。

生物实践活动也可以不局限于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积极延伸至课外,例如,社会调查、实验研究等,让学生作为环境保护的实施者。在特定的节日当中,教师也要积极组织相关主题的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作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帮助更多的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如在植树节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森林植树活动;在“世界无烟日”让学生走进社区调查吸烟者的数量,并自主制作和派发“吸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广告;在“世界鸟类周”,让学生自主设计宣传板报,做保护稀有鸟类的宣传者。这样的实践活动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念不断产生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获得提升,这也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期望达成的最高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其中,对课程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需要教师自身以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围绕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将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可以系统性了解现存的环境问题,并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感悟,从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从主观意识层面将环境保护意识印刻在脑海当中,最终实现开展生物教学环境保护教育的最终目的。

[1] 尹翱翔.低碳环保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6).

[2] 葛剑辉.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探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4).

[3] 张成燕.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神州,2019(9):206-206.

[4] 陈慧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A];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20.

[5] 张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J].教师博览:下旬刊,2020(10):2.

[6] 周俊中.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新途径[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11):66.

[7] 王建义.探寻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新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08):142-142.

[8] 马耐暑.浅析生态意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旬,2019(8).

[9] 罗元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9,026(012):74.

[10] 田言岩.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才智,2020(013):102.

G632

A

1002-7661(2022)05-0046-03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生物意识
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第12话 完美生物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意识不会死